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前必须知道的作文提分秘笈
《全国优秀作文选》,助你作文全国优秀!
先声夺人: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
南京师范大学  高朝俊
写作指导
在高考作文阅卷的时候,我在复查组工作,常常有老师问我:“高老师,你怎么瞄一眼开头,就知道我们判分准不准呢?”
我说:“都是逼出来的啊!如果我也像你们那样一字一句地看过去,那不得有多少人阅卷,就要有多少人复查了吗?”
确实,在充分掌握评分标准以后,有许多文章,看一眼开头,甚至看一下考生自拟的题目,你就能初步判断这篇文章在什么档次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1993年,高考作文命题是小作文加大作文,小作文试题如下:


根据上图,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10分)
我在复查时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的圆规”,阅卷者打了8分。我一看这个题目,就觉得分数打高了,于是,我看了开头的一句:“我有一只很漂亮的圆规,它陪着我度过了六个春秋。”更加坚信了我“分数打高了”的判断。
于是,我找到阅卷者,告诉他:“这不是说明文,‘文体不符,不及格’,打8分太高了。”
他还不明白,说:“本文对圆规的功能、构造、使用方法,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不是说明文是什么?”
于是,我只好解释道:说明文要说明的圆规,是普泛意义上的圆规,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见的圆规,而不应是某一只具体的、特定的、个别的圆规,即“我”的圆规。本文以“我的圆规”为题,一看就不是说明文。对象的普泛性和个别性,是说明文和记叙文的重要区别。文章的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我有一只很漂亮的圆规,它陪着我度过了六个春秋”,这分明是记叙文的写法,尽管本文也对圆规的构造、功能、使用方法作了比较正确的介绍(对延伸杆的介绍不对),但这种介绍被笼罩在开头和结尾的总体记叙的框架下,属于记叙文中的说明性文字。所以本文只能划入三等,得5分。
从这个小小的例子中,你看出高考作文开头的重要性了吗?
那么,应该怎样写好高考作文的开头呢?

这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因为近几年高考作文都是文体自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开头方法。另外,好的开头固然重要,但是,开头总是和正文结合在一起的,仅有好的开头,有佳句而无佳篇,那也算不上好文章。在这里,只能就一般情况笼统地说几种开头的方法。


一、紧扣材料,由事入理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一般都是新材料作文。写作新材料作文,其立意只要“在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内”,完全可以不提及材料,特别是写作记叙类文体,一般说来更不需要提及材料,只要文章的内容暗合或明合题意就行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构思新颖别致的开头。但是如果写作议论类文体,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出发,我认为文章的开头最好要紧扣材料,由事入理。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开头,最好要概括地叙述试题提供的材料,把它作为论述的出发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说理有所依托,不至于没头没脑,凭空说理;二是使阅卷者一看开头,就知道你的文章是从材料出发的,而不是自说自话,另起炉灶。请注意,用这种方法开头,一定要概括地叙述材料,能否概括地叙述材料,阅卷者一眼就能看出作者写作能力的高低。

在这里,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照搬照抄材料,有些故事类、寓言类的材料,篇幅较大,照搬照抄,一下子就用去了200多字,还有多少篇幅用来阐述自己从中认识到的道理呢?二是重复啰嗦,言不及义。有的考生也知道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材料,但就是说来说去,说不到点子上,有时话说了一大堆,还不如原材料说得清楚。阅卷老师一看这样的开头,对考生是什么等次的写作水平也大致可判断了。如何概括材料,是颇能见出写作功力的。如,安徽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关于“梯子不用时是竖放还是横放”的材料作文题,这是一道颇有难度的试题,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在当年新浪网的调查中,本题也被评为“最坑爹”的试题。但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写作水平也就在“难”中见出了高低。有一篇《不同提示  别样思维》,开头这样写道:

“注意安全”,“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针对放置的梯子,两种不同的提示语,乍看起来都是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细加思量其思维方式却大相径庭。一个关注的是结果与目标,一个关注的是过程与方法,这正是二者的差异之所在。

