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凿空之旅——一段关于河西走廊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userphoto

2022.07.19 安徽

关注

戈壁纵横,黄沙漫漫。不时有风吹过,极其干燥的空气夹杂着细小的沙粒拍打着行人沧桑的脸庞,周围的环境中感受不到一丝湿润。虽然从都城长安出发的时间不算长,但大家对不时遇上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习以为常。

南侧的祁连山和北侧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横亘在大地上,一百多人的队伍就这样缓慢地前行在南北两侧山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上,因这片狭长地带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没人知道前方是哪里以及会遇到什么,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目的地。

【河西走廊 地形图】

张骞就是这个百人使团队伍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年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登基才三年,刚刚19岁,张骞也不过27岁,都是血气方刚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青年。

不久前,任职侍从官的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由匈奴人堂邑父作为向导,张骞率领着一百多人的使团正式踏上了出使西域的道路。

汉武帝之所以派人出使西域,是因为汉帝国受匈奴人的滋扰已久。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不时侵扰汉帝国西北边境。

汉帝国统一之后,一度使用怀柔政策对待北方的匈奴,以求边境的安定,但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帝国国力日增,为了彻底解决西北边患问题,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寻找位于匈奴西部的月氏部落,谋求展开军事合作,东西联合起来夹击匈奴。不过由于对西域的地理、风土、习俗缺乏足够的了解,不得不说这次西行是一次极大的冒险之旅。

【张骞受命 出使西域】

冒险途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险情。当时河西走廊已经被匈奴人控制,张骞的使团在河西走廊西行途中遭遇了匈奴人包围,结果可想而知,一阵拼杀之后,张骞被俘。匈奴人绝不会同意汉人穿越匈奴的领地去寻找月氏部落,就好比汉人也绝不会同意匈奴人穿越汉帝国的领地去寻找南越国一样。好在匈奴并不想杀掉张骞,一心想要得到更多关于汉帝国的情报,所以匈奴人将张骞软禁在了匈奴人的栖居地,试图软化拉拢他,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间张骞和匈奴人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匈奴人一度发现张骞的意志有松弛的迹象,将一位匈奴女许配给了他,并允许他出去打猎。在被困匈奴领地的这些年里,张骞对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匈奴人的军事训练和生活状态都有了充分的了解。

到了公元前133年,五六年来一直没有收到张骞的消息,汉武帝决定不再等待。他召集官员廷议反击匈奴的策略,大臣王恢向汉武帝提出了马邑之谋,试图通过和亲以及利诱的方式诱导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杀之。汉武帝批准,但该计划因行动不周最终没有成功,王恢下狱自杀。此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更加频繁地入侵汉朝边境。

【马邑之谋】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28岁,张骞36岁,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汉帝国这边,汉武帝终于打响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当时匈奴正在侵扰汉帝国北部上谷(今河北怀来县),汉军队分四路反击。卫青率军直出上谷,公孙敖从代郡(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经过激烈战斗,四路军队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代价不可谓不大,不过卫青率领的骑兵深入敌军,一直杀到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俘获了近千匈奴人,这就是著名的龙城之战。此后,汉帝国在对匈奴的斗争中逐渐居于主动地位。

【龙城之战】

匈奴这边,张骞被俘已接近十年,匈奴人对其监视渐有松弛。趁匈奴人不备,张骞和随从堂邑父出逃,他没有往东回到汉帝国,而是选择继续向西寻找月氏部落,完成汉武帝交付的神圣使命。

历经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张骞途径大宛国最终抵达大月氏国。大月氏王对张骞的经历和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赞叹不已,他完全明白张骞此行历经九死一生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禁回想起月氏部落曾遭受匈奴攻击的悲惨历史,重创之下,月氏部落大队人马向西退去,到了现在的栖居地重新建国,称为大月氏,另一队人马南下到了羌人的栖居地,称为小月氏,与羌人一起杂居。

不过此时大月氏国已经渐渐从游牧民族向定居生活转变,栖居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所以大月氏王最终并未同意汉帝国的联合夹击匈奴的主张。拥抱稳定的生活,不想打仗,远离战争,实属可以理解。

【张骞出使西域 路线图】

在大月氏国滞留了一年多,张骞仍没有得到汉帝国想要的答案。公元前128年,无奈之下张骞只得动身回国。途中为了避开匈奴势力,张骞改变了行动路线,试图向南穿越青海羌人地区后归国。但出乎意料的是,此时匈奴已经控制了这片区域,张骞再次被匈奴骑兵俘虏,扣留在匈奴人的栖居地。

一年多前张骞逃跑的时候决定继续西行完成使命,所以没有带上妻子,此次再次被俘,张骞得以与妻子重逢,这也算是万分不幸中的一抹亮色吧。

公元前126年,转机出现了。这一年,匈奴单于病逝,在匈奴内部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之时,张骞趁机逃走。这一次张骞终于彻底逃离匈奴人的势力范围,策马扬鞭,跨过边境,一路向东,当都城长安终于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已经39岁的张骞内心深处波涛汹涌而又润物无声的复杂情感,在这种情感的触动下,热泪夺眶而出,流过越发沧桑黝黑的脸颊,滴落在汉帝国的土地上。

从公元前138年出发,至公元前126年归国,共历经十二年。出发时使团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他的匈奴妻子和堂邑父三人。

