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食上改变这个小细节,不节食不挨饿,也能四肢纤细、小腹变平

本 期 导 读

经常听到一句老话: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但现在,经常听到小仙女们说,人一但胖起来,喝杯水都长肉。

明明吃得也不多,但总也瘦不下来,为什么?

这类胖友与痰湿体质关系密切哦~别着急,我们不妨来自测一下:

  1. 腹部肥满松软;

  2. 面部皮肤油脂多,经常油头油面;

  3. 多汗且黏,有时汗味较重;

  4. 痰多,口中总感觉黏腻或甜;

  5. 喜食肥甘厚味,不吃辛辣等重口味不过瘾;

  6. 容易胸闷、肢体困重;

  7. 大便黏,粘马桶不易冲刷……

如果出现了2种或以上,那么就要注意是否为痰湿体质——因为,也许你不是真的胖,而是陷入了水肿型胖胖的「陷阱」。这「陷阱」是细胞、组织间隙的水增多,使人体的外形看起来胖墩墩的,并不一定是脂肪的堆积。

此时,轻体燃脂利器就是「祛湿」,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做着无效祛湿。

你还在做无效祛湿吗?

说起「祛湿」,不少中医爱好者都能说出一两个简单的方法,如艾灸、茶饮等,但为什么,「湿」还是紧紧缠身,不肯离去?

要正确又轻松「祛湿」,首先要明白我们体内的痰湿是怎么来的

中医认为「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湿的形成与脾胃功能是互相影响的;中医观念中,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脾可以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可能变成废物堆积在我们体内,形成水肿型肥胖。

痰湿俱为阴邪,性黏滞;脾为阴土,最怕湿邪困阻,所以痰湿邪气反过来又易损伤脾气,阻碍脾气运行,加剧痰湿生成,所以调理脾胃功能才是祛湿、消肿、轻体、塑身的关键。

脾胃功能增强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更饱满,体质增强了,气血运行更通畅,脸色红润,脸上的油脂分泌也少了,四肢变得轻快,人也没那么容易肿了。

还有像一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就多是痰湿、肝郁脾虚的体质,顽固性肥胖,很难减下来。但有学员就健康两周内瘦下了9斤,不节食,不挨饿,也不受虐,自然轻松瘦下来。

对脾虚痰湿壅盛的朋友来说,饮食调理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不错的选择。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比如茯苓、荷叶、山楂、麦芽、谷芽、薏米、红豆、陈皮、豆蔻、白扁豆等,做成茶饮、粥等日常食用。

在平常饮食中,选择清淡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油炸之类容易伤脾的食物,配合一些调理气机的运动,长期坚持,慢慢的,体质就会一步步得到改善。

这里提醒大家,一般说到健脾,大家就会想到山药、红薯、栗子等食物,但是脾虚的人不一定适合吃这些,因为在脾胃功能不好的情况下,山药性质滋腻,而红薯、栗子性味甘甜,过食都很容易困阻脾胃气机,加重脾胃不适。

3个方法护脾胃,助燃脂

《黄帝内经》中强调「饮食有节」,是指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掌握进食的量与时间适度,饮食活动有节制和规律等,有助于气血养成,五脏六腑调和,才能保证水液代谢正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并附上课程内同学们的打卡与反馈,燃脂轻体真实可见。

第一:掌握三餐原则,脾胃运动有规律

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减退。建议三餐饮食要做到以下3点:

1、早饭宜饱

经过一夜睡眠,人体得到了充分休息,精神振奋,但胃肠经一夜时间,也已经空虚,此时若能进食,则营养得以补充,精力充沛。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提供充足的能量。除米面食品外,还可以给牛奶、豆浆、鸡蛋等优质蛋白。

2、午饭宜好

中午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需继续进行,白天能量消耗较大,应当及时补充。所以,午饭要吃好,应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

3、晚饭宜少

晚上接近睡眠,活动量小,故不宜多食。如进食过饱,易使饮食停滞,增加胃肠负担,会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有一位学员,虽然没有严格按照夏芬大夫的要求去做,但在一个月里,瘦了9斤,肚子也变小了。

第二,细嚼慢咽有方法,养护脾胃消水肿

现代生活讲究一个速度,导致大家的进食速度都变得非常快,嚼一两口就吞了,这是非常伤脾胃的。

饥饿过度使得进食过快,这样极容易造成肠胃负担。长期如此,脾胃功能极易受损,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水谷精微不能转换为气血,容易变成多余的水液形成水肿。

