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有三个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userphoto

2023.10.31 安徽

关注

从多角度评价毛泽东,他有三个最崇高、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性贡献:

第一个是赢得了中国的独立。在毛泽东以前,中国已经是一个面目全非,积弱积贫,一穷二白了。

中国已经被列强瓜分斗刨。

过去的藩国和领土一块块丢失,比如过去的琉球、朝鲜、越南、缅甸。领土比如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中亚和台湾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丧失掉了。

在1898年戊戌维新之前,谭嗣同已经在“筹办亡后之事”,就是认真考虑和筹划中国被灭亡之后的事情,包括在中国被瓜分之后,他所在的湖南省应该起什么作用的问题。在当时的精英看来,亡国已经是非常急迫、非常现实的一件事了。

那么,在毛泽东时期,中国真正实现了独立,也就是中国传统所说的“尊王攘夷”,或者近代所讲的“驱逐鞑虏”的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完成严格说还不是1949年,应该说是1953年,也就是朝鲜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个问题才真正的解决。因为只是在朝鲜战争的时候,通过和列强即“联合国军”直接交手,打出了威风,才让列强真正认识到了毛泽东的中国。

在朝鲜战争之前50多年,也是在朝鲜,中国当时最强大的军队淮军与新建不久的日本陆军相遇,淮军从朝鲜的牙山溃退到平壤,再从平壤溃退到鸭绿江,一溃千里。

而过了50多年之后,还是一样的中国农家子弟,经过毛泽东思想的训练和武装,就把当时由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打成平手。

而中国的国力同“联合国军”中为首的美国相比非常悬殊,相反,在50多年前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的国力是远远超过日本的。

在1950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是美国的28分之一,美国是2800亿美元,中国是100亿美元。在当时最能反映工业水平的钢产量方面,双方悬殊更大,美国是8780万吨,中国是60万吨。

当时身经百战的领袖群体在讨论是否要出征朝鲜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同意的,都是不主张出兵的。

而毛泽东力排众议,不管有多么困难最后还是决定出兵。他的战争意志和战略判断被后来证明是非常有高瞻远瞩,极富战略眼光的。

当时的苏联比中国要强大得多,苏联已经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现代化的海陆空军,而且已经有了核武器。但是,斯大林不敢出兵,刚开始斯大林答应苏联只出空军,但是到了最后一刻,斯大林怕出空军也会和美国发生冲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在最后一刻取消了这个决定。他和当时在莫斯科的周恩来讲,让他转告毛泽东苏联不出兵了,并且说,让金日成同志到东北组织流亡政府吧。

但是这个时候,毛泽东还是坚持原来的决定,坚持出兵。

回忆录讲,当时斯大林感动得连说:

“还是中国同志好。”

在真正的历史关头,在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的意志、胆略和智慧就体现出来了,毛泽东是个何等的大英雄。

朝鲜战争这3年,中国打得非常艰苦,牺牲很多,代价很大,而美国的战争意志始终没有被打垮,不像解放战争时候,蒋介石军队的战争意志彻底被打垮了,经常出现整师整军被围歼,一溃千里的局面。

在1950年出兵前夕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封电报里,他讲了中美两军武器装备的对比。他说,美国一个军3个师,它的7公分到24公分的火炮数量是1500门……

在朝鲜战场上经常是美国的一个团被包围,但是最后还是突围出去了,而这种情况在解放战争中是不会出现的。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最多全歼的美国军队就是一个营,因为美国火力太强了。

战争打得极度艰苦,但1953年还是打平了。

我们军队打来了尊重,树立了国威、军威,自1953年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敢于真正入侵中国。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树立了中国的“立国之战”。所谓“打得一拳开,百拳不再来”,如果第一次挑战你不敢勇敢面对的话,就会像1840年以后那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就不断会有人来打到中国头上。所以,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生存之战,说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必须把朝鲜战争的功绩考虑进去。

从抗美援朝战争又引出了毛泽东的第二大贡献,就是中国的工业化。

打得非常艰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现代工业。

当初麦克阿瑟不相信中国会参战,理由就是中国没有空军,没有现代工业。

他说如果中国参战的话,特别是如果前进到平壤一带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将面临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