十二年的西域之行,张骞带回了西域地区军事、生活和地理方面的诸多情报,也带回了很多中原地区未曾见过的植物种子,让汉帝国对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国的山川风貌、人文风俗、经济生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对后来的军事战略以及丝绸之路的贸易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迁称之为“凿空”之功。张骞功勋卓越,先被封太中大夫,后又被封博望侯,到达了个人官场命运的顶峰。

【凿空之功】

张骞带回的关于西域的一系列情报也即将在后续的战争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123年,汉帝国和匈奴再次在北部边境爆发战争。卫青率领十万大军,17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军阶身份随队出征。霍去病是卫少儿所生,她的妹妹卫子夫嫁给了汉武帝,成了一国之母。她的弟弟卫青是汉帝国的大将军,也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打小儿喜欢舞刀弄枪,行事果断勇敢。此次跟随舅舅卫青出征,誓要斩杀敌军,为国争荣。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初出茅庐,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率领八百骑兵深入敌军,立下赫赫战功,获封冠军侯

【霍去病】

为了彻底清除河西走廊的边患,汉武帝重用年轻的霍去病,伺机发动河西之战。公元前121年初,河西走廊的入口处,乌鞘岭上西风凛冽,19岁的霍去病握着张骞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图,正站在乌鞘岭上极目远眺,身后粮草充足,军队跃跃欲试。不久,霍去病亲率1万骑兵突袭匈奴,全面进攻,激烈拼杀,深入匈奴境内一千公里,斩杀近万人,手足无措的休屠王和浑邪王摔残部西退,霍去病一直追击到西边的敦煌才回撤,大获全胜。

霍去病不负所托,这次大胜再次给了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巨大信心。几个月后天气转热,进入夏季,汉帝国发动了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军渡过黄河绕过贺兰山穿越荒漠进攻匈奴腹背,出其不意,大败匈奴,收获了焉支山附近匈奴人饲养战马的大片天然草场,从此汉帝国有了饲养高原战马的地方。

【河西之战 示意图】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赫赫战功,为其建造了豪华府邸。霍去病坚辞不就并慷慨进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此次战役中,张骞和李广率领的另一支军队因贻误战机遭遇重创,汉武帝大怒之下剥去了张骞博望侯的功名,贬其为庶民。这一年,张骞44岁,距离他被封侯不过四五年时间,人生跌入谷底。

匈奴单于对于休屠王和浑邪王在河西之战中的表现和遭受的巨大损失异常愤怒,意欲杀之。听到风声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准备降汉,后来休屠王变卦,浑邪王无奈之下杀了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部队,向前来受降的霍去病交出佩刀,正式投降。

汉帝国随即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行使行政权力,河西走廊从此并入中原版图

河西之战后,匈奴和汉帝国的攻守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为了巩固河西战果,汉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出征,于公元前119年发起了直击匈奴单于本部的漠北之战。21岁的霍去病勇猛无比,率军一路深入,打到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并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

【漠北之战 示意图】

公元前117年,立下不朽战功的霍去病突然去世,年仅23岁。霍去病的一生短暂而辉煌,17岁出道即走向巅峰,五六年间身披铠甲,所向披靡,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如同阵阵甘霖浇灌了汉帝国西北的荒凉土地,虽转瞬间随风而逝,但他洒下的养分将足以促使这片荒凉的土地生花结果。

彻底消除边患、打通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重新征召张骞。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38岁,张骞46岁。张骞想起了第一次出使西域,已然是近20年前的事了,过往的一幕幕无比曲折却又波澜壮阔的经历在张骞的脑中闪现,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曾说过会再次回到西域。

张骞受封中郎将官阶,率领300多人的使团,携带中原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财物,再一次踏上出使西域的道路。与第一次西域之行相比,此次西行完全不同,没有了匈奴的袭扰,对西域各国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都较为熟悉,所以一路相当轻松。张骞拜访了乌孙、安息、大宛等西域各国,并与之达成了友好互通的意愿。后来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广泛交流。

【西域部分国家】

汗血马、骆驼、鸵鸟等动物引进中原,葡萄、石榴、胡萝卜等瓜果蔬菜也传入到内陆,丰富了汉人的经济生活。汉人除了大量出口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之外,还将种植、开渠等农业技术和铸铁、纺织等手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此时的河西走廊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14年,51岁的张骞病逝于长安,结束了他富有传奇的一生。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第一次将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河西走廊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影响至今,后人称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丝绸之路】

回顾历史,发现张骞似乎就是为了通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而生,霍去病就是为了对抗匈奴、保卫边疆安定而生。基于他们的卓越贡献,到了公元前111年,河西走廊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全部设置完成,另外还设置了两个军事要塞,阳关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分扼天山南北两处咽喉。

【河西走廊 四郡和边关】

写到这里,想起两首唐诗,一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其中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另一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中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每次读起这些诗句,西部边塞重镇的地理形势和荒凉环境便浮现在我的脑海,河西走廊上那段凿空之旅所谱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如画卷一般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画卷中那些历经艰难与欢笑的传奇人物仿佛在向我微笑,诉说着我写下的这段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石窟(二)河西走廊发展史
河西走廊——大汉风云
河西走廊见证一个帝国铁血时代。
河西四郡的来历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历史连载】汉匈百年战争之战役(四):河西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