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14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快乐无极限3838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国家AAAA级景区[2],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3]。

中文名

广济桥

外文名

Guangji Bridge

始建时间

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

投用时间

2007年

所属地区

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

相关视频

更多

9.3万播放 | 00:56

白天搭桥,晚上拆桥,“过河拆桥”的奇特场景,每天都在此上演

79播放 | 06:18

广济桥上走-新桥也有古传承古桥廊桥桥航拍摄影我的航拍时刻

3.5万播放 | 03:31

现实版的过河拆桥,四大古桥,广济桥

923播放 | 02:28

广济桥有哪些历史故事,这些传说很有趣!

3.8万播放 | 01:07

一座建了359年至今未封闭的桥,每天上演过河拆桥

5.4万播放 | 01:10

“湘子桥”名字很美,有古味,有神仙味,桥的建成工程艰巨,在古时难以想象是人力所能办到的,托神仙之名,比说是古代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劳的结晶更让人信服。至于帮助建桥的“神仙“,究是湘水之神,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还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大可不必去深究了。

1449播放 | 00:23

世界上最美好的断桥潮州广济桥夜景很美好

6.0万播放 | 05:46

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东广济桥,相连时方便交通断开后能防洪

2.0万播放 | 01:02

中国四大名桥广济桥独具匠心的音乐秀(原创首发)

1.9万播放 | 00:31

古桥亮起来!看潮州广济桥灯光秀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共111个词条6.2万阅读

芍陂

芍陂(quèbēi)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2015年10月12日晚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于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芍陂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1988年,灵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1月,“灵渠”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它山堰

它山堰(Tuó shān Yàn),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它山,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它山堰是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全长113.7米,堰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5米。其砌筑所用石块是长2至3米、宽0.5米至1.4米、厚0.2米至0.35米的条石,堰顶可以溢流。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具有阻咸、灌溉、泄洪等功能。洪涝灾害时70%水量流入鄞江,30%水量流入樟溪;发生干旱灾害时,70%水量流入樟溪,30%水量流入鄞江。1988年1月13日,它山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14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查看更多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岭南文化·人文遗存”精品线路

共11个词条2971阅读

仁居村

仁居村坐落在平远县仁居镇,为仁居镇政府所在地。地势北高南低,面积4.62平方千米,村西南有南门河流经,村域内有磷石山和径子背水库。仁居,古称豪居。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为镇压强盗,在豪居林子营设通判府馆,增派驻军,并筑土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扩建土城,始建平远县,置县治于此,后改名仁居,意为“仁人之居”。明清时平远县总铺设在县前街,以仁居为中心,道路四通八达。现存灌水塘、咸宁街和老东门街等几条古道。县道X036线从该村经过。仁居村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至1952年的390年间为平远县治所在地。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抗战时红四军建立革命政权时在平远驻扎时部队所在地。为躲避战乱,1945年,广东省国民政府播迁到此。村落占地150公顷,有耕地面积1918亩。

梅畲村

梅畲村位于泗水镇东南7公里,该区有2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52户,现有人口1854人。有耕地面积1998亩。农业主产稻谷,特产是茶叶、凉粉。该区交通方便,每天有班车通往大柘途经泗水。村中铺筑水泥路面。村容村貌可观,农村人均生活水平达到全镇生活水平。2019年12月12日,梅畲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梅畲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长教村

长教村是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下辖村,是广东省级生态示范村,全村275户1080人,总面积1186公顷。2020年8月26日,长教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查看更多

中国四大名桥

共4个词条3.3万阅读

广济桥

位于广东潮州市古城东门外

赵州桥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洛阳桥

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

查看更多

广东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8个词条6032阅读

广济桥

潮州市市区

韩文公祠

潮州市市区

开元寺

潮州市市区

查看更多

广东省潮州市景点

共42个词条2.7万阅读

广济桥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青龙古庙

青龙古庙在潮州市韩江大桥西端南堤上,庙门东向,面临韩江,又称安济王庙,潮州人称“大老爷宫”。庙中有正厅,仙师殿和官厅。庙中(正厅)主祀安济圣王 大夫人 二夫人,(正厅)两旁祀舍人爷 福德老爷 花公花妈,仙师殿祀三仙师公 挽娘娘,官厅前有潮州人谢少沧牌位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 “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建设成果

桥梁位置

建筑设计

运营情况

文化特色

价值意义

所获荣誉

建设历程

南宋时期

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1174年)夏天,韩江大洪水,浮梁为洪水所毁,州守常伟出钱,居民捐款,修理浮桥,船只增至一百零六只。修桥后尚有余钱,因此在西岸创建杰阁一座,正对江对岸韩山,起名为仰韩阁。阁下砌石为台基,以防御洪水的冲击。

