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夏引黄古灌溉区申遗成功,本栏目纪录片《流淌的历史》将为您讲述宁夏第一世界遗产流淌千年的故事


文化银川CultureYC

搜 寻 银 川 文 化 根 基,

关 注 本 土 人 文 历 史,

解 读 银 川 人 文 精 神。


宁夏引黄古灌溉区成功列入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相信这两天,大家都被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刷屏。据悉,墨西哥城时间10月10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8届执行理事会上宣布,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0月11日上午10:00,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闻发布会在青铜峡市大坝水利风景区唐正闸举办。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仁汉、青铜峡市市长金永灵等领导参加了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现场

       晚上,一场大型公益晚会呈现了一段敬水、驭水的恢宏历史。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为: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平原2200余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创新的、科学的引水工程结构。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授牌标志着黄河主干道上产生了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为我国生态文明增添了一例人水和谐的生动注脚。千百年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发展与水相伴。

本栏目拍摄纪录片《流淌的历史》

讲述宁夏引黄古灌区流淌千年的历史

       对宁夏而言,如果把长城比作见证2000多年历史的饱经沧桑的硬汉,那么,宁夏境内的黄河就是一位无私奉献2000多年的伟大母亲,2000多年间从没间断的水利开发的渠系,则完全构成了一部中国北方独一无二的渠系博物馆。秦渠、汉渠、唐徕渠、大清渠等渠系就像一部摊开的宁夏平原上的水系史籍,映照了宁夏平原悠久而漫长的文明。

     《流淌的历史》将通过人物回忆、亲历者的见证、以及水利专家的解析。目前,栏目组记者已经前往青铜峡市、中宁县等地采访取景,用镜头见证了奋斗在一线的宁夏水利人,将一部关于宁夏引黄灌区2000年来的记忆长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中国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水利史,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水利史。同样,宁夏的水利史同样是一部宁夏的文明史。秦渠,宁夏水渠史的开端,自此揭开了宁夏平原引黄灌溉的序幕。到唐朝时,宁夏平原上的水利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众多的渠道中,以御史渠的溉田面积为最大,这条渠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著名战将郭子仪主持开凿的。御史渠至今仍流淌在宁夏平原上,因为它是从唐朝来的,便被记载为唐徕渠,它是宁夏平原上最著名的一条古渠,蜿蜒穿过银川城,不仅是宁夏平原上的农业命脉,而且成为银川市的一个城市景致。西夏开国皇帝元昊就曾下令修建长达300里的昊王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条以开国皇帝名字命名的古渠。当然,渠系,引来的不只是水。水利建设带来足够的农业用水,使宁夏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具有革命性的粮种——水稻,这种来自东南亚一带的植物,西夏时期,宁夏平原第一次出现了水稻。明朝政府利用军屯、民屯和商屯几种形式,充分利用黄河水利的便利条件,在宁夏平原上发展屯田生产,宁夏也因此在明太宗时期赢得了“天下屯田积谷,以宁夏最多”的盛名,这也反映出了宁夏平原此时已经依靠黄河灌溉区形成了中国的一个粮仓。清朝再次在宁夏平原上开始了水利兴修的高潮,其中规模较大的大清渠凿于公元1708年,渠长75里,灌溉唐来、汉延两渠间的高地1200余顷。公元1726年开凿的惠农渠,渠长370里,是当时宁夏灌区第一长渠,灌溉2800余顷田地。


       新世纪以来,勤劳智慧的宁夏人民不畏艰难,兴修水利,繁衍生息,形成了灿烂悠久的塞上文明和独特的“塞北江南”富庶景象。北部引黄平原自秦汉以来,修渠筑坝,引水灌溉,成为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中南部地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扬黄上山,千年旱塬变绿洲,成为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扶贫基地。

       自治区成立后,治水害、兴水利,宁夏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青铜峡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提高了灌溉保证率,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开展了大规模渠系整治建设,初步形成了灌排畅通的渠、沟体系。北部引黄灌区建成了青铜峡水利枢纽、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以及跃进渠、西干渠、东干渠等大干渠,开挖了第一至第五排水沟和银西防洪等工程,建设了河西灌区四大干渠上段“两两合并”、西夏渠等工程。中部干旱带陆续兴建了同心扬水、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红寺堡扬水和固海扩灌等扬黄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成为中部干旱带的粮食基地和经济核心区。南部山区以水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先后修建了200多座水库和长城塬、东山坡、桃山引水等工程,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饮水安全等工程,使山区170多万农民群众喝上了洁净水。


       宁夏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水利开发史,纪录片《流淌的历史》让观众从宁夏沟渠的历史变迁、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感受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我们的拍摄还在继续,敬请继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为何?
实现世界遗产“零突破”,宁夏沸腾了!你可知道,宁夏引黄古灌区凭什么申遗成功?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
厉害了我的国!又㕛叒添三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流淌的历史-1》讲述宁夏引黄古灌区那些事
宁夏引黄古灌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