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博考研知识点

青铜器的分类

(一)容器

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种类繁多,包括炊器、食器、酒器 、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炊器

(1)鼎

炊器或食器,主要用于煮或盛鱼 、羊、豕肉等,用于祭祀、燕享等。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见于二里头遗址,盛行于商周时期。鼎的形状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商代的鼎足有尖锥和圆柱形,腹较深;西周至春秋战国鼎多兽蹄足,腹渐变浅;春秋中晚期至战国秦汉时期,鼎渐变矮且多有盖。

(2)甗

甗为炊器,相当于现代的蒸锅,其器形源自新石器时代的陶甗。铜甗主要流行于商周至战国时期,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甗的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叫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3)鬲

鬲为炊器。《尔雅·释器》谓鼎"款足谓之鬲",《汉书·郊祀志》谓鼎"空足曰高"。可知鬲的形状相似鼎而空足,便于炊煮加热。青铜鬲最初是仿新石器时代的陶鬲制成的,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有两个立耳;商后期和西周前期的高多高领、短足,有附耳;西周晚期到春秋的鬲多折沿、弧裆,无耳,有的腹部有扉棱。

食器

(1)簋

簋为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簋也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西周以来常和鼎配合使用并用偶数。即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大夫四簋,七二簋。簋的基本形态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商代的簋多无盖,有耳或无耳。商代早期的簋多无耳圈足,商晚期以后双耳簋渐增多;西周中晚期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两耳或四耳,还出现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

(2)盨

盨,食器,用来盛黍、稷、稻、粱等。器体呈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一般有4个矩形钮,仰置时成为带4 足的食器。盨出现于西周中期,春秋后期消失。

(3)簠

簠,食器,用来盛黍、稷 、稻、粱等。器体呈长方形,盖与器的大小、形状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个器皿。西周时期出现,流行到战国末年。早期的簠足短、口外侈。春秋战国时期的箭足变高,口不外侈,器变深。

(4)敦

敦(dui)为食器,用来盛黍、稷、稻、粱等。青铜敦出现于春秋中期,流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敦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有的敦盖与器体造型完全相同,故盖也能翻转过来使用。有的敦盖和器都作半球形、合起来成为球形,俗称"西瓜敦"。

(5)豆

豆用于盛腌菜、肉酱之类的食物之用。豆的器体浅如盘,下有柄及圈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豆,青铜豆出现在商代后期。西周时的青铜豆盘腹多较浅,无盖、无耳。春秋及其以后的青铜豆腹较深,有的盘侧有耳,有的有器盖。

酒器

(1)爵

爵为饮酒器,陕西扶风县云塘出土的西周白公父爵有"白公父作金爵,用飨用酌"铭文。爵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见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爵的造型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槽状流,后有尖锐的尾,口上有二柱(少数为单柱或无柱),旁有整(把手),下有三尖足。商周时期较盛行,春秋战国少见。商前期为平底、二柱短而紧靠流折;商后期、西周时多为凸底,柱离流折较远。

(2)角

角(jue)为饮酒器,形似爵而无流,口两翼均若尾,无柱,部分有盖。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商代角有的口部呈"V"形,有的口部呈凹弧形,下附三锥形足。西周多为凹弧形口,有的有盖。

(3)觯

觯(zhi)为饮酒器。圆或扁腹,侈口,圈足,多有盖,形似尊而形体较小。《礼记·礼器》有"宗庙之祭,尊者举解,卑者举角"的记载。可知饮酒器的使用也有尊卑之分。觯初见于商晚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极少见。

(4)觚

觚为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商前期觚体较粗短,商后期及西周觚体细长。

(5)尊

盛酒器,形体较大。一般称尊者,有三种器形:一是有肩大口尊,形态为大口、折肩或圆肩,圈足,商代较多见。二是觚形尊,无肩似觚而形体粗大,主要流行于商至春秋时期。三是鸟兽尊或称牺尊,器形为象、牛、羊、虎、猪、鸟等各种动物形态,见于商至春秋时期。

(6)觥

觥,也称为兕觥(si gong),盛酒器或饮酒器。觥体为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有盖作兽头形或长鼻上卷的象形。觥出现于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7)卣

卣( you)为盛酒器。一般为圆体或椭圆体,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鸟兽形的。流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早期。

(8)彝

彝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彝也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

(9)壶

壶为盛酒器。青铜壶主要流行于商至汉代或更晚。形式多样。商代多扁圆带贯耳,圈足;西周壶有圆形和方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春秋战国壶有圆形,也有方形。

(10)斝

斝为温酒器。斝也用作祭祀时盛酒灌地降神的灌器。斝的器形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属炊器。青铜斝最早见于二里头文化,主要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铜斝一般为圆口,两柱、一整、三足,无流及尾。商代斝多平底,三锥状足;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斝有三柱状足者。