淳熙六年(1179年),州守朱汪在登流门右侧建南州奇观楼,在江中增建二个石洲(石墩),连原有的一洲,共三个石洲。洲上各筑一亭,东边的叫冰壶,西边的叫玉鉴,中间叫小蓬莱。

淳熙七年(1180年),郡守王正功在韩江西岸增筑一个石墩,离岸数步(大约合今七、八米),石墩与岸之间架巨木为梁式桥,下面可以通船筏,初步解决了水陆交通存在的矛盾。自此后,康济桥成为浮桥与梁式桥相结合的桥梁。

共4张

广济桥

淳熙十六年(1189年),州守丁允元修缮浮桥,并从西岸增筑四个石墩,连原有的四个,共有八个石墩,墩上架坚木为梁式桥,桥上覆以华丽的桥屋,命名为丁候桥。

绍熙五年(1194年),州守沈宗禹在东岸垒石为墩,墩上前方建抱秀亭,与登斌门隔江相对。

庆元二年(1196年)州守陈宏规在东岸增筑二个石墩,墩上架木为桥,命名为济川桥,把抱秀亭改名为济川亭,作为往来客商吏民休息之所。亭后为见思庵。自此之后,河上东有济川桥,西有丁侯桥,中间连以浮桥,已具后世广济桥之雏形。

庆元四年(1198年),州守林漂在济川桥以西增筑四个石墩,架木为桥,其雄丽较丁侯桥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因潮州至漳州的道路难行,又捐款砌石路。

共3张

广济桥夜景

嘉泰三年冬(1203年),济川桥火灾,亭台楼阁一个晚上全部烧毁。郡守赵师会增高石墩,重架桥梁,上覆桥屋,下瓮砖石,桥上建亭,名称照旧。

开禧二年(1206年),州守林会在济川桥的西面又增筑五个石墩,修理旧石墩一个,上覆屋,下瓮砖,匾名仍叫小蓬莱。

绍定元年(1228年),州守孙叔谨在丁候桥的东面又增筑二个石墩,这样丁侯桥有十个桥墩,济川桥有十二个桥墩,中间连以浮桥。

端平初年(1234年),由于洪水和台风灾害,桥上的亭屋渐渐破旧,州守叶观任命赵汝督工,将桥、屋修整一新,中间匾名为玉鉴,与东边的小蓬莱相对。又在桥上新建二亭,一个名为飞跃亭,为祝圣放生的地方,一个名为盍簪亭,是礼贤宾饯的所在。

南宋末,祥兴元年(即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兵到潮州,桥为兵火所毁。

元朝时期

大德二年(1298年),总管大中怡里(蒙古人)修造桥梁亭屋,但没几年就被洪水冲毁。

大德十年(1306年),郡守常元德将各桥墩筑高三尺多,并重新修造桥梁亭屋。

元末明初,广济桥年久失修,桥路不通。

明朝时期

宣德十年(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对桥进行规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个桥墩,墩上加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亭屋间建造了12座楼阁(也称“楼台”)。江心急流处,仍用24艘船只连结为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达4000斤。桥修好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

嘉靖九年(1530年),州守丘其仁减去浮桥用船六只,“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从此形成。自创设以来,共历时359年。

清朝时期

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围攻潮州城,久攻不下,广济桥毁于兵火。总兵蔡元修复。

顺治十年(1653年),潮镇郝尚久,反清归明,清将耿继茂率满汉兵十万围潮州城,广济桥又遭兵灾毁坏,蔡元又修复。

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民国时期

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取消浮桥,改用悬索吊桥,但通车一次即废。

共3张

广济桥亭台楼阁图

随着历史变迁,至解放初,广济桥的桥墩已减少为二十座,十九孔,全桥长:517.95米,计东岸桥墩十二座加桥台一座,十二孔,长283.4米,西岸桥墩八座七孔,长173.3米,桥宽5米,中间97.3米,仍以十八木船连接。

新中国时期

1958年,人民政府大修广济桥,原有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路面。路面原为宽五米,扩阔而为七米,两旁加设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栏杆及灯柱。至是全东西桥为一,汽车由桥上通过。

1977年,又一次进行扩建,原7米的桥面作为行车道,桥两侧各加宽2米作人行道。

1988年3月,鉴于广济桥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5] 。

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并为其全面修复提供了先决条件

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揭开了修复古桥之序幕。

2001年7月,潮州市政府向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上报《潮州广济桥维修方案》。同年12月,获文物局正式批复。

2002年4月,潮州市政府决定成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以统筹修桥事宜,并聘请全国文物古建专家和海内外德高望重的潮籍乡亲为顾问。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2007年9月20日,全面维修后的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

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央视《2018春节戏曲晚会》潮州分会场活动在广济楼广场进行现场录制。[6]

2019年4月20日,一艘梅州大埔的采沙船沿韩江顺流漂下,撞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潮州广济桥。[7]

