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点】“后真实”的七个坐标


2016年底,牛津词典将“后真实”(又译为“后真相”)(Post-Truth)命名为其年度词(Word of the Year),标志着一个基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新的舆论生态的到来。


在这个生态中,情感从边缘走向中心,算法成为新闻生产力,而事实或真相变得愈加扑朔迷离,甚至不再重要。更甚的是,谎言、欺骗和宣传正在蚕食理性讨论的空间。


为了研究公众话语中的这类“后真实”现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创立了跨学科的“后真实研究计划”(Post-Truth Initiative),研究者来自媒介与传播、政府治理、国际关系、物理学、哲学、语言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


该计划的负责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主任Nick Enfield教授提出,在简单的“后真实”、“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和“假新闻”(fake news)后面,是一套复杂的叙述。想要理解“后真实”的公众话语,我们需要七个坐标:


第一,当我们谈论事实时,我们是在谈论表述(statement)。


表述是对事实的描述,不一定是事实本身。公众耗费了大量时间在表述而不是事实上。


第二,表述是被社会建构的。


因为表述是人的传播行为,所以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在这个意义上,被表述的事实是被社会建构的,包含三个维度:特定的表述框架,文化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人类的信仰。


第三,我们的信仰虽然强大,但并不可靠。


相信表述的真实并不代表它真的真实。首先,我们的记忆往往容易出错;其次,我们的推理也充满瑕疵。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不真实都是谎言。


说谎者通过传递明知是虚假的信息而误导他人,胡说八道的人则不管真假就肆意乱说,而心理虐待可以同时利用谎言和胡说影响他人对事实的把握。因此,人们可以由于多种原因而做出虚假的表述。


第五,仅仅陈述事实并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政治家和公共关系从业者早就知道,人们需要的是故事。没有故事驱动的事实,是很难获得公众接受和信任的。换句话说,事实并不会自己说话。


第六,表述是理由。


表述可以引发进一步的讨论和行为。比如,美国攻打伊拉克,需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在的表述。当我们接受一个表述时,也就同时接受了这一表述可能引发的后果。


第七,政治干预一直存在。


政治权力对公众话语的干预往往是武断而充满暴力的。指鹿为马、弄假成真是惯常的手段。


可以说,“后真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所指涉的现象也不是刚刚出现。但,当今的媒体与传播环境确实让问题更加复杂了,在恣意的情绪化表达和无休止的求证中,我们也许需要一套新的概念、话语、方法甚至信念,来重新找回我们对真实或真相的理解。因为,这是长久以来,我们做出理性决定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掩饰不如认错,解释不如负责
关于痛风的事实、谎言和真相。请看图片。
崔桂忠:以科学粉碎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
202|后真相时代:没有比被倾听者误解的真相更糟糕的谎言了。
恋爱需要一点儿 “ 违心话 ”
自杀的中传研究生 | 「永远没有的真相」正在割裂网络舆论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