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偈语的领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的这首佛偈我想了几年,也查看了一此资料,然无法让我真正参悟其要义,今晨再思,我一得,与诸友同享.  

      这里六祖是在强调明心的方法,因为明心才可见人之本性,人性本善,在六祖看来,善性即佛善,因而要明心见性,成佛。 
  如何明心呢?神秀是通过后天的勤修,去尘。而慧能认为如果认为尘非尘,一切是空,何惧惹尘?明心的方法不是苦修,而是看破红尘,以一切为空,尘亦是空,则尘非尘,何惧尘哉?!   人心不要为欲物所累,不要以尘为尘,一切自然轻松而过,不致于汲汲于外物了,就会自如行走,泰然自处了。六祖强调对红尘的“破”,以尘为空,不为尘累。如此则尘非尘,而心自明,如果以尘为空,看破红尘,不为尘累,则心无物障,心无物累而心自明矣。心明则性见,而佛性自明了。 
     一些友人可能对六祖的偈语想要表达的意义不明,故无法参悟其义,这里六祖只是表明自已明心的方法,而禅宗要义如明心见性之类在此偈语中并未有表达,他只是表达明心之法,见性成佛之法. 
     心外无物,物由心生,心不生物,而物自灭!斟破红尘,最为紧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使六祖当时要去黄梅求法,而在受五祖衣钵时,五祖再次与他讲这句话,六祖顿悟.下面是香港法师的讲解,可以与我的想法印证. 

问:这句话是不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但也不要因无所执着而冷漠消极,应该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 

答:一进农禅寺的门,在照壁上就可见到这句话。它本是《金刚经》中的句子,六祖慧能未出家之前,听到有人诵读这个句子,当场若有所悟而决定出家求道,往湖北黄梅见到五祖弘忍,半年之后,听五祖讲《金刚经》,一听到这句话就豁然大悟,可见这个经句在禅宗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人认为无我、无心、不动心大概就像木头、石头、植物一样吧!如果真是如此,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就不要说法度众生,禅师们悟道之后也不该再弘扬禅法了。事实恰巧相反,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只有三十多岁,接下来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说了许多法,度了很多人,使佛教流传到今天,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可见不动心并不等于木头石头,它的意思是不住心,《坛经》中也谈到无住无相无念,二者大同小异。“无住”是什么呢?就是不在一个念头或任何现象上产生执着,牢牢不放。比如受了打击,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扰,那叫心有所住。 

又比如贪男女色的,心就注意男女色;贪名的,心注意名;贪财的,心注意财;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这些人若没有女色男色就活不下去,没有名没有财就浑身不对劲,没有美食也不能过日子,心中老是牵挂着这些东西,这就叫“有所住”。至于心无所住呢?美色当前也当作是平常事。 

《维摩经》中的天女散花,又是美女又是鲜花,菩萨们看了若无其事,认为是天女自己在散花罢了,跟菩萨们不起关联;可是那些阿罗汉对美女和鲜花还存有潜在的厌离心,所以花落到他们身上就掉不下来了,这是因为心有所住。因此,“心无所住”是身在红尘能不受红尘困扰,“生其心”是出入红尘还能救济红尘中的众生,为他们说法。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萨们的境界。 

我们凡夫也不妨练习“无所住而生其心”,最初可能比较困难,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把世间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梦如演戏。你会非常认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戏,那就不会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响而烦恼不已。(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罕见!广东一家三姐妹年纪轻轻都出家,两个做住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何义?
每日一歌 2016.10
修行捷径十锦言(少走弯路 快速精进)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达摩血脉论》白话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