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姓氏与家谱血统的关系

浅谈姓氏与家谱血统的关系

2011-07-15 18:51

谱家与姓氏,历来就是我国姓氏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向来重视对自己过去历史的回顾与反思,编辑了各种各样的一家之史、一地之史和一国之史,其中的一家之史就是家谱。由于”,因此,各家各姓都极为重视修撰谱牒。家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录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无始无终的过程,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

其实,我国各家各姓向来重视对家谱的修撰。早在商代时,人们就已开始修撰谱牒,其中“兜”的家谱还保留到今天(见甲骨档案“库”1506)。西周至战国时,谱牒有了相当的发展,至朝廷也设有掌管谱牒的员。五代宋元以后,朝廷不再设掌谱之官,私家修谱之风异军突起,到明清时几乎发展到“家家有谱”的境地,谱牒之学又重新振兴。各家各姓往往30年修谱一次,届时全族上下热闹繁忙,洋溢着一派庄严喜悦之情,被认为是族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

谱牒的作用是“明世次、别亲疏”, 也被当作一家一姓血统源流的可靠蓝本。在我国,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拉名人作祖先,因此也就使血统本身的意义并非真的那么确实可靠。如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开国君主都要伪造自己的世系,把自己的家族与以前的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如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创者曹操本是由夏侯氏人继曹姓的,但仍自 称其先人出自黄帝,而曹操之子曹植又说其先人姓姬,是周王室的后裔。后来,曹操孙魏明帝说曹氏是虞舜的后代,出自有虞氏。作为一国之君的曹氏,竟然如此。

易其祖,说明他们 自己已经不知道血统所出。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称是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后。他说,楚杀白公胜,其子逃亡秦国,世代为将,如白乙丙即是其中一个。其裔孙白起为秦立过大功,受封为武安君,白氏从此大兴。其实,白居易的这些自述也是无稽之谈。因为白乙丙生活时代要早白公胜一百多年,不可能是白公胜的后代。

  我国古代许多家族强拉名人作祖先,其做法实际上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我国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发展过程中又经过离合演化,情况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姓氏同姓不同宗,尤其是一些大姓,来源更为复杂。有许多姓是当今第一大姓,其主要来源今天可考者已多达数十种,其中有出自黄帝之后者,有王子比干之后者, 有虞舜之后者,有少数民族之后者;另有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虏姓之王等。今天的王姓人虽然同姓王,由于历史上来源不同,当然不可能有相同的血统(参见笔者《中华姓氏通书·王姓》,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再如山东曲阜的孔姓,自孔子以来就有世代相连的世系,他们是孔子之后虽然毋庸置疑,但如果认为天下孔姓都与孔子有关则不合事实。从各种记载上可以考知,孔子的孔姓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贵族孔父嘉之后;但当时卫国也有孔姓,陈国有孔姓,郑国有孔姓,这四支孔姓人后来都有子孙传世,由于四支中只有孔子之后, 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血统。特别是清代时,全国孔姓与颜、曾、孟三姓联合修谱,凡姓孔者都被认为是孔子的后代,使本与孔子无关的其他三支孔姓人的假冒身份获得了正式的确认。从此,要想区分哪些人与孔子有关,哪些人与孔子无关,就更加困难了。

   同姓不一定同血统,不仅从历史上可以看出,而且还可以从遗传学角度进行证明。我们假定一位姓王的男子与一位姓张的女子结婚,生下孩子,那么在孩子身上,王姓血统只占据1/2,这个孩子长大了,再与姓李的女子结婚,生的孙子,王姓血统又递降到1/4。孙子长大了再和姓刘的女子结婚,生下曾孙,王姓血统在他身上只占1/8。如此子生孙,孙生子,代代递降,数千年后,所谓的血统已经变成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真正的血统也不过是“天文数字”了。因此,历来在我国流传甚广的“万代一系”、“某姓血统”等观念,其实并不是科学的。

所以说,要在今天的中国土地上,找出一个自黄帝以来,一直是100%纯正血统的姓氏,完全是不可能的。

 

 

漫谈姓氏

2011-07-15 18:55

姓氏是标志着家族系统的血缘关系符号,我们炎黄子孙都有根!根在中华!心在华夏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姓氏不单标志着个人与家庭的血脉相联,而且关系着历史与文明,我们从姓氏上可以看到祖先历经的苦难与辉煌。

姓与氏是两个概念,

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我国早期的姓氏都来自古老的传说。最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约在六七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晚期。在此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婚姻关系还很混乱,族群内部的群婚、兄妹婚和近亲婚留下了不利后代子孙健康成 长的惨痛教训。后来,才逐渐实行与氏族之外的通婚习俗,即一族女子与另一族同辈男子成为夫妻的族外群婚制度。这种婚配形式使子女往往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在 族外婚配中,为了便于氏族与氏族间的区别,各氏族开始为自己确立一个标记,最普遍的是以经常接触到的动物、植物或日用品的名称作为本氏族的称号,这种称号也作图腾或徽记。有共同标记的人都是同一氏族的成员,都出身同一母系祖先,有着密切的血亲关系。因此,氏族的标记、图腾和名称,便是我国最早一些姓氏产生 的直接源头。
从以后的造字也说明我国最早的姓来自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如“姓”的造字 属于会意,古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用“女”与“生”组合成“姓”字,意思是女子所生,生而有姓。中国早期的许多姓,如明 代学者郑晓考订出的“上古”八姓,即:姜、姬、妫、姒、嬴、女吉、姚、女云等的组成,也都带有“女”字。

 

 

氏。源于父系氏族社会

氏的出现较晚,是 姓的分支和发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表示功勋和地位。在秦以前,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根据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见,姓与氏,既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血缘看,一个人的姓是指他本人 的血统来源,氏则是他子孙的血统来源。从社会职能上说,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之间的界限慢慢缩小,逐渐出现走向统一的势头。见之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的是西汉时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秦始皇“姓赵 氏”,写汉高祖“姓刘氏”。此后,人们在交往处事或言谈中,有时称姓,有时称氏,有时姓氏并称,合二为一,没有以前那些界限,也使每个宗族的姓氏固定下 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流传至今。
到目前所看到的古文献证明,中国人姓氏历史至今有五千年之久, 

 寻 根问祖是人的天性,姓氏不单标志着个人与家庭的血脉相联,而且关系着历史与文明,我们从姓氏上可以看到祖先历经的苦难与辉煌。在姓氏文化里,可以感受到古往今来祖先在政治、经济、教育、道德等领域的成就,又可以了解到祖先的生存状态、立身处世、价值观念等状况。姓氏是联系人与人之间认识和理解的“纽带”, 通过姓氏探源,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姓氏及其相关附属的文化内涵是一张打通人际交往的名片,更是纪录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演变,有着浓郁的亲情和族情,具有强劲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我 们炎黄子孙都有根!根在中华!心在华夏!尤其是身居海外的炎黄子孙都有一种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的渴望。姓氏是标志着家族系统的血缘关系符号,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就形成一个姓氏漫长、神秘的探源隧道,探讨这种联系的过程就是一 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寻根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 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
家谱流传知多少
姓氏与家谱血统
中国姓氏的演变过程
家谱的价值与作用(上)
汪氏修谱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