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无障”的三种能障及“无障”的作用
及本性粗重,懈怠放逸性。

能障:本性粗重,懈怠,放逸。
所障:无障之修道。

①本性粗重:就是俱生恶取处,也就是俱生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因为是众生生来就有的,所以叫本性粗重。

②懈怠:就是行善不够勇悍。

③放逸:就是对于有漏业,自己的心不是很谨慎的防护。

以这三种能障能够障碍断障的修道。因为这个修道就是能够断障的一种出世间的修道,具足俱生的(不是遍计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或者说具有本性粗重、懈怠、放逸以这三种能够障碍能够断障的出世间修道。

障碍的原因:以本性粗重以及懈怠、放逸不会增长修道功德。

能生:断除本性粗重,具足精进和不放逸。

⑥无障的修道是分离能作,就像能够割草的镰刀一样。

什么是分离呢?就是让俱生的两种障碍断灭,或者从心相续当中分离,这唯一依靠出世间的修道,所以修道是分离能作。

比如,用镰刀就可以把草割断,割掉的草就被分离出去,所以镰刀是草的分离能作。同样,以出世间的修道能够让俱生的两种障碍从我们的心相续当中分离而不再存留,所以大乘的出世间修道是俱生二障的分离能作。这里的修道是指修道的殊胜智慧。我们只有在见道之后,进一步遣除本性粗重(也就是俱生二障),而且远离懈怠和放逸,才能逐渐生起二到十地见法界越来越明显的修道智慧,这样才具有相应于各地的分离能作。这就是第六个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心所有法 7《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 智圆法师.讲授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0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心病
善现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