广济桥远景

建设成果

浮梁结合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韩江最重要的桥梁。韩江流域汛期长水量丰,所有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汛期水量非常大,大桥墩可以应对强大径流。初创期的100多年里,广济桥的桥梁是木质的,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才改为石梁。受架梁材料性质的限制,广济桥桥墩非常密集,两墩之间最大的距离是13.45米,最小的只有5.9米,又大又密的桥墩使广济桥的排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浮梁结合的结构可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桥墩,极大地减少对径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开浮桥还能迅速排洪,可以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使大桥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10]

墩型

广济桥的桥墩有2种墩型,船型墩和半船型墩。船型墩为六边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为五边形,上游尖下游平。所有的桥墩上游部分全部做成尖形,可以有效地降低径流对大桥的冲击。上下都尖的船型墩是为了能同时缓冲来自上下游的冲击力。南宋时期,韩江三角洲还没冲积形成,广济桥下游陆地还处在形成之中,大桥受到海潮的冲击时,船型墩能降低海潮对大桥的冲击。广济桥的船型墩数量超过总墩数的一半。由于韩江汛期的水量太大,广济桥建成之后多次有桥墩被损,修理时期不同,又没有严格按原来的墩型修复,所以后来随着下游陆地的冲积形成,海潮离桥渐远,后期修复的桥墩就改成半船型墩。[10]

桥屋桥亭

广济桥上的桥屋可以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使桥身和过往行人少受日晒雨淋。桥屋同时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身的抗风御潮功能,延长大桥寿命。广济桥的桥屋跟西南的廊桥有很大的不同。西南的廊桥是走廊式,整座桥的桥屋连成一条走廊,比较封闭。广济桥的桥屋只建在桥墩上,互不相连。

广济桥全景

广济桥历史上有过很多次维修,2003年的维修把桥屋改成桥亭,桥亭独立而通透,有利排水通风。韩江汛期的水量非常大,洪峰过境时常常漫过桥面,独立通透的桥亭可以迅速排洪。潮州夏季多台风,广济桥所处江面开阔,风力很大,独立通透的桥亭通风透气,有效地降低了台风对大桥的伤害。广济桥的桥亭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大石柱支撑木构大屋顶,石柱粗壮,大屋顶厚重结实,重量和强度上都能满足抗洪御风要求。[10]

选材造法

潮州地处东南沿海,风雨中带有酸性物质,为了防止海风的侵蚀,广济桥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有规律地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全部卯榫。这种建造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海风的侵蚀,特别是古代海潮的冲击。桥上没有用石灰,而是用贝灰,也是适应海洋气候的选择。2003年大修之时,桥亭的屋顶用木一律采用坤甸木。坤甸木是一种密度大、硬度大、强度高,耐腐性耐久性强的木料,常用于制造航海船舶,非常适合广济桥所处的酸性环境。[10]

坤甸木

桥梁位置

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所以,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由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4]



广济桥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整体布局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8]

部分

介绍

图片

桥墩

桥墩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砌成,大小不一,石条叠合很有规律,石与石之间没有勾灰,全部卯榫。因为桥墩先后损坏,修复时期不同,又没有按照原来的规格修复,所以桥墩的高度不同,形态各异。广济桥的桥墩有二种造型,一种是六边型的船型墩,一种是五边型的半船型墩。所有的桥墩上游都做成尖型,有效地分解径流的冲击力。

2张

桥墩

桥亭

桥亭都建在桥墩上,全部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态多种多样,空间大小不一。殿式阁为东西向,横跨桥面,一阁独占一墩,屋顶以歇山、硬山和悬山等形式为主,规矩平稳威严,有如大殿,故称殿式阁。杂式亭台二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二侧。亭台多依地势而立,各具形态,屋顶为杂式攒尖,形式多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等。桥亭基本以一殿配二亭的形式,以大桥中轴线为轴纵向排列。

2张

桥亭

浮桥

浮桥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长14米宽3.6米,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浮桥桥面宽5米,桥面二侧各有一段长约5米的船体。浮桥二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矶头墩各有一段石阶梯供行人上下浮桥。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二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

3张

浮桥

栏杆

广济桥的栏杆造型简单,梁桥部分是常见的横条式石栏杆,竖向立柱加上横向的扶手条。浮桥部分为木质栏杆,分段独立再用铁链连接,每段都是六根竖向立柱加二根横向扶手条。栏杆处在两舟之间,在防护的同时也起连接二船作用。石栏杆四根横条都是正方形的小石条,其中第一、二和第四条正面摆放,第三条改为侧面摆放,变成一条棱形条。

