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6个要点得知道

 

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自今春以来,在全国多地呈现明显疫情反弹,形势极为严峻。因受疫情影响,许多糖尿病人出行受限,不能及时求医取药,再加上居家期间,生活饮食不规律,活动量减少,情绪不稳、睡眠不好等因素,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反复。

1

糖尿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因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属于新冠“易感人群”),尤其是那些病程较长、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高,而且感染以后,比较容易发展成重症。观察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病人中,糖尿病患者占比较高,也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因此,做好自身防护,加强血糖管理,对于预防新冠、减少重症非常重要。

2

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的自我管理

1、作息管理

糖尿病患者要保持作息规律,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一点对保持血糖平稳非常重要。

居家封控期间,由于心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不稳定,往往会导致患者睡眠欠佳。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临床上,许多患者空腹血糖老是居高不下与失眠有很大关系。

2、饮食管理

1)结合活动情况,酌情减少进食量;

2)注重营养搭配,尤其要注意增加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3)少吃多餐,定时定量,避免一日两餐、饥一顿饱一顿

4)合理安排进餐顺序:素(蔬菜)→荤(肉蛋)→主食→汤,可以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5)多吃干、少喝稀,因为后者的升糖指数较高。

另外,对合并高尿酸及痛风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多喝水、忌酒、不喝高汤及碳酸饮料。

3、运动管理

现已证实: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病人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关于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很重要)

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但仍要坚持居家锻炼。可以进行原地跑、健身操、跳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即“耐力运动”)。此外,每周2次“抗阻运动”(即“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降脂减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骨量丢失、增强骨密度的作用。

目前认为,“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是最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这样既能有效降糖,又可降脂减重。运动最好安排在餐后60~90分钟进行,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4、体重管理

肥胖乃万恶之源,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居家隔离期间,由于饮食不节制加上活动减少,很容易导致身体超重及肥胖,后者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居家隔离期间,也要注意管住嘴、迈开腿,肥胖糖尿病患者在用药上可以选具有确切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双胍类等等。

5、用药管理

强调个体化用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肝肾功能状况、年龄、是否处于妊娠及哺乳期、经济状况、治疗依从性等等)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原则上,尽可能选择安全、有效、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对心脏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此外,患者应遵守医嘱,定时、定量、规律用药,切忌擅自改变治疗方案或中断治疗。

6、情绪管理

惊恐、焦虑、抑郁、愤懑等不良情绪作为一种“应激反应”,会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及波动,削弱机体免疫力,因此,一定要重视情绪管理。不要刻意地压制,这样很可能适得其反,而是要通过心理疏导、抚慰以及多方面的支持,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为患者,面对疫情,既要重视,又不恐慌。注意经常与亲朋好友交流,通过互相倾诉、互相安慰,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即使无法得到实质性帮助,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此外,封控在家期间,可以选择读书、追剧、听音乐、做美食、因地制宜地运动,愉悦身心,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应激反应。

7、监测管理

检测内容包括血糖、血压、脉搏、体重等。监测频率视病情而定,如果病情不稳定,可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具体控制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老年患者的血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体重指数(BMI)18.5~24(正常)、24~28(超重)、>28(肥胖)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照上述标准,看看自己病情的管理情况。

3

如何判断病情轻重?

判断病情轻重,不能只看血糖,而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评估:

1)自觉症状:口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等;

2)客观检查指标:血糖、血压、胰岛功能、肝肾功能状况、眼底及心电图检查等等;

3)有无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等),轻重程度如何?

如果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检查指标显著异常、并发症既多又严重,则说明病情较重,反之,说明病情较轻。

4

哪些征象提示患者病情加重?

封控居家期间,不能定期去医院复查,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自身病情变化:

1、提示血糖失控、糖代谢紊乱加重的征象有哪些?

“三多一少”症状从无到有,由轻变重;乏力;饥饿感;日渐消瘦。

2、提示急、慢性并发症的征象有哪些?

1)急性并发症的征象:心慌、手抖、出汗提示“低血糖”;恶心、呕吐、腹痛、深大呼吸、意识障碍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的征象:夜尿增多、泡沫尿、眼睑及下肢浮肿,提示糖尿病肾病;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尿急、尿频、外阴瘙痒,提示尿道或阴道炎;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提示心血管疾病;静息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提示植物神经病变。

5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就医次数,但如果病人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还是要及时就医处理。

(1)血糖>16.7mmol/L或血糖<2.8mmol/L;

(2)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乏力等;

(3)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

(4)合并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梗、心力衰竭等)

(5)严重糖尿病肾病,明显浮肿;

(6)其他突发情况,如视力突然下降(活动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7)足部破损或溃疡(糖尿病足坏疽?)等。

6

疫情期间几点注意

(1)疫情期间,为减少患者外出,医保允许对慢病患者开具3个月的“长处方”,建议糖尿病的患者在家里多储备一些常用药物,以避免因封控断药。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尽量避免公交出行。

(3)一旦出现发烧,咳嗽症状时,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要过度恐慌,如果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在做好防护,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前提下,应第一时间就近去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切勿延误。

结语:

糖尿病人面对的是来自新冠和糖尿病的双重威胁,可谓“压力山大”,但决不能被的新冠吓倒,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糖尿病友一定会安全、平稳的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迎来抗疫战争的最终胜利。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责任编辑丨曹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医科普】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如何居家自我管理
科普咨询丨华山论剑:糖尿病患者降压“大战”降糖
糖尿病患者冬季护足需更加严格
高血糖会导致昏迷吗 为什么高血糖患者会昏迷
请您查收!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居家健康管理的“五个处方”
视频分享 | 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