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析伤寒论第201至210条——李国栋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为阳气浮聚于外,且向里收敛,故脉浮而紧。如108、189、221条之脉浮而紧。脉浮为阳热外浮,浮而紧者,为外气向里收敛。阳明病里部实热向外浮者,必潮热发作有时。脉浮而紧且潮热发作有时者,不可攻里,当清热解外。如反攻里,则如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气痞。再如189条,“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脉但浮不紧者,为邪热在外、阳不入阴,故脉但浮者,必盗汗出。
脉浮而紧,潮热发作有时者,可与麻黄汤酌加石膏栀子黄芩。脉但浮而盗汗出者可与桂枝汤。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此条阳明病,应是在阳明时得病(发热)。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实为上焦胸上有热,中焦胃中无热,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上焦邪热,迫血妄行,必作衄血。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此冠以“阳明病,”应是在阳明时得病,发热恶风自汗出。“本自汗出”应属于营卫不和,可与桂枝汤。若是阳明证里热自汗出,“医更重发汗”只会加重里热,不会“病瘥”。重发汗是以麻黄汤发汗,病已瘥是幸运。但重发汗亡其津液,阳绝于里,此必大便硬。亡津液者必伤血,阴血不足故微烦不了了,是以重发汗之故。重发汗导致大肠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来小便每天有三四次,今天只有两次,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次数减少,以津液当还入大肠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伤寒呕多,是气机向上,虽有阳明证,也不能攻下。攻下就是逆病机而动,不合法。呕多者属少阳,少阳法当清热,不可汗下。
205.“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此心下硬满者,属于中焦痞证,不是下焦实证。痞证本已胃气虚,若与承气汤攻之,利遂不止者,是胃气虚衰,阳不摄阴,故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是正复邪却,故利止者愈。
   阳明病证,为下焦实证,应为腹满。此心下硬满,为何谓之阳明病,可见此谓阳明病,应是在阳明时得病,而不是病性属阳明。阳明病证法当攻之,怎有攻之利遂不止的道理呢?
206.“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面合色赤之合,为聚集,为满之意。面合色赤,就是满面通红,即为“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不可攻下。若攻下之,则虚其胃气,损其津液,必引表热入里。表热入里损其津液则小便不利;表热入里,则热瘀于里。小便不利则里热不能从里排出,必外熏肌肤而身发黄色(热迫胆汁外溢而身发黄色),变为茵陈蒿汤证。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不吐、不下”,是病人不呕吐、不下利,或未经吐下。“心烦者”,是里热伤阴,阳气亢热,阴气不足,大黄芒硝能泻里热以平阳亢,甘草能补阴气,所以可与调胃承气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这是表证已罢,邪热入里,故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这是脉迟的原因,此脉迟是有水湿停饮。如果是阳明热盛伤津,则不会脉迟。脉迟、身重、短气,这是水停胸膈。水饮停聚膈肌,水气进入肺泡,影响肺泡的张力,就会出现短气不舒。《伤寒杂病论》中凡有短气的条文,都是水气迫胸的反应。如:“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等等。因为有水饮停结,所以脉迟。如第134条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身重也是肌表停湿的反应。其身必重,短气,这是肌表停湿,胸膈停饮,有水湿停饮故脉迟。腹满而喘是邪热入里,所以汗出不恶寒。汗出是里热熏蒸肌肤,湿热停表故身重。虽汗出不恶寒,邪热入里,但是身重、短气不除,不可攻里。有潮热者,是里热成实,故曰此外欲解。此外欲解,是身重、短气欲解。身重、短气属于外证,有外证者,不可攻下,若攻下则引外邪入里。手足濈然汗出者,是手足接连不断的微汗出,这是津液不足之证,津液足者必为身濈然汗出。津液不足,里热外熏,故不能身濈然汗出而是手足濈然汗出,此必大便已硬也,故大承气汤主之。如果是身濈然汗出,也就是全身连绵不断的微汗出,这是津液足的反应,大便未必已硬。潮热并谵语者才是亡津液、大便硬的反应。如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是外证未解,所以恶寒。