鉴于经验教训,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

1952年,中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摸工业建设。

从历史上看,中国至少有三个千年工程,第一个是秦始皇修筑长城,它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的北方边界,也就是游牧民族同农耕民族的一个分界线,因为秦始皇的长城在北方的线路基本上和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叠。再往北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建立农耕文明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千年工程,后来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这个工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年。

第二个千年工程是隋朝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沟通了南北的物流,奠定了唐宋以后中国经济的繁荣,影响也超过了一千年时间。

只是到了近代,海运开始盛行以后,运河及其沿岸才开始衰落。

还有一个千年工程就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建立的中国现代工业体系。这也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因为它奠定了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基础。

这个工程在1952年启动以后,扭曲了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不是从轻工业而是从重工业开始,因为重工业是装备其他工业包括国防工业部门的。当时中国建立工业体系的第一目标是建设现代国防,也就是为了避免中国自1840年以来面对的被动挨打局面。我们知道,常规的工业化过程,比如英国,是从纺织业这种轻工业开始,最后才发展到机器制造业这样的重工业。而中国刚好颠倒过来,所以当时出现了国富民穷的问题。

当国家的工业基础已经相当雄厚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还很艰苦。这就是因为大部分资源都被拿去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了,以至于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对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震撼;1966年中国实现了用导弹发射原子弹;1967年爆炸了氢弹;1970年4月中国卫星上天,以及中国的导弹。

就是说,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中国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上建成了,而且取得了当时世界的尖端技术成果,“两弹一星”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如果中国没有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核武器、导弹和空间技术的话,我们中国今天的命运不一定比伊拉克要好。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说,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工业规模甚至还不如比利时。比利时我们知道面积只有30000平方公里,比台湾省还小,人口只有几百万,还不如北京市人口多。而在毛泽东时代快要结束的时候,中国却进入了世界工业六大强国的行列。1952年,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中,工业只占30%,农业占64%,而到了1975年,也就是毛泽东逝世前,这个比例颠倒了过来,工业占72%,农业只占28%。当时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是毛泽东在历史上的第二大贡献。

毛泽东还有一大贡献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要说社会主义首先要讲一下资本主义的困境。因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以“经济人”为基础,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资本主义导致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形成恶性竞争的关系。因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这不但导致社会环境的恶化,也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并且在个人心理上形成了极度的焦虑、压力和紧张。

建国初,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选择恶性竞争,那么它造成的惨状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那么有限的资源会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这也是1949年之前中国的一个状况。1949年之前,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工业不能启动,迟迟不能启动,或者启动了多次都进展及其缓慢,并且不得不中途停下来?除了战争的干扰,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有限的财力和物力被一小部分高消费阶层占有并无谓地消耗掉,有限的资源没有投入到工业建设中;而1949年的中国革命就是消灭了这个高消费阶层,把他们原来占有的这点资源拿过来,投资中国的新工业建设,奠定了中国新工业建设的基础。今天我们中国又有了一个高消费阶层的,如果这个高消费阶层提前50年出现,中国是不可能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之所以今天能够容纳这个高消费阶层,是因为毛泽东时代已经奠定了一个工业基础,中国的财力和物力能够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背负这样一个高消费阶层。

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上述资本主义困境的一种超越和克服。毛泽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尝试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造,也就是说对计划经济和官僚体制进行改造。

1945年7月,黄炎培随团访问延安,和毛泽东作了交流。他问毛泽东,说他也是几朝元老了,看到很多政治集团上升然后衰落和覆灭,“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刚开始大家聚精会神,众志成城,以后便惰性发作,无法扭转。他说这是一个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怎样避免这样一个循环?毛泽东当时很有信心地回答黄炎培说,我们靠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和党内的几个秀才一起系统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做了很多批注和谈话。教科书有一段提到1936年的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公民“有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育权利,年老、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保证的权利”,等等。

当时毛泽东就有针对性地在教科书的这段文字旁边批注道:

“最大的权利是管理国家。”

毛泽东还发表了一段谈话,说:

“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从现实的角度看毛泽东。

首先讲一下改革开放的基础,毫无疑问是毛泽东时代奠定的,首先就是刚才说的现代工业体系。经过了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几十万个国有企业,没有人民公社制度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根本没有对象的。

