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告文学文体新发展的解码与扫描

报告文学文体新发展的解码与扫描

原创 董卉川 文汇读书周报 2023-06-12 08:00 发表于上海

《文汇报》第版读书

2023.6.11(星期日)


三味书屋








































报告文学文体新发展的解码与扫描

董卉川

《转型的风景: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
丁晓原 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与小说、诗歌、话剧、散文相比,散文诗、诗剧、报告文学等边缘体裁处于被遮蔽、被遗忘的尴尬境地。而到了当代文学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和当下,在散文诗、诗剧依旧弱势,诗歌、话剧、散文有些式微之时,报告文学却异军突起,成为了能与小说分庭抗礼、被大众持续关注的重要体裁。但一个体裁的兴起,也会伴随着诸多的文体问题。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非虚构等文体命名有何异同?报告文学的文体范式是什么?全媒体时代的当下,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非虚构文学应该具有怎样的面向?丁晓原教授在其新著《转型的风景: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以下简称《转型的风景》)中,以文体解码和扫描的方式,较为具体深入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新世纪以来,曾出现过一些读者甚至学者对报告文学弃之如敝履,而对非虚构趋之若鹜的形势。他们或是认为报告文学是一种中国的称名、中国的文体,而非虚构则是国际通行的流行概念;或是认为报告文学正在衰亡,甚至是“恐龙已死”;或是提出要弃用报告文学的概念,转而以纪实文学或非虚构加以置换。造成此种形势的根源在于,这些读者和学者对报告文学文体概念和文体自立性缺乏认知。
在《转型的风景》一书中,丁晓原从文体的角度,分别对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非虚构、特写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概念区分。通过文体的解码,解开了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非虚构、特写等概念的纠缠交葛。尤其是对非虚构的文体特征、非虚构写作的逻辑与伦理进行了深入阐释,理性客观地剖析了非虚构的关联名称、文学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与报告文学作出了细致比对,由此呈现出报告文学与非虚构的优劣之面,为报告文学文体的优化提供了借鉴,为报告文学的文体独立性、写作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丁晓原认为,从文学史的进程看,报告文学是一个比非虚构更早的文体、文类称名,而报告文学文体也文随世移,与时转型,我们不应该在倡导非虚构写作时,人为地“废弃”报告文学,而要准确地厘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时代文体,是非虚构文类中的重要存在。同时,这种文体也处在开放、更新的发展之中,它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
本书从“报告文学从新闻文学到非虚构写作的跨越”“作为国际性写作方式的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的逻辑与伦理”“21世纪初十年报告文学的观察”等多个维度,对报告文学的文体范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第一章“'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是整部著作的论述之纲。论者将报告文学置于全媒体时代这一语境之中,考察在此时空中报告文学转型的具体情状,分析促成这些变化的因素及其意义。与此同时,在回到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实际存在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视野,重新认知报告文学的文体特性,以使报告文学的文体理论走出既有固化的教条,更好地及物而得体。在此基础之上,丁晓原将报告文学定义为一种叙事性的非虚构写作方式,这样的定义既真实地反映出新的媒体生态中报告文学文体转型的实际,同时又接通了报告文学与非虚构文学的内在逻辑。这样的研究不仅具有某种直指文体现实的纠缠的针对性,而且也体现出作者对报告文学重要研究课题的敏感和把握能力。
现有的报告文学研究,主要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将视角集中于少部分的作家作品,缺乏整体性研究、文体性透视和历史性梳理。二是强调一元性、宏观性的单线研究。在书中,丁晓原从第五章至第十六章是以文学史中的小单位——文本和作家为中心,以文本和作家去观照整个21世纪的报告文学创作,最终使宏大的单数历史蜕变为小写的复数历史,这是新历史主义的题中之意。
文体与体裁、风格是不同级别的概念,文体包含体裁和风格,风格是文体呈现的最高范畴,风格的形成也是某种文体完全成熟的标志,文体风格是通过具体的文本进行呈现。因此,丁晓原对21世纪尤其是当下卷帙浩繁的报告文学文本进行了细致解读,揭示出了符合全媒体时代要求的报告文学的文体风格——时代报告的主旋律与异质性、历史非虚构的景深与光影、亦柔也刚的巾帼姿势、史诗与史诗的深情对话、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史志、国家叙事、另异中的守正、有思想的非虚构、艺术文告、媒体的融通。同时,又通过具体的文本,归纳整理出了21世纪初十年的文体风格和近五年的文体风格,由此实现了对21世纪以来报告文学文体风格较为全面的诠释。通过对文本和作家的编排整理、目别汇分,丁晓原总结归纳出了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面向和写作特征,为当下报告文学的发展给出了大致的方向。
从1999年出版《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到这部《转型的风景》,丁晓原出版的报告文学研究专著有近十部,他大概是国内研究这一文体最为用功的学者之一。新著以文体解码的方式论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新发展,阐释影响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发展的基本要素,对全媒体时代的报告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分析,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告文学理论批评体系和话语模式作了富有意义的探索。
END
微信编辑丨蒋楚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虚构文学是什么东东
非虚构写作的自然选择
新闻小说:一种崭新的叙事样式
莫言:非虚构文学像雕塑 能更立体地展现人物
徐迟改变了无数人的文学基因(何建明)
关于非虚构文学几个关键词的断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