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击战术巧运用“十六字诀”显神通

导读:在井冈山斗争中,红军以弱小兵力应对强大之敌,非但没有被敌人打垮,反而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毛泽东、朱德在斗争实践中制定和运用了古今兵书中都找不到的游击战术基本原则“十六字诀十六字诀”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的运用更是几乎在每场战斗中都能看到,如五斗江战斗中的“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红四军四次攻占永新县城后又主动弃城中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等等

      1927年初,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转战到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那时队伍只有七百来人,而且处在四面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经常面对数倍之敌的“进剿”,以及地主武装反动民团的袭扰,加之当时的工农革命军还谈不上有多少作战经验和战术运用,打仗仅凭着一身勇气和满腔热血。在这种敌多我少、敌强我弱的处境里,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在开展武装割据斗争的同时,于作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战斗能力和战术运用。

       1927年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利用湘桂军阀混战,茶陵敌军守备空虚的有利时机,一举攻占了茶陵县城。当强敌反扑时,工农革命军又主动撤回宁冈。据老红军韩伟在《毛泽东教我们用兵作战》一文中记述,毛泽东在总结攻打茶陵战斗时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敌进我退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转变。他举了个例子,说的是从前井冈山上有个老土匪,和官兵打了十几年交道,总结了一条“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的经验。毛委员说打圈是个好经验,当然土匪打圈是消极的,我们要改一句“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敌人来了先领他兜几个圈子,等他的弱点暴露出来了再打他,抓准就打,打要打得干净利落,要缴到枪,抓到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1928年11月上句,为解决部队御寒冬衣和拓展割据区域问题,工农革命军攻下了遂川县城。11月中旬,在县城的五华书院召开了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二字诀,以对付敌人的进攻。随后,万安县农军在大暴动中,具体运用这十字秘诀,与敌人搏战,相持了半个月,使敌人无可奈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毛泽东在对万安工作的总结中说,希望万安的同志很好运用这个十二字诀,准备与反动派作战1928年2月上旬,赣敌第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和八十一团,路进攻万安,威逼遂川,另一路占据宁冈县城新城,直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了第一次军事“进剿”。此时,工农革命军正在遂川县境分兵发动群众。毛泽东闻讯,命令部队集结,避敌锋芒,撤离遂川,返兵茅坪,指令地方武装日夜骚扰敌军,弄得城内敌人一夜数惊,不得安宁,同时部署攻打新城的战斗。2月18日,工农革命军突发攻击,一举拿下新城城池,全歼敌七十九团独立营及宁冈靖卫团,击毙敌营长王国政,活捉反动县长张开阳。这一战役工农革命军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术,运用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策略,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击败了赣敌的第一次军事“进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工农革命军在战斗实践中,形成和运用朴素的游击战术,不仅保存和发展了红军力量,而且相继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的红色政权,使根据地初具规模

      1928年4月下旬,朱毛两军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中国红军第四军),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蒋介石给湘赣粤三省政府下达了“克日会剿”的电令5月初,赣敌二十七师以永新为大本营,派七十九团从七溪岭方向正面推进;八十一团从拿山、五斗江方向侧面迂回,呈南北夹击之势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二次“进剩”。毛泽东、朱德决定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由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在七溪岭堵击敌七十九团的进攻;由朱德陈毅率领红厂到二十八团、红二十九团从侧翼攻敌八十一团朱德指挥红二十九团与敌接触,诱敌深入红二十八团在五斗江设伏,将敌军全部击溃,乘胜追击,红四军第一次攻占了永新县城。

      5月中旬,赣敌奉蒋介石“加紧剿匪”的督战令,江西敌军朱培德部第二十七师的四个团在师长杨如轩的率领下,由吉安直扑永新,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第三次“进剿”。敌进我退,红四军主动撤离。杨如轩驱兵进入永新县城,扬扬得意,发电告捷,粮草辎重源源不断从吉安运至,企图以永新为据点,步步推进。面对这种局势,红四军军委商定,避敌锋芒,声东击西,调敌出城,分而歼之。16日,红三十一团一营奔袭茶陵高陇,部队失利,营长员一民牺牲。红二十八团旋即增援,打垮敌军吴尚部个团,造成了进攻湘敌之势。红军的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永新之敌。杨如轩急令主力南渡禾水,企图进占宁冈;同时派出七十九团西出浬田,进行警戒。毛泽东闻讯后命令红二十九团、三十二团赶往七溪岭,利用山险,阻敌北进,并派人日夜急驰高陇,告知朱德火速挥戈向东,直捣敌军师部巢穴。18日,朱德率部急进军130里,在草市坳黑栋山设伏候敌。19日,敌七十九团团长刘安华率部大摇大摆地走进草市坳,进入埋伏圈,未来得及作出有效的抵抗,即遭灭顶之灾—团长刘安华被一枪毙命,余者纷纷弃枪投降。红军乘胜追击,兵临永新城下。敌军师长杨如轩慌乱之中换装出逃,被流弹击中耳朵,由卫兵架起,向吉安逃命去了。进犯宁冈的两团敌军,闻知永新失守,师长落荒逃命,七十九团被歼,吓得改道拿山,逃往吉安。红军再次占领永新城,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物资,光银两就缴了二十多担,赣敌的第三次军事“进剿”失败。

        6月中旬,赣敌不甘心失败,重整旗鼓,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第九师、第二十七师五团之众向井冈山发动第四次“进剿”。另外,湘敌吴尚第八军,一个师陈兵湘赣边界,防堵红军,伺机行动。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红四军又一次撤出永新城,不与敌人硬抗。同时,根据敌人战斗力情况,制定了对湘敌取守势,对赣敌取攻势的策略,由毛泽东率少量兵力牵制湘敌,朱德、陈毅、王尔琢、胡少海在新、老七溪岭阻击赣敌;袁文才率部埋伏武功谭,相机捣毁敌前线指挥部;宁冈、永新两县地方武装和群众协同作战6月23日,战斗从凌晨持续到下午4时。新、老七溪东西山峰相距十余里,横亘在永新和宁冈两县之间,山中树高林密,溪急谷深,地势十分险要,各有一条小道,蜿蜒上下15里,为古。时两县往来交通要道。战斗进行到白热化,朱德军长手提机枪,组织密集火力扫射敌阵,夺回风车口这个有利地形,稳住了阵脚。老七溪岭红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和党代表何长工挑选有战斗经验的党员、干部、老战士,组织冲锋集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争夺,夺取了百步墩制高点。关键时刻,袁文才率三十二团伏兵突袭,猛攻敌军前线指挥部,敌前线总指挥师长杨如轩见势不妙,爬上马背急逃,被流弹击伤敌军顿时乱了阵脚,全线崩溃。红军将土犹如猛虎出山,压向敌人,穷追猛打,第三次进占永新县城,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之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术十六字诀以文字形式报告给党中央。这是毛泽东概括总结红军最初战斗经验所得出的,是我军初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法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如轩晚年回忆井冈山之战:毛泽东的指挥艺术令我无计可施
铁纪如山
视角文章丨毛泽东“十六字诀”游击战术思想
罗援:人民军队的种子连,百战百胜的铁拳头
今古 | 毛主席病逝,贺子珍没法亲自到场,3年后,她向中央提出一个请求
游击战术中的“十六字诀”究竟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