还有一个方面是国际环境。中国把国门打开,前提是外面没有列强已经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存在,这就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已经秘密访华了。在1972年前后,大批西方国家或者是西方阵营的国家和中国建交,包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英国、日本、西德和西班牙等等。

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个前提是什么呢,是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最重要的是越南战争的胜利。从1950年的抗美援朝到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都是中国和美国直接或者间接交手。尤其是第二个战争,援越抗美战争,美国失败得很惨。

美国当时急于从越南抽身。他承认了中国的胜利,所以尼克松到中国来,在毛泽东的书房里会谈。

当时美国媒体评论说:

“尼克松是举着白旗到中南海的。”

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一个是中国的工业体系,一个是中国的国际环境,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比如假设越南战争中国失败了的话,那么美国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圈就会收得更紧,中国就根本没有改革开放的机会,因为在门外是虎狼成群,虎狼环伺,这个门是不能打开的。所以说,如果我们正面评价改革开放的话,也不能忘记毛泽东时代为改革开放奠定的基础。

悼念毛泽东的传单。当时的日本副首相叫福田赳夫,后来也做过日本首相,他说:对毛主席,“无论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国内后来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三七开。当时的藏相大平正方,后来也做过首相,他说:“毛主席是一位胸怀宽广如海洋的大人物,对今后的中国人以及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坦率地说,是难以估量的。”日本记者同盟发表声明说:“毛泽东主席为人类解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是永久的。”

非洲博茨瓦纳的总统,他说:“他(指毛主席)在活着的时候,代表了世界上所有被压迫人民的最大希望。”

毛泽东留下了很多制度创新,比如《鞍钢宪法》,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提倡的一种管理方式。同时,还有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叫“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如果要重建一个和谐社会的话,这些东西都是要继承的,否则,就只能是一个上智下愚、尊卑贵贱的统治型社会。

同时,还有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当中。比如“抓主要矛盾”,“看力量对比”,“弱小战胜强大”,还有“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等等。这种对我们思维和心理的塑造也是毛泽东与未来的一个结合点。

还有毛泽东对中国语言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但实际上鲁迅的语言还不是完全的白话文,他还处在古典语言向现代语言转型的过程中,所以他的白话文还比较艰涩。真正对现代白话文起到典范作用的是毛泽东。他曾经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毛泽东的白话文在当年就被胡适所推崇,他说共产党人里写白话文最好的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对中国现代语言的影响非常大。近代以来,各个国家都出现了类似的人物。比如确立英国现代语言的是乔叟,他有一本《坎特布雷故事集》;在意大利是但丁,他的《神曲》第一次摆脱了中世纪拉丁语,用意大利语写作;在德国是马丁·路德,他用德语翻译拉丁文的《圣经》;在法国是拉伯雷和蒙田。而在中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毛泽东,他的语言影响了几代人,使汉语最终定型。这是一种平民化的语言,同时又是一种思想性的语言。它区别于现在娱乐界那种港腔港调的语言,也区别于王朔那种没有思想的语言。我相信,这两种语言随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建,都会被人们唾弃。毛泽东对中国语言的影响,同样是他通向未来的途径,是他和未来的一个结合点。

还有就是毛泽东的世界观,可以说毛泽东改造了马列主义的世界观。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历史的发展。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奴隶史观,是奴隶创造历史,这种历史观转换到现实政策当中就是群众路线,转换到政治实践当中就是人民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就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他的群众路线也是对列宁主义的一个创新,我们都知道,列宁讲,要自上而下地灌输革命思想,由一小批意志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领袖群体来领导革命,而毛泽东则强调走群众路线。

这也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前景。

随着知识、教育和传媒通讯的普及,几十亿甚至未来更多的民众的成长速度将越来越快,民众将摆脱中世纪式的蒙昧状态。

因为毛泽东唤醒、启蒙、教育和带动了最广大的民众的力量,这力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而这也是毛泽东所展望的一个未来的远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历史告诉你中国航空的发展历程
中国崛起的最大秘密曝光...国人必看!
毛泽东那代人为改革开放攒下了什么家底?
电影《3891》中朝鲜战争是如何谈判的(中)
中国工业崛起之路:(一)中国工业的起点:令人瞩目的一五计划
新工业革命全球洗牌:欧洲已死 中国逆袭(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