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态评估】不良体态问题成因及常见的肌肉问题
体态评估是进行体态纠正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常见的体态问题大多是由肌肉不平衡引起的。而进行体态评估时一般会进行正面、侧面及背面三个方向进行观察。
本文将对常见的体态问题成因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背面观体态评估
颈部的侧屈或旋转导致缩短的肌肉
侧屈旋转
向右右侧肩胛提肌;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上束;左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角肌;右侧肩胛提肌;
向左左侧肩胛提肌;左侧胸锁乳突肌;左侧斜方肌上束;右侧胸锁乳突肌;左侧斜角肌;左侧肩胛提肌;
肩胛骨的位置对肌肉长度的影响
上旋下旋
肩胛骨内侧缘的位置内侧缘和下角都沿脊椎外展内侧缘和下角都沿脊椎内收
拉长的肌肉斜方肌下束;大菱形肌;前锯肌;斜方肌上束;小菱形肌;前锯肌;
缩短的肌肉斜方肌上束;小菱形肌;前锯肌;斜方肌下束;大菱形肌;前锯肌;
躯干旋转时对应的肌肉长度
向右旋转向左旋转
被缩短的肌肉右侧腹内斜肌;左侧腹外斜肌;左侧腰大肌;左侧腰部竖脊肌;颈部向左旋转的肌群;左侧腹内斜肌;右侧腹外斜肌;右侧腰大肌;右侧腰部竖脊肌;颈部向右旋转的肌群;
骨盆倾斜可能产生的影响
骨盆右侧上抬骨盆左侧上抬
腰椎向右侧弯,凹向右侧;向左侧弯,凹向左侧;
腰部肌肉右侧腰方肌和腰部竖脊肌缩短;左侧腰方肌和腰部竖脊肌缩短;
对髋关节的影响右侧髋关节内收,左侧外展;左侧髋关节内收,右侧外展;
对臀部肌肉的影响右侧髋内收肌群和左侧髋外展肌群缩短,左右腘绳肌不平衡;左侧髋内收肌群和右侧髋外展肌群缩短,左右腘绳肌不平衡;
小腿中线位置对应脚和腿部肌肉的影响
小腿中线外斜小腿中线内斜
髋关节和胫骨位置髋关节或胫骨呈现内旋状态髋关节或胫骨呈外旋状态
脚位置有时受试者呈内八字站立有时受试者呈外八字站立
可能被缩短的肌肉髋关节内旋:臀小肌、臀中肌(前束纤维)、内收肌、耻骨肌、股薄肌;髋关节外旋:臀大肌、臀中肌(后束纤维)、梨状肌、股方肌、闭孔肌、上孖肌、下孖肌、腰大肌、缝匠肌;
踝内翻、踝外翻引起的相关变化
外翻足内翻足
脚位置外翻(旋前)内翻(旋后)
与正常相比踝关节的位置较正常位置内踝位置更高,外踝位置更低;较正常位置内踝位置更低,外踝位置更高;
拉长且很有可能较弱的肌肉足部旋后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和胫骨前肌;足部旋前肌群:腓骨肌、趾长伸肌和长伸肌;
承重情况更多由脚的内侧承重更多由脚的外侧承重
侧面观体态评估
改变腰椎曲线的因素
腰椎前凸角度增加腰椎前凸角度减少
对应的骨盆位置骨盆前倾骨盆后倾
被缩短的肌肉背伸肌伸髋肌群
被拉长的肌肉腹直肌、伸髋肌群屈髋肌群
与骨盆前倾后倾有关的因素
骨盆前倾骨盆后倾
髂前上棘的位置髂前上棘位于耻骨联合之前髂前上棘位于耻骨联合之后
腰椎相对位置增大前凸角度减小前凸角度
缩短的肌肉背伸肌群伸髋肌群
拉长的肌肉腹直肌、伸髋肌群屈髋肌群
膝关节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
膝关节屈曲膝关节过伸
缩短的肌肉腘肌、腘绳肌股四头肌
拉长的肌肉股四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
髋关节位置髋关节屈曲角度增加髋关节伸直角度增加
踝关节位置踝背屈角度增加踝背屈角度减少
其他踝关节前侧结构压力增加膝关节后侧关节囊拉力增加,髌骨关节软骨退化的可能性增加
正面观体态评估
骨盆旋转及对于脚的影响向左侧旋转的骨盆
左脚右脚
外旋增加;由于前足内翻导致脚外侧的压力增大,脚内侧的压力减小;内旋增加;脚内外侧的压力基本相同;
向右侧旋转的骨盆
左脚右脚
内旋增加;脚内外侧的压力基本相同;外旋增加;由于前足内翻导致脚外侧的压力增大,脚内侧的压力减小;
膝外翻膝内翻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影响
膝外翻(X形腿)膝内翻(O形腿)
膝关节变化增加膝关节外侧的压力增加膝关节内侧的压力
