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涨知识】中秋节究竟是怎么来的?
userphoto

2023.10.05 安徽

关注

中秋节究竟是怎么来的?来龙去脉,看完涨知识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来看,中秋成为节日,应在隋唐之时。因为根据我国目前最早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来看,至少在南北朝时还没有“中秋节”的概念。

但倘若对中秋节的风俗活动探幽溯源,可从先秦时代谈起。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说文解字》释“秋”为“禾谷熟也”。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前者为“春祈”,后者称“秋报”或“秋社”。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中秋节另一渊源与我国古代拜月习俗有关。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之风。

在《礼记》中就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秋分晚上祭月。可见古代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仪。

到汉魏以后,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咏月、赏月的诗赋之作,史册所载连篇累牍。

如汉代枚乘有《月赋》,南梁沈约有《咏月诗》、朱褒、庾肩吾有《舟中望月诗》、张正见有《薄帷鉴阴月诗》,此类拜月、赏月之诗,多不胜誉。

当时这些习俗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日,所以也未能形成中秋节。然而,正是这种拜月赏月风俗给中秋节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因为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正中,故称中秋。

我国古代人民已经认识到中秋日,云稀雾少秋雨洗尘,此时月光最皎洁、明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清辉洒满大地。

据《晋书·袁宏传》记载:“谢尚时镇牛清,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当时已有在秋夜赏月赋诗者。

到了唐代人们中秋赏月约定成俗。

诗人欧阳詹《玩月诗序》中就认为冬天赏月因繁霜大寒,清冷彻骨,而夏天又多雨,云蒸雾蔽,有损月辉,惟有秋天空气清爽;赏月时令最佳。

“八月于秋,季始孟,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况埃壒不流,太空悠悠,婵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

正因如此,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才是赏月、玩月的最好时令。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节便成了中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传统节日。由于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赏月、拜月、玩月,所以又俗称中秋节为“月节”或“月夕”。

唐代人还将中秋节称为“端正月”,如韩愈《和崔舍人咏月诗》: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诗中“端正月”就是指中秋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
又到中秋月圆时[专题]|
岁时的轨迹(4)元宵,依窗望月诵诗篇
平讲平说2734期:吃糕登高,赏菊欢聚,喝酒长久,说一说重阳节那些有趣的风俗
大年初三祭祖的风俗,禁忌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