这样的开头,堪称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典范。试题原材料130多字,其核心却是两幅不同的提示,本文结合自己文章的题目,把两幅提示单独拎出,列为一段,既突出、醒目(我是从材料出发的呵),又为下文的论述张目。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实际上很能显出作者提取和概括材料的功力。接下来的第二段,马上由事入理,揭示材料的核心内涵:不同的提示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读到这样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字都说到点子上的开头,其实已经不难想见,正文的论述会是何等模样了。

二、开门见山,快速入题

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字左右,而是否符合题意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再加上又是快速阅卷,所以最好是开门见山,快速入题。特别是写作议论文,最好是在开头就亮出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千呼万唤始出来”,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而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楚、鲜明。

例如,有一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文体自选。在当年的议论文中,不乏从两个方面来陈述移植记忆的利、弊的文章,其中当然也有写得很好的,但是大多数文章却是各打五十大板,貌似公允、稳妥,实际上两方面都没有说透,甚至出现中心不明、观点骑墙的情况。而有一篇文章却不同凡响,文章一开头就斩钉截铁地亮出“我拒绝移植记忆”的观点,并说:“当我在赛场上为一个急需的数学论断而着急,我情愿运用自己的能力重新推导,但我拒绝在考试前接受老师的记忆移植;同样的,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急需我的记忆,以补充她(他)的‘智慧’时,我也拒绝移植。”这样的开头真是“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

三、不动声色,平中见奇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在开头的时候,出现了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一是滥用“题记”,一些考生为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总喜欢用一两句名人名言,或自己拟制一两句所谓的格言警句作为“题记”,或者一开头就是一段“气势充沛”的排比句,以显示自己的才华和文采,殊不知,这样的伎俩早就被阅卷老师识破了。江苏阅卷组就明确提醒阅卷老师,要警惕躲在“题记”和“排比句”后面的“破棉絮”。

其实,好的开头往往是不动声色、平中见奇的。例如,有一篇题为“好奇心”的记叙文是这样开头的:“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我在评阅这篇文章时曾写下这样的评语:“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写得这么精彩的记叙文了!见多了粗糙的叙述、俗套的描写,读到这样的开头:‘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我禁不住陡然一惊,我预感到:好文章要来了!”这样的开头好在哪里呢?“那个”是一种对往事追忆的语气,记叙的氛围出来了。“不寻常”,是悬念,为什么“不寻常”呢?吸引着你读下去。“她”,文章的主人公出现了,“坚定地迈出每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她”走路有困难吗?“阳光碎了”,四个字,神来之笔!800字左右的高考作文,对于环境气氛的描写,是容不得太铺排的。四个字,动态感出来了。但为什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是楼梯口摇曳的树枝把阳光“摇碎”的吗?是人物摇晃的步态把阳光“摇碎”了吗?读下去,原来,“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这样的开头中包含着多少需要细细品味的内容啊!

四、点染气氛,先声夺人

上文说过,在8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中,容不得对环境气氛做过多的铺排,但是,有时候,对环境气氛做适当的点染,把故事置于特殊的氛围,会使文章氤氲出特有的情调,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还是以“好奇心”为例。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场雨,先是散漫地落着,渐渐声势浩大,最后整个院子仿佛都淹没了。雨水漫上青苔,青苔爬上岁月的双唇。于是,一个充满了湿气的故事从记忆的缝隙中汩汩流出。”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读到这样的开头,你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急于要知道那个“充满了湿气的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作者到底又是如何讲的。读下去,果然是一个好故事,作者果然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营造氛围,强化矛盾,制造悬念,故意延宕,使你欲罢不能。

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
高中版·2016年第1-2期


全国优秀作文选
作文指导丨学生佳作丨名家美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高考多写议论文,搞清原因熟悉套路抢先机
中考作文的“点题”技巧
作文教学的得与失
写 作专题讲习五
东莞市儿童活动中心直映作文培训
写作及高分要点——语文复习策略(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