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与反思:回顾北京游戏化学习大会
*如何订阅我们?
2016年11月17-18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顺义区教委承办的“互联网+”时代的游戏化学习与教育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港台和内陆多个省份的高校学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及教育游戏产业界人士约400人参加会议。
上海市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游戏化实验室偕同游戏化学习案例获奖老师以及对游戏化学习充满热情的教育者赴北京参加了会议。此前,游戏化实验室组织上海的中小幼老师参加全国第一届游戏化学习案例评比活动,得到一线教师热情反响。项目组所在的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因此也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当我们坐下来重新总结这样一趟“倾听、分享、对话”的学习之旅,有许多值得我们再度回味和审视的部分。我们相信对事物的探索是在一次次实践与沉淀之中持续扩展和深入的。
倾听:别人在做怎样的游戏化学习
技术支持下的游戏化学习——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案例
我们总是渴望了解事物发展的前沿,看到前端意味着更明确我们要去的方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深入,游戏化学习也被赋予了新的生长点。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庄绍勇教授分享了他们研发的EduVenture系统。他指出我们的教育目前缺少的是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越来越成为改革的方向。“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习者是有自主性的,所以教师要设计真正的“探究任务”给他们;学习者是有动机的,要让他了解学习目标、成果;学习是建构的过程,需要教师提供学生学习的支架,包括各种形式的学习辅助等。基于这样的认识,庄教授的团队整合GPS、VR技术与户外探索学习活动,开发了从EduVenture到EduVentureVR的户外探索学习系统。
其中,“EduVenture VR”协助教师方便地制作低成本、具互动功能的全景虚拟现实户外考察学习视频,学生可透过移动设备、头戴式显示器设备等体验户外考察,甚至考察海外和极地,大大拓展了香港中小学生开展户外项目化学习、体验式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右图来源:http://ev-cuhk.net/index.php
而来自台湾大学的叶丙成教授近年来则是在游戏化在线学习方面有诸多探索,他在会上发表了《如何让学生有动机学习?BTS P2P游戏教学法》的演讲。这位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的出发点就是要让学生们快乐地掌握知识。
怎样才快乐?玩!他带领学生为几率课开发了一款在线游戏PAGAMO,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游戏化的环境中进行练习。游戏本身并不复杂,通过答题进阶扩展自己“疆土”,从而在自己的领地上创造性地建造。系统充分运用了积分、奖励、及时反馈等游戏元素。他在自己几率课上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讨论,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出题,然后去攻破别人的题,这种方式被变成一个游戏。他的教育哲学就是学生要会出题,就得有整体性的学习。并且,他的团队还把这样的线上游戏与MOOC结合起来,在国际MOOC界也享有盛誉。叶教授认为教育就是要“by the students,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students”,要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使学生养成“自己学、自己出、自己评”的习惯。
环境、课程、教学的整体变革——学校里的游戏化学习实践
北京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近年来和北京大学教育游戏研究团队合作,将游戏化机制应用到学校整体运行中,在游戏化学习环境建构、游戏化课程开发、游戏化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朱秋庭校长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游戏化课程,让童心得以绽放》的分享,尤其是分享了学校的游戏化课程建设。
朱校长指出,游戏化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使教育回归本真,教师教得有心,学生学得如意,培养活力少年。在实施上,以素养为统领来构建游戏课程体系;以目标为导向分类设计游戏,包括用课堂教学小游戏达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以项目学习、社团或班级的形式开展游戏;体现竞争机制的游戏;以及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游戏。游戏化学习以课堂为阵地,实现了五大超越:超越了学科边界,跨越了课程、课堂、资源以及考试的边界。
参会第二天,大家还赴杨镇中心小学进行观摩。学校开设了科学、语文、数学等课,课堂上呈现教师对游戏化学习的理解并体现丰富的游戏化学习要素;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游戏化情境的营造。
图片来源:杨镇中心小学现场观摩
分享:上海的游戏化学习经验与摸索
此次会议,上海的老师和研究者们也带去了我们的经验和思考: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夏雪梅博士做了《游戏与素养:上海推进游戏化学习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游戏化实验室负责人沈兰博士参加圆桌会议,与教育游戏专家们畅谈我们对游戏化学习的理解和探索;游戏化学习实验室的推进区之一金山区展示了一堂英语课;以及游戏化学习案例评选中 部分获奖老师在各分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
游戏与儿童学习基础素养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夏雪梅博士介绍了学习基础素养项目,这一项目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与实践创新,旨在为幼儿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更长远的基础。基于国际视野,她描述了6-12岁的儿童学习的重点在于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好奇心、坚持、专注与投入品质。在实践转化中,游戏化学习的探索是我们的实践转化路径之一。当然,并不是开展游戏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和学习品质的迁移,关键在于游戏要引发学生持久而沉浸的学习实践与体验。游戏化学习是以关键经验、学科关键概念、能力为主线,通过设计具有游戏要素的学习活动与课堂规则,用积极情感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游戏化实验室负责人沈兰博士在与来自香港、北京、浙江等地的游戏化学习专家共同参与的圆桌会议上也进一步就游戏化学习在中小学中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她提到在我们目前的课堂上,老师也都会设计游戏来实现各种目的,如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练习的趣味性、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将抽象的概念学习具体化等,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些好的原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对游戏化学习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并回答游戏化学习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基础素养的问题。
