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营养】身体里住着100万亿个细菌?6个冷知识,揭开人体微生物的秘密……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身体里住着100万亿个细菌?6个冷知识,揭开人体微生物的秘密……



作者丨妥西八

文章来源:青年健康新视点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身子里同时住着100万亿个细菌是一种什么体验?


说到人类的起源,你能追溯到多久之前?是3000多万年古猿出没的前中新世中晚期?还是从1.44亿年前开始,统治了地球8000万年的恐龙时代?



显然这还差得有点远。目前世界上最最最古老的已知化石已经有37亿年的历史了,比刚刚提到的恐龙时代还要早上25倍!


今年3月,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科学系的两位研究者就宣布了这一发现,他们仔细算了算年份,发现所找到的这块化石已经有37.7亿-42.8亿岁了,而且里面就包裹着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生命形式之一——微生物。


那块37.7亿岁的化石


如今,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哦不,应该说是人类的顶级祖先仍然无处不在。它们既能邪恶地让人类迅速患上致命疾病,也能神通广大地维持人体所必需的正常生态环境。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Martin Blaser就把这种住在人体内的微生物笑称是“住在我们体内、不仅能与我们互动,还能彼此相互影响,并真正地把我们的身体当做‘家’的生物体……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个“菌口大国”啊!


一群球菌正“栖息”在一个多孔的表面……咻


在皮肤表面闲逛的细菌……

(视点君:绿色土豆和蓝色香肠,看饿了)


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旋杆菌正在疯狂骚扰胃粘膜……


老实说,这些住在我们身上的小可爱们,从细菌到真菌再到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的统称,别看全身上下只有一个细胞,人家吃喝拉撒都能行)身上发生的故事根本讲不完,今天视点君就挑6个有意思的来扒一扒……



1
人体细菌数量是所有组织细胞的10倍



噬菌体:对付细菌,我们人手明显不够啊!


曾有文章戏称我们人类=10%人+90%细菌,其实还真是不无道理。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巨大的微生物温床,大概常驻着500-1000种细菌。和人类有繁殖能力一样,它们可以在一个成人体内繁殖出大约100万亿个体细胞——这大约是一个人全部组织细胞的10倍。


注:什么是人的组织细胞?就是组成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的细胞群,它们相互紧密连接,排列有序,并且很容易观察,用个普通显微镜就能将“你的组成”看的一清二楚。


比如人的表皮就是由一个个鳞状上皮细胞拼接而成的。喏↓ 有了这个概念,再想象一下我们身体里的细菌到底有多少,就有点震惊了吧……



话说回来,这么多的细菌平时都爱藏在哪,我咋从没见过呢?举两个你熟知的广告,就能明白了。



抗菌香皂广告想必大家从小就看过,而且基本都是一个套路——爱捣蛋的小朋友用了自家品牌香皂洗手后形成抗菌保护膜,手上的细菌又少而且长得又慢,从此妈妈放心,玩得安心……


没错,作为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屏障,皮肤是细菌钟爱的聚集地。除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一些“路人菌”外,有些适应性强的细菌还真就能住下来。


皮肤上的常驻菌主要有4种,葡萄状球菌、链球菌、丙酸菌和棒状杆菌。2007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皮肤上发现的所有细菌中,约54.4%都能被归为这4种类型。



如果你的皮肤健康,倒是不用太担心这些细菌对人体是否有坏处。可当皮肤状态出现问题或者受损时,比如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旺盛,形成了角栓堵住毛囊,那么平时寄居在皮肤毛囊及皮脂腺中的痤疮丙酸杆菌就会全全出动,疯狂繁殖,导致青春痘。


此外,有一些皮肤常驻菌还能不断升级装备。随着人类抗生素的滥用,广泛存在于皮肤的表皮葡萄球菌就能不断变异,目前它们已经对市场上的常用抗生素基本都耐药了。如果这时患者还不幸感染了HIV,致使免疫功能低下,那么这类细菌就极易从表皮伤口进入毫无抵抗力的身体胡作非为,甚至引发败血症。



因此,为了给表皮常驻菌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日常皮肤清洁卫生以及避免乱涂乱用抗生素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种在人体常驻的细菌家族叫作“肠道菌群”,其中的一些益生菌还能让你的肠道“扭一扭”。


健康人类的胃肠道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里面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也有等级之分,有“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种类型。


图片来源:《大便书》


健康人的肠道菌群中大多细菌是对人有益的,也称为“优势菌群”。乳酸菌、双歧杆菌等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参与人体代谢,促进微量矿物元素的吸收,是名副其实的积极分子。


全民热爱的乳酸菌饮料也就是为了额外补充这种对人类友爱菌群数量。不过至于这种补充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我们后面会说到。


当然,我们的肠道中也可能住着一些破坏分子,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一旦它们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病疾病,甚至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的物质。


此外,还有一种喜欢“两边倒”的心机肠道菌,它们往往具有双重作用。比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安分守己,能和肠道菌群友好相处,不过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是肠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时,它们就会迅速占领地盘成为“优势菌群”,甚至移居到膀胱、阑尾等部分,导致这些器官乃至全身的散播性感染。


虽然这些肠道菌有好有坏,但它们的作用可不只局限于肠道。视点君曾在一篇介绍“世界最强心脏”人群的文章中提过,虽然拥有“最强心脏”的亚马逊土著人在野外被病菌感染的几率很高,但是科学家却发现几乎没有细菌感染影响心脏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肠道菌群有效抑制了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了心脏。


好棒棒的肠道菌!

(喂,你挤到我的尾巴了!)