拉长的肌肉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髂胫束、股二头肌
缩短的肌肉髂胫束、股二头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
胫骨旋转与足位置之间的变化关系
胫骨外旋胫骨内旋
脚的总体位置外八字内八字
脚自身的变化旋后幅度增加,足跟内翻、足内侧纵弓高度增加旋前幅度增加,足跟外翻、足内侧纵弓高度减少
与脚位置相关的变化
外八字脚内八字脚
髋关节可能位置髋关节外旋髋关节内旋
胫骨可能位置胫骨外旋胫骨内旋
可能缩短的肌肉股骨外旋肌、髂胫束股骨内旋肌
与足相关的变化
扁平足高弓足
足弓的变化足弓减少足弓比正常高
脚骨位置的改变距骨滑动到跟骨内侧跟骨旋后,脚的其余部分旋前
软组织的改变先天跖肌较弱,脚底长肌过度拉伸;韧带和足底筋膜过度拉伸;先天足底肌肉和足底筋膜缩短
身体旋转的关系身体左转右脚旋前增加,身体右转左脚旋前增加身体左转左脚后旋增加,左脚外侧的压力增加;身体右转右脚后旋增加,右脚外侧的压力增加
身材好不好,首先看的是一个人的体姿体态,其次才是肌肉线条。拥有马甲线固然好但如果是个圆肩驼背的人,那身材也不好好到哪里去。很多人在健身过程中非常容易忽视体态的重要性,而疯狂的追求肌肉线条感。 同时体姿体态好的人在气质上能够明显地给人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于常见的体态问题一般人们都能够通过视觉判断发现,但如何去纠正就需要一定的方法了。 首先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评估方法对体态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根节所在才能针对性的纠正。 最根本的评估即根据静态姿势来判断。静态姿势代表着身体各个关节的对齐状况,也就是人们在三维空间中保持身体“静止的”或肌肉“等长收缩”的状态。 将身体维持在恰当位置需要多块姿势肌的参与,一般来说,姿势肌多为深层肌群,这些肌群的Ⅰ型肌纤维含量较高,姿势肌收缩能长时间维持身体姿势或维持低强度的等长收缩状态。 良好的姿势或结构完整性,可定义为:肌肉、关节和神经有效执行功能,使肌肉骨骼对齐、身体维持平衡的状态。 由于身体动作起始于某个空间位置或静态姿势,因此,出现不良姿势能较好地说明动作机能有潜在异常。 常见的体态问题如:脊柱前、后弯,平背,凹背,脊柱侧弯等;脊柱前弯:腰椎偏离正常位置而向前弯曲;脊柱后弯:胸椎偏离正常位置而向后弯曲;
平背:胸椎的生理性前弯程度减少;
凹背:腰椎生理性前弯程度减少且胸椎的生理性后弯程度增大;
脊柱侧弯:脊柱侧向弯曲,常伴随脊柱扭转;
 与脊柱后弯-前弯姿势有关的肌肉失衡
易化/高张力(变短)抑制(变长)
屈髋肌群伸髋肌群
腰伸肌群腹外斜肌
前胸/肩上背伸肌
背阔肌肩胛稳定肌
颈伸肌颈屈肌
与平背姿势有关的肌肉失衡
易化/高张力(变短)抑制(变长)
腹直肌髂腰肌
上背伸肌腹内斜肌
颈伸肌腰伸肌
踝关节跖屈肌颈屈肌
与凹背姿势有关的肌肉失衡
易化/高张力(变短)抑制(变长)
股后肌群髂腰肌
腹斜肌后束的上部纤维股直肌
腰伸肌腹外斜肌
颈伸肌上背伸肌
颈屈肌
与脊柱侧弯有关的肌肉失衡
易化/高张力(变短)&抑制(变长)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菱形肌,颈、胸、腰髂肋肌,腹斜肌,腰大肌,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
很多因素都能引起肌肉失衡与姿势偏差,可分为可矫正性因素与不可矫正性因素: 可矫正性因素不可矫正性因素
重复性动作;姿势与动作不灵活(习惯性姿势不良);单侧优势;关节缺乏稳定性或灵活性;肌肉训练方案不平衡;先天疾病;某些病理性因素(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身体结构偏差(如胫骨或股骨扭转,股骨前倾);某些外伤(如手术、损伤或截肢);
正确的姿势对齐,有助于肌肉控制关节完成最高效的姿势动作。关节对齐时,长度-张力关系以及力偶关系效率最高,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机能。 这样能促进关节运动符合适宜的力学机制,允许身体在运动链内高效地施力与受力,同时促进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及动作效率。