施展游戏的魅力:一堂小学英语课展示
此次会议,北京也邀请了上海去做课堂教学交流。金山区作为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推进游戏化学习的区之一,带去了一堂小学英语课“In the children’s garden”。由于北京和上海的教材以及英语学习起点的差异,金山团队在教研员杨斌老师的带领下提前赴北京与上课的学生交流、熟悉彼此。执教者金山小学的陈晓诚老师,她紧紧把握本单元以及本课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文化情感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设计了若干小游戏,如吹云大比拼、记忆王以及Happy dancer, Arrow,go! Magic bag等,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一节课的学习都被设计在一个“逛马戏团”的故事情境中,学生随着故事人物的行走和体验,边玩边学习,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英语课体验。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游戏这层甜美‘外衣’包裹下的学习能力和品质的提升才是关键!对教师来说,如何合理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如何通过有趣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语言表达;如何营造相互帮助和欣赏的积极氛围,帮助学生克服非母语学习带来的焦虑等,都是需要探索的。”
同行经验:老师们的游戏化学习设计
此次会上,上海有9位中小学老师在五个平行论坛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游戏化学习设计与思考。下表所列的就是在论坛上发表的老师:
论坛发表的案例
学科
学校
发表人
可能性
小学数学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刘剑东
巧用扑克,玩转拼音、词语关
小学语文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方知音
我是小小调度员
小学数学
长宁区绿苑小学
黄诗薇
魔法森林之奇幻之旅
小学英语
金山区金山小学
陈晓诚
位置的表示方法
小学数学
上海培佳双语学校
陆琦雯
数点块的秘密
小学数学
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
徐菲
甘泉幻想物语
中学日语
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
郭侃亮
手指上的数字定位
中学数学
嘉定区启良中学
王丽娜
独一无二的我
中学心理
上海市向东中学
张晶
反思:我们的参会收获,以及将要去的方向
阅读一些参会老师回来后写的感想,我们不仅读到大家对于游戏化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探索的愿望,也读到老师们的困惑与疑问:如何寻找到游戏与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不与学科相结合的游戏就不值得关注吗;游戏化学习究竟对发展儿童学习基础素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设计好的游戏化学习的关键点和策略究竟是什么;信息技术如何支撑课堂中的游戏化学习;等等。这也是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要与老师们共同去探索和寻找答案的。
以下截取部分老师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同是低年级语文老师,我对北京庞老师的语文课《坐井观天》印象深刻。字词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的的确确应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游戏,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庞老师的“成语加减法”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而“寻找藏宝图”的闯关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的字词学得更扎实。
这整堂课上,我看到小朋友是快乐地学习的。在字词教学中,尤其是练习时我们采取游戏的形式可能效果会更好。当然,我也看到庞老师这节课中所用到的闯关游戏都是让小朋友在电脑上操作,这也需要我们善于整合信息技术,让游戏更有魅力。
方知音(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游戏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手段,离开教学内容感觉本末倒置了,它必须是符合学生学情的,符合课标精神的。但是,是不是一定要死扣知识点呢?我认为不一定。一些游戏与教学内容吻合,固然是好;但是一些游戏着重发展的是某些学习品质和素养。例如:推理能力是数学中很重要的能力,但教材中是没有专门的内容是教推理的。而有关的数学游戏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很多数学小游戏都会涉及推理、策略,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
黄诗薇(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
此次参会的老师来自不同学科,但大家都有着利用游戏化方式达到不错教学效果的共同经历。遵循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心理,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优化的设计也能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我的思考是:一,游戏化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欢乐,更重要的是如何增进学生深层思维;二,游戏化学习如何增进和发展学生学习基础素养要进一步探索。在游戏化情境中去建立与知识、与同伴、与现实、与未来的联系,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内驱力,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非凡的体验,我对此的思考还是不足的,还需更多实践和反思。
刘剑东(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游戏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孩子能真切感受到成功的缔造来自于他们自己,不是被迫地学习,而是“我想试”。他们的参与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教师来说,不是让孩子简单玩乐,而是合理地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游戏与学习内容,与生活经历的联系。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就在游戏规则与学习内容的巧妙融合,在游戏情境的合理搭建和妙想,在游戏工具的真实体验中得到提升。
陈晓诚(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小学)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严加平)
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专家讲座汇总:深度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
徐海波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法的妙用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1课标解读||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 (史宁中)全文
聚焦育人促素养 凝心铸魂展风采
立足核心素养  感受新常态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