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艺术——金文书法艺术

金文,即青铜器上的铭文,在古代曾称之为钟鼎文。它是一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古老文字,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其鼎盛是在西周时代。书法史家认为,金文是秦统一文字之前书法艺术的主干,是中国现存书法艺术之祖。

金文的产生与文字的发展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商代,由于青铜铸造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流行起来,因而出现了在青铜器上铸铭的金文。但商代的金文每器所铸字数不多,一般仅一二字,多者四五字,为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族徽或人名等符号。而且一般都铸在器物的不明显部位,如鋬阴,外底等较隐蔽之处。到殷末,个别金文增至数十字,但也未有超过50字者。所以,商代金文在书法艺术史上不占显著地位。

西周时期是金文大发展的时期,不论是其数量或字数,还是内容和形式,都较前有了很大发展。这时铸铭之器骤然增多,两周青铜器中有铭文传世的约3000余件,其中一半以上属西周。金文字数也加长,数十字、上百字,甚至数百字的铭文都屡见不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属西周晚期的毛公鼎,其铭文长达497字,称得上是金文的长篇巨制。这时的铭文格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有准确的干支月日及"月相"、地名和地理位置、当时的官职名称、人名,而且还记载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王室的祭祀、征伐、盟誓契约,周王的册命、赏赐、宴飨,甚至奴隶买卖、刑事诉讼等各种内容,反映出当时政治、军事、礼制、经济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可用以补充和纠正很多古代文献资料的不足或缺失,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极为珍贵的史料,所以学者们称誉青铜器铭文具有书史的性质。

西周金文的流行,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周人灭商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大力加强礼制建设,利用大量青铜礼器,铸以长篇铭文,颂扬祖德,刻记功烈,记述周王锡命,遗传子孙后代,以此宣扬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权威,达到维护和加强其宗法统治的目的。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向为书法史家所重视。它改写了长期以来认为的,谈书法只能从隶、楷书始和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真正书法艺术的传统认识,并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推溯至3000多年前。

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籀书,也有称为古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的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的陶范,再翻范铸造出来的。由于商周时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所以翻铸的金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因此,商周的金文实际上是一种墨书的书法艺术。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周灭商以后,商王朝铸造青铜器的工匠相继归周。周人继承了商人的金文书法,使之发展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金文书法艺术。

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如武王时的利簋和天亡簋(或称大丰簋),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32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如成王时的令-、保卣,康王时的大盂鼎、大方鼎等,书法凝练奇古,雄伟挺拔,遒劲华丽,从人形或以人为偏旁的字及王字等,多用肥笔,用笔轻重明显,被书法家称之为"波磔体"。尤其是大盂鼎的金文,共19行,291字,记载了康王追述文武受命,克殷建邦的伟绩,其文字端庄典雅,大小得体,形态生动,为成康之世金文书法造诣最高一品,其拓本摹本至今尚被书法大家所珍视。

西周中期的金文形成了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笔划加粗,多用肥笔,并出现一些"墨团"笔画,形体丰腴肥厚,瑰异凝重,被书法家称之为"玉箸体"。如昭王时的宗周钟,穆王时的-鼎、-伯簋,-王时的史墙盘、永盂、卫盉,懿王时的狮虎簋,孝王时的大克鼎等,都是这类的卓越者。宗周钟有铭文122字,字体舒展,圆润,已开秦玉箸篆之风。史墙盘铭文古奥典雅,字体朴实遒美,行款疏朗整齐,笔势圆泽厚实;书体工整秀丽,文字精练简要,许多语句用韵,即是学术价值较高的史料,又可视作古典文学的佳作。卫盉铭文运笔刚柔得宜,行款错落有致。狮虎簋的铭文丰茂俊伟,秀媚多姿。大克鼎铭文字形长方,纵横有格界,每字一格,共28行,290字,笔法雄浑,是西周中期铭文的皇皇巨作。

西周晚期的金文形成了各种风格。有字体规范、结构和谐、壮实厚美的作品,如厉王时的-簋,宣王时的毛公鼎等;有笔势匀衡、刻意求工、书体俊逸的作品,如厉王时的散氏盘、宣王时的虢季子白盘。同时,也有结构松散,书与草率之作。总之,已有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尤其是虢季子白盘的铭文,高雅恬淡,颇具崭新的艺术风格,开了籀文体的先例。而有近500字的毛公鼎的铭文,雄阔浑厚,洋洋洒洒,大气磅礴,不愧为西周金文之冠。

总之,西周金文书法艺术,上承商代甲骨文之先例,后开中国古代篆、隶、楷书之源,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所具有的高度艺术价值,终于形成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的习俗,被美学家誉为一种"线的艺术"。这是一种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它所追求的是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刚柔兼并,方圆适度的效果。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它既状物又抒情,既有造型又有表现。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展开,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各样的纸上音乐和舞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书法 | 金文艺术
金文中的“草书”一一西周《散氏盤》铭文之印象
钟鼎款识 西周书法
论《散氏盘铭文》结体趋于规范前的多变性
西周书法杰作《毛公鼎》铭文
中国书法起源(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