细嚼慢咽也讲究方法。

尽量每口饭都咀嚼36下左右,肉的话可能需要更多次,质地稀碎的食物可以稍微减少一些次数。

缓食则食下易化。食物经过细嚼慢咽,有利于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稳定情绪,避免急食暴食,保护肠胃。

第三,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广泛摄入各种食材,合理搭配更有助于燃脂、轻体。

↑吃得像皇帝的早餐↑

中医认为健康的饮食结构是「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并指出只有以谷类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水果为辅助食物,忌过食肥腻之品或偏食瓜果的食养方式,才能充分地补充人体气血精微。

这种以碳水化合物的粮食类为基础,少荤多素,强调食物多样性的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特点,才更符合我们国人的体质。

1、五谷为养,拒绝低碳饮食

五谷随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各种说法,但目前大多数认同的是指稻、黍、粟(小米)、麦、菽(豆子),亦泛指现在所有谷类和豆类食品。

五谷杂粮本质上都是植物的种子,浓缩了植物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阳气充足以升发、生长。据《黄帝内经·金匮真言》所载,麦补肝、黍补心、粟补脾、稻补肺、菽补肾,五谷为养的根本是补养五脏。

如果不吃主食,则气血无从生化,久则脾胃虚弱,后天失养,运化无门,则食入之物皆成无用之品,堆积在体内,水湿壅盛则成水肿,其余则聚为膏脂,形成肥胖。

所以,现在很多健身博主推荐的低碳饮食并不一定不符合中医养护调理原则的!低碳会影响到我们整个精气神,甚至有些朋友进行低碳饮食后出现月经不调、肚皮松弛、脸色发黄等,都跟低碳饮食有关。

另外,现代营养学认为碳水它是蛋白质的一个载体,没有碳水的话,蛋白质不易转化、吸收的,如果蛋白摄入或者合成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会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

2、五畜为益

肉类摄入不宜过多,但也不能不吃。

现在很多人害怕心脑血管病,所以不吃肉和食用油,但人体需要的脂肪和蛋白质一般从食用油及肉类中获取,中医认为五畜为益也是这个原因。

食用油建议交替使用植物油和动物油,植物油尽量选择原生态的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动物油也不用特意不吃猪油。

因为,很多时候胆固醇高,并不是只有和饮食有关系,它和很多人现在熬夜压力大,反而关系很密切,而且适量的油脂可以提升进食的幸福感。

现在很多朋友养生会吃黑芝麻丸,或者坚果一类的食物,这也是一个优质的脂肪来源。各种肉类都可以吃,但要适量,烹饪方法尽量避免油炸、烧烤等。

3、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切勿以水果蔬菜当主食。

中医里认为五果为助,意思是水果是饮食结构中的辅助品,帮助消化谷肉食;五菜为充,「充」可以是充养,也可以是充饥的意思,一是指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二是指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多,容易造成饱腹感。

有些人正是抓住这两点点,提倡以蔬菜水果代替主食,也是这个原因,但中医并不提倡如此,道理和五谷为养一样。

以上3点的饮食结构,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的食物搭配量:

1个简单小动作

提升阳气化水湿

除了饮食习惯,还有一些日常可做的小动作推荐给大家。

  1. 站立,自然呼吸;

  2. 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放松下垂;

  3. 双脚不动,身体慢慢地往右边去转,转到最大程度的时候,慢慢把头再往后转,尽量看向我们的右后方;

  4. 直到背部出现拉伸感,再缓缓将头和身体转至正前方;

  5. 左右交替,一天至少做5组。

这个动作可以拉伸督脉,有助于提升阳气。督脉位于背部正中,沿脊柱循行,是阳气最旺的一条经脉。在舒展督脉的同时,舒展了人体阳气,阳气提升后,新陈代谢会增加,心肺、脾胃、肾等功能会得到大的改善,水湿能更好地代谢出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饮食养生的原则
新冠病毒会长期存在,防疫最应该吃的5种食物最不应该吃的2种食物,了解一下
痰湿体质饮食养生
养好脾胃固根基
选择中医董洪涛微博20180706当代中国人的养生误区和无奈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视频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