栏杆

石雕木雕

大桥装饰以简朴为主,重在吉祥寓意。雕刻内容都是传统吉祥图案,卷草纹、如意纹、祥云、莲花,梅兰菊竹等等。石雕装饰主要在梁桥栏杆望柱,柱头雕成花瓶状,寓意平安吉祥。木雕装饰集中在桥亭的木构屋顶和门窗上,梁架、柱头、藻井、檐角、雀替、拱托,屋檐下的匾额、门窗的槅扇都是木雕装饰的主要部位。雕刻的工艺有圆雕、通雕、浅浮雕、深浮雕和线刻等多种。

-

匾额楹联

广济桥上殿式阁匾分布在大桥中轴线上,黑底金字;亭台匾,黛字黑底。匾悬挂在亭阁的正面正中,楹联直接刻在白色花岗石柱上。

5张

匾额

鉎牛

广济桥上原来有二头鉎牛,分立东西梁桥矾头墩,后一只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现今剩一只独立西桥第八墩。广济桥鉎牛是广济桥重要的组成部分,韩江水患频繁,大桥屡屡受损,人们期望鉎牛镇水减少水患。

2张

广济桥铁牛

参考资料:[8]

收起

设计参数

广济桥全长518米,分为三段,靠市区的西岸部分,长137.3米,计七孔八墩,每孔跨度,自8米至17.5 米不等;东岸部分,长283.4 米,计十二孔,十二墩、一桥台,每孔跨度,自9.4米至12.9米不等[9] 。桥墩宽从6米至13米,墩长从11米至22米不等,最小桥墩的表面积超过60平方米,大的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广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其中殿式阁匾25块,亭台匾18块。广济桥现有桥亭30个,其中12个为殿式阁,18个为杂式亭台。广济桥每跨均架四条巨大石梁,最大的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吨。最小的长约12米,宽1米,厚0.8米。[8]

古石梁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18年2月,广济桥的票价为20元[2] 。

文化特色

民间传说

传说之一“仙佛造桥”。即唐代韩愈来潮州后,为了沟通两岸,请他的侄孙韩湘子等八仙与潮州的广济和尚分东西斗法造桥。由于中途法力失效,致中间一段未能连接,由广济和尚用禅杖和八仙之何仙姑用莲花化作巨缆和十八只梭船连接起来,因此分别称桥名为“湘子桥”和“广济桥”。而在他们法力失效的地方就有羊变成的“乌洋山”(浮洋镇)和猪变成的“猪山”(磷溪镇)。

传说之二“王源除怪石”。王源是明宣德七年主持大规模修桥的潮州知府,并在桥上建“廿四楼台”而有“江南第一桥”之誉。由于建桥需大量石料,此时传葫芦山上出有2块怪石,使潮城经常有火灾和诉讼。于是他亲自带人上山,带头砸下2块怪石,并题下了除怪石诗(此诗及“王源除怪石处”刻于石上,“文革”时被毁)。王源此一举动,不仅破除了人们对怪石的恐惧,也解决修桥的部分石料。

传说之三“吴府公祭水”。吴府公是清代道咸年间的潮州知府吴均,某年因韩江水涨淹上城墙,潮城危急,他在东门楼上祭水,乞求水退,但水始终没退,于是他把自己的官帽、官服投于水中,表示与城共存亡。说也奇怪,此时洪水就退了。此后,人们在东门楼设了他的神像祭祀,并在湘子桥的东桥建了“民不能忘”的牌坊。

诗歌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锉牛一只溜。这是粤东地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民谣,歌中的”湘桥”就是广济桥[3] 。

在潮州有两句流传已久的民谣:“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11]

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5]

梅边楼阁海边山,银竹初收霁日寒。看着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登南州奇观》(宋)杨万里

文物保护

广济桥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1] 。

精品线路

2018年广东省旅游局将重点打造“南粤星火路”“中央红色交通线”“粤北长征路”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广济桥被纳入以“侨乡风情,兼容并蓄”为主题特色的“华侨华人爱国情怀”红色游线[12] 。

价值意义

广济桥为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通要道,具有经济上、军事上的重要性[9] 。(茅以昇评)

广济桥不仅结构独特,装饰也非常精美,历来有“江南第一桥”的美称[3] 。(曾丽洁 评)

所获荣誉

2022年7月,入选拟评定广东省“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13]

2023年7月,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申报的活态非遗展魅力“一桥一楼”焕新辉——“潮州广济桥、广济楼非遗+文旅融合”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案例”。[14]

参考资料

[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务院 [引用日期2019-10-03]

[2]  春节去哪玩?广东这221个景区票价公开!还有590个免费开放!.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9-10-03]

[3]  曾丽洁. 潮州广济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济桥文化解读(摘编)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潮州广济桥
举世罕见的历史文化名桥一一广济桥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东潮州广济桥
曾汪——创建了中国四大名桥之一 潮州“广济桥”
【广东.潮州】东脚印记(252)环游南国双飞之旅(九)世界第一座启闭式吊桥的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