(11)盉

盉(he)为盛酒器,或说是调和酒、水的器具。圆口,有盖,有嘴,有鋬,

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商代盉多款足(空心足);周代的盉款足较少;春秋战国出现圆腹有提梁的盉。

盥器

(1)盘

盥洗时的盛水器。商周时贵族宴饮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青铜盘出现于商早期,主要流行于商晚期至战国。盘多圆形、浅腹。商盘无耳,圈足;西周至春秋多附耳,有圈足。

(2)匜

匜(yi)为盥洗的浇水器。匜为长椭圆形,前有流而后有整,亦有带盖者。画出现于西周中期,盛行于西周晚期至东周。

(二)乐器

最早的青铜乐器发现于晋西南的陶寺遗址。1983年,在陶寺 M3296 曾出土了1件铃形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乐器种类和数量渐多,有些乐器如钟等也是礼器。依据礼制,不同等级的贵族,各有其使用礼乐器的规定。

1.饶

乐器,形似铃而较大,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把。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铙是退军时用以指示停止击鼓的。

2.钟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打击乐器,可能是从商代的铙演化而来的。目前所见最早者为西周时期。 西周以来的青铜创可分为甬钟、钮钟和鎛钟三种类型。其中甬钟和钮钟常大小相次组成编钟。钟也是礼器,西周以来,天子用4套编钟,诸侯3套,大夫2套,士1套。

甬钟:钟口内凹呈弧形,钟顶有筒形甬(钟柄),多大小相次成组地悬挂在钟架上,称为编钟。最早的甬钟多3件一组,西周晚期时有8件一组者;东周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中出十了14 件一组编钟。

钮钟:钟口内凹呈弧形,钟顶有半圆形钮者。始见于西周,盛行于东周,亦多大小相次成组地悬挂在钟架上,组成编钟。

镈钟: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亦称特钟。馎钟口平而有悬钮。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

3.鼓

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和宴飨、祭祀的乐器。

(三)兵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戌"兵器是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体现,故也是夏商周时期最重要这一时期的兵的青铜器之一。主要有戈、矛、戟、剑等。这些兵器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战争史的重要资料。

1. 戈

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格斗兵器,用于横击、钩杀和啄击。戈由铜制的戈头、柲(bi,即柄)和柲的下端的铜鐏(zun,尊音,柲下端的铜套)三部分组成。戈头可分为内、援两部分。援有锋刃,援的后下部转折部分称"胡"。胡上有小孔称"穿"。用以穿绳索固定柲上;"内"用于安木或竹制的柲。商代的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曲内、有銎戈,一般无胡,商代晚期出现有胡戈;西周戈多短胡,有1—3穿;春秋战国戈胡变长,多为3—4穿,有的胡部还带有齿刃,援也变得狭长而上扬。

 

 

 

 

2.矛

是格斗用的长柄"刺兵",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兵器之一。新石器时代就有石矛,商代开始出现青铜矛。

3.戟

是戈和矛的合体,兼有钩、刺两种功能。将矛和戈用柲联装成一件兵器的例子最早见于河北藁城台西村商墓葬中,系戈、矛分铸合装。西周出现了合铸为一体戟。春秋战国时期合铸戟少见,多为戈、矛分铸合装者。

4.剑

属短兵器,以前刺为主,也可用侧刃劈砍的卫体和格斗兵器。由"身"和"茎"两部分构成。剑身中线突起称"脊",脊两侧成坡状称"从"(zong,纵音),从外的刃称"锷"。剑茎即把手,有圆形和扁形两种。茎端称"首",茎和身之间有护手的"格"。

5.刀

单侧刃的劈砍兵器。商代不多见,商晚期有一种柄饰马头的短刀,只能充作卫体兵器之用。

6.钺

用于劈砍的格斗兵器或刑杀器,形似大斧。一说大型者是钺,小型者称鏚。钺刃部宽而呈弧形,有内和穿,用于安柄。其中有些装饰精美者,可能用于仪仗。是统帅权威的象征。

7.镞

镞即弓箭的箭头,属远射兵器。由镞身和连接箭杆的"铤"构成。青铜镞出现于二里头文化,商周时期大量流行,至汉代仍使用。

8.弩机

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机是装在弩的木臂后部的铜质机件。包括钩弦的"牙",瞄准的"望山"和扳机"悬刀"等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的主要器型和种类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吉金藏诗礼 精神孕山岳 ——《诗经》所见吉金图解
「青铜器鬲的功能特点」商代青铜器鬲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器礼制
国宝 :西周青铜器(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