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虽然汗多,但是恶寒者,也不可与承气汤,当先与桂枝汤解外。如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其热不潮,是虽然邪热入里,出现腹满,但是里热未结成实,未可与大承气汤攻里。如经曰:“潮热者,实也”。潮热者是实热,所以其热不潮,是热未结实,故未可与大承气汤攻里。再如第191条“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所以,虽然有手足濈然汗出,但是若没有潮热,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而无潮热者,可与小承气汤,攻泻其满,小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以避免过伤其正气。
大承气汤方:大黄18g(酒洗)、厚朴36g(炙,去皮)、枳实15g(炙)、芒硝9g
用法:上四味,每二副药以水2000毫升,先煮二物,取1000毫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4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18g(酒洗,四两)、厚朴9g(去皮,炙,二两)、枳实12g(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每二副药以水8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
阳明病,应为阳明时得病。潮热,是实热。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若潮热并见手足濈然汗出者,是大便已硬之证,可与大承气汤;或潮热、大便微硬者,亦可与大承气汤。若但见潮热而不见手足濈然汗出者,不一定大便硬,所以但见潮热而不见大便硬者,不可与大承气汤。如第240条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是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若转失气者,是腹中气机转动,可确定此有燥屎,乃可与大承气汤攻之。若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之,攻之必溏,即初头硬,后必溏,这是胃肠中没有结热成实,故不可攻之。对于大便初硬后溏者,如果用承气汤攻之,就会变成胃中虚寒,必胀满不能食也。攻下后,津液亏失,欲饮水者,与水则哕,是下后伤其胃津,胃中空虚,水气上逆,故哕,这与攻之必胀满不能食是同样的状态,都是胃中虚寒。其后发热者,是发潮热者,攻下后,又发热了,必大便复硬而少也,这是因为已经攻下过了,所以大便复硬而少,故又发热者,是津亏热结,不是胃中虚寒,可以与小承气汤和之。再次强调,与小承气汤,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少与小承气汤,转失气者,是腹中聚结的热气得凉欲散;不转失气者,是凉气聚结腹中不得散。凉气聚结者当得温才能散。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反复强调不可妄攻胃中虚寒之人。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里实则谵语。谵语是说胡话,语无伦次,声音高亢。里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郑声是语言重复,声音低怯。直视,是阴血竭,阴血亏竭则直视;谵语,是里热盛,热盛神昏则谵语;喘满是邪热壅肺,在热盛神昏阴血亏竭的状态下出现喘满,这是阳气独盛于上,阴气亡绝于下的状态,是阳邪过盛,迫阴亡绝。这种邪盛正亏的状态,攻补两难。如果攻泄阳邪,则必损阴气,阴血亏竭者禁不起攻;如果补阴,则如火上浇油,会使邪热更旺,攻补两难,无法救治,故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下利也是阳极竭阴,是邪热迫阴下脱,阴气绝失于下,这种状态同样是攻补两难,若攻阳则阴气不支,若补阴则阳热更甚,故直视、谵语、下利者亦死。从另一种角度分析,直视是阴血虚竭,谵语是阳气虚竭,阴阳俱虚竭,又出现喘满的实证,这是正虚邪盛,明显是攻补两难。直视、谵语是邪热过盛而导致了阴阳俱虚竭的状态,这时如果又出现下利,也是正不胜邪,攻补两难的局面。
由此可见,医者对于里热证的治疗需要胆大心细、当机立断,病人出现谵语神昏时,应急攻阳邪,不可贻误时机。如果延误至出现直视、谵语、喘满,或直视、谵语、下利等邪气过盛、正气过虚的状态,就为时已晚,无法救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病
胡希恕讲伤寒论179条~212条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期)10.1.2
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第二章阳明病纲领
【《伤寒杂病论会通》阳明病提纲 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