除了细菌外,许多病毒也可以长期隐居在人体中,比如能引起水痘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虽然没有人会有空一个个数它们,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东西正在我们的身体内和平相处,不断繁殖,日益壮大……想想就很有趣呢。



2
你出生时可是“无菌的”!



有人说,既然我们身体里住着这么多细菌,那么一开始它们肯定是从我们娘胎里带来的。


其实不然,要知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可是无菌的。而在出生后的数年里,这些刚才说到的常驻细菌才会陆陆续续搬来我们这儿。



婴儿们从母亲的产道滑过的一瞬间便光荣地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细菌,当然剖腹产例外。也有研究表明,正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经剖腹产产出的婴儿体内的微生物种群和经顺产的婴儿有很大差异,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过敏和肥胖的原因之一。


直到3岁左右,孩子们才能获得和成人类似的绝大多数常驻微生物,而这个阶段也正好是孩子代谢、免疫、认知和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关键期。



3
从嘴里的细菌就能看出你的患癌风险



检测一下嘴里的细菌就能测出胰腺癌和食管癌的发生风险,真有那么神奇?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癌症协会癌症研究年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s annual meeting)上,一位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女科学家Jiyoung Ahn 公布了这一发现。


她从胰腺癌和食管癌患者口中提取出定植细菌的DNA并发现,里含有大量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人的胰腺癌患癌风险比常人高出60%;口腔中含有大量放线杆菌的人也较常人的胰腺癌发病概率高出2倍。另外她还发现,在食管癌患者口中,变形杆菌的数量明显比常人少了。


患:看,我的假牙真美!

医:嗯,可是你嘴里有放线杆菌哦……


鉴于口腔定植菌可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这些细菌的改变和癌症到底是否有直接关系还不好说。比如吸烟和饮酒都能改变口腔定植菌的分布情况,(每天喝酒多于2杯的人口中的益生菌——乳酸菌会明显减少)而吸烟和饮酒又恰好是上述两种癌症的危险因素,所以口腔定植细菌的改变究竟是直接导致了癌症,还是它只有多种致癌因素引发的附带现象,还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给出答案。



4
别以为细菌全是坏的


前面安利了这么多知识,你应该也知道细菌是分好坏的,有些能致病,有些又是人体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因素。不过,还有一类细菌能一人身兼二职,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


嘿,来抓我呀!


不可否认,这个臭名昭著的细菌和胃溃疡、胃癌有着扯不断的直接关系,正因为它对人类的影响实在太太太广泛了,它的发现还将两位科学家送上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领奖台。


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


目前,全球有一半人的胃里都住着这种细菌,我国20-40岁人群的感染率是45.4%-63.6%,7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是高达78.9%。由于绝大多数人根本察觉不到症状,再加上我国特殊的用餐习惯,导致这种带尾巴的细菌正不断地游进新宿主的胃中。


来,孙子,吃我一筷子幽门螺杆菌……


好在,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已经有了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过先别着急吃药啊。据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可能会导致食管疾病的发生(点击标题查看:科普营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营养应对也就是说,虽然它对我们的胃绝对没好处,但它却对我们的嗓子很有利啊。


虽然这一发现并没有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但研究者仍然坚持为幽门螺旋杆菌开脱,他认为这种细菌并不是“坏透了”,它还是对身体有些好处的。



5
过度灭菌的后果很严重


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因细菌感染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也成为了近90年来体内细菌们的最大死敌。


从此以后,抗生素一度被认作为抗菌“神器”,而这种过度滥用也直接导致了抗生素耐药的严重后果,诸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细菌等一系列耐药菌的出现已然成了如今医学界难以攻克的问题。


还有许多研究证明抗生素同时增加了哮喘、肠道炎症和肥胖的发生风险。


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耐药怪我咯?)


这里绝不是要你从此杜绝抗生素,严重的细菌感染当然要治。只是目前的滥用形势严峻,一些家长甚至只要孩子一感冒或有轻度的咽喉炎就让孩子大量地吃抗生素。


对此,视点君建议,需不需要吃抗生素,以及该吃多少?这都是需要严格按照专业医生处方执行的。



6
喝杯乳酸菌饮料就想补充益生菌?


如今,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都能发现各种乳酸菌饮品堆满冷藏柜。本身酸酸甜甜的口味,加上广告里拟人化的宣传语,仿佛只要将这胖墩墩的几瓶饮料一口进肚,就能收获几个亿的“活着的乳酸菌”。有些小粉丝更是把它们当水喝,甚至整包整包地喝。


那么,这么做真的有效吗?


啥,喝这玩意没用?


补充胃肠道的基础益生菌,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优势菌群”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但,额,毕竟这只是个概念。


刚刚提到,我们肠道里有几千种细菌,单纯地补充一种细菌对我们胃肠道的作用效果甚微。目前,一些专家认为,也许这种概念能在日后转化为治疗肠道菌群失衡等疾病的药物,不过就现在来说,一切都还处于初步阶段。


无论对肠道有没有效,视点君想说,乳酸菌饮料真的是很好喝……


参考文献:


http://www.livescience.com/27458-microbiome-surprising-facts.html

Evidence for early life in Earth's oldest hydrothermal vent precipitates.doi:10.1038/nature21377

我们=10%人+90%细菌.科学人.2011-07-15

What The Bacteria In Your Mouth Reveal About Your Cancer Risk.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mouth-bacteria-cancer-risk_us_58e66807e4b05894715eb80a

http://www.bbc.com/news/health-39292389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indigenous South American Tsimane: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TheLancet.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0752-3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益生菌,长寿者的肠道“定居者”
“益生菌”、“乳酸菌”都是菌,这两种有什...
益生菌对宝宝有多重要?42个答案告诉你(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篇文章)
酸奶中的学问
腐乳也可促排便
益生菌有关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