正确评估自己的体态
如果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自己的体态问题,也可以添加底部微信进行咨询和了解,也可以报名对您的体态进行评估并给您制定针对性的纠正性训练方案。
除了专业的体态评估流程,生活中也有一些简单易测的体态评估方法,下面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颈椎和胸椎段自测方法:
无论用什么枕头,睡眠都不好;
经常落枕;
时不时头痛脑胀;
肩颈酸痛,不自觉耸肩;
容易感到疲劳,精神不易集中;
体力渐弱;
照相,头好像都缩着,显得不精神等。
(二)骨盆和腰椎段自测方法:
裙子会往一边跑;
下雨天,裤子总是有一边湿得厉害;
努力健身,肚子还是瘦不下来;
久坐就要腰酸背痛;
努力练翘臀,还是很平;
生理期经常痛经和腰痛;
经常闪着腰;
站着的时候,感觉重心往一边。
(三)膝盖和足部段自测方法:
走路时,膝关节会响;
常常扭着脚,或是踢到东西被绊倒;
鞋子穿不久,很容易被磨坏;
走路内8或者外8;
脚底长茧;
只能穿平底鞋,或者高跟鞋,否则就感觉走路不畅;
小腿粗。
儿童/青少年出现体态问题的危害
01
影响身体健康
体态问题通常是多个身体问题的连锁反应,不良的身体形态将直接影响到身体骨骼的正常排列以及身体功能的发挥,造成身体受力不均衡,引起骨骼的退行性变化,严重时需要通过佩戴支具进行矫正,甚至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02
影响形象美观
任何人的第一印象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严重的体态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身体的美观,给别人带来一种奇怪、不自然、不精神的感觉。
03
影响心理健康
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尊心不断增强,在面对他人的指点时难免会有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我们在和家长沟通中发现,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参与运动,认为孩子没有力气,平时松松垮垮的驼着背,不精神,这些问题其实和孩子的运动不足有很大的相关性。
在选择运动项目方面,建议年龄小的孩子多进行均衡发力的项目,如儿童体适能、游泳、足球、篮球等互动性强的对称性运动项目;
如果参与单侧发力的项目,如高尔夫、羽毛球、击剑等,需要重视非优势侧的训练,尽可能让两侧均衡发展。(我们已经碰到好几个因7-8岁开始练习高尔夫,后来出现脊柱侧弯的案例)
注意孩子日常坐姿与站姿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体态,强调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避免一只手撑着头,上半身拧着看书或歪着头侧倾斜写作业等不良姿态,日积月累对体态会产生不良影响。
学习兴趣爱好应有所选择
很多家长都喜欢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让孩子学乐器舞蹈等,这时也要注意啦,旋转乐器时应该避免像小提琴、二胡这种练习时身体姿态不正的乐器。
小伤小病不容忽视
一次崴脚有可能导致长短腿、经常屁股打针可能导致臀肌挛缩、一次摔跤可能会让骨盆错位而引起脊柱侧弯,以上这些小问题如果没有重视,在初期没有让孩子完全恢复正常身体功能,时间久了很可能引发连带影响导致整体姿态出现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基础,28天学解剖课程笔记(完结)
人体各环节运动的主要作用肌
导致腰痛的后摆体态,需要这样纠正
髂胫束——两种类型的功能失衡
扭成这样依然是腿精天花板?说好的二郎腿毁腿型呢…
骨盆前倾≠骨盆前移 — 骨盆前移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