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的选举制度与政治稳定

Huang baoyan印度的选举制度与政治稳定  

2012-12-08 14:45:44|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根据印度宪法关于联邦和邦立法会选举的规定,印度于1951年10月25日至1952年2月21日举行了首届联邦人民院和首届立法院选举,该次以及随后几十年的民主选举实践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印度相对完善的选举制度设计。

一、印度的选举制度概述:                           

印度的联邦立法机构为国会,印度宪法规定:国会由总统及两院即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总统本人不是议会议员。联邦院相当于议会上院,宪法规定联邦院议员总数不得超过250名,有238名是由选举产生,其余12名则由总统任命,任期6年且不得被提前解散。从法律上讲,联邦院与人民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由于联邦院几乎不具备监督政府的职能和财政权,在实际政治活动中它的地位比人民院低。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

人民院共有545个席位,其中525名议员是按照人口在各邦划分选区,采用直接、自由和秘密投票的方式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另外的20名议员代表中央直辖区,其产生方式由议会以法律规定,或直接选举或由总统任命,此外还有两名议员由总统从英裔印度人中任命。印度每五年举行一届全国大选,根据印度法律,要进行新的大选,必须提前解散上一届人民院。执政党可以根据需要在选举年内提前六个月举行大选。因此,在印度众多的选举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院的选举。所以,人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印度选举,就是人民院的选举。

1.法律和制度

在制度上,印度的选举建立在普遍的成人参政权原则之上,成人也就是直接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公民(1989年之前年龄限制是21周岁)。选举权的给予不考虑表列种姓、信仰、宗教或性别因素,智力不健全和被判有特定罪行的人不能参加选举。

在规范层次上,印度宪法只对议会的选举事项作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法律方面主要有《1950年人民代表法》和《1951年人民代表法》。此外,选举委员会自身也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了选举行为准则,以便规范约束庞大的选民和候选人队伍。中央直属区和各邦,都制定了相应的选举法律、法规以界定一个公平的领域,规范政党和选民的选举活动。

 

2.议席的分配

人民院议席的分配原则是各邦议席数额与邦人口成正比。各邦划分为若干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一个议员。按照宪法规定,各个选区的人口数量要尽量均等。第一次大选和第二次大选时,印度的大部分人民院选区都划分成单议员选区,即每一选区只选举一名议员。为了保证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的成员能够当选,印度政府在他们聚居的地区划分了若干双议员选区。在这类选区中,必有一个席位保留给表列种姓或表列部族的成员。1961年议会通过的新的选区划分法规定,人民院选区一律实行单议员选区制。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保留的席位,分别在表列种姓选区和表列部族选区内选举产生。

3.选举机构

印度选举操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是独立选举委员会,它由四级选举机关组成,即选举委员会、邦选举机关、县选举机关和选区选举机关,组织完备。选举委员会是根据宪法设立的常设机构。形式上,它是一个不受政府和任何政党控制的独立机构。其成员为国家的公务人员,领取薪金。该委员会由一名选举总监和若干名选举委员组成。选举总监系常任职务,由总统亲自任命。其罢免方式与最高法院法官相同。委员人数由总统随时确定。选举委员会的其他成员由总统根据选举总监的建议任命,对选举委员的罢免也须经选举总监的提议。

4.选举结果的确定方法

印度人民院选举结果的确定采用相对多数制的计票方法。按照这种计票方法,当选的候选人并不需要获得有效选票的一半以上,只要他在本选区内得票最多,即使比其他候选人只多一票,即可当选,这就使许多并未得到该选区内多数选民支持的候选人也可以当选。

从人民院的选举历史来看,很多时候,执政党都是在获得选票不足半数的情况下上台的。在前三次大选中,国大党只得到选票的45%左右,而它所得议席却占了人民院全部席位的73%以上。在第六次大选中,人民党只得到选票的41%,但是它却得到295个议席,占了全部议席的54%。因此,采用相对多数制的计票方法常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政党和各候选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二、印度的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指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第一,通过选举成功地各种政治力量纳入了合法的政治斗争轨道,化解了社会矛盾和冲突,避免了政治动荡和革命的发生,防止了军事政变和军事独裁,促进印度民主体制的巩固与发展。应当说,印度独立以来,政局不断变化,各政党势力斗争异常激烈,也曾几度出现政治危机。但总体来说,印度政局并未发生剧变,危机一个一个地被化解。印度的选举体制对缓解资产阶级各政党、各集团之间的矛盾,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在迄今已经举行十几次选举,每一次选举都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平稳更迭和政府组成的合法性。

第二,普选制下的社会动员迅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拓宽了政治参与面,促进政治制度发展。在大选中,印度民众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政治热情.参加投票的选民的比例一般都超过了60%,选举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民意。民众普遍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不仅逐渐扩大了社会各个层面民主体制的建立,而且使各级选举形成了制度化,打破了印度传统社会中特有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开放,这无疑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方向。

第三,确保了印度多样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种姓的特点对印度的统一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通过选举则在一定程度上把各种民族、宗教、种姓利益代表集团纳入政治体制之中。议会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种利益集团宣泄其不满的讲坛,也是调解、缓冲它们彼此利益矛盾的重要场所。印度独立以来,虽然民族冲突、教派纷争十分激烈,但却并未因此而使印度四分五裂。

三、印度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1.“金钱选举”现象严重

印度选举法规定了候选人竞选经费的最高限额,超过这一限额要被取消竞选资格6年。形式上这是为了缩小金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可使某些不富有的人得以进入立法机关。但是这些规定实际上早就成了一纸空文,大多数候选人的竞选费用已经成倍地超出了限额。而且,对于一个参选政党来说,为了进行宣传,需要做广告、散发传单、演讲,甚至直接给选民好处。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政界人士公开承认,仅依靠公开的收入来源不可能竞选成功,接受私人财团的秘密赞助已是公开的秘密。与此相联系,资本财团通过资助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施加政治影响获得利益。从印度的选举历史来看,财团的捐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党在选举中的成败,同时财团也通过这种资助影响政局,左右政府决策,反过来获得经济上的实惠。

2.竞选中的暴力事件严重

从印度选举的历史来看,每次大选几乎都会发生大量的恐怖暴力事件。不仅抢夺票箱,威胁选民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党派之间的暴力冲突和流血伤亡事件也有增无减。1984年第九次大选前夕,英·甘地被暗杀并导致教派斗争进一步恶化,死伤数千人之多。1991年第十次大选前夕,拉·甘地又被暗杀,造成社会动乱,有300多人丧生。1991年第十次大选,又有100多人死于暴力事件,1000多个投票站重新选举。2004年的选举相对比较平静,但仍有暴力事件发生。

3.财产资格限制。

印度宪法第102条第一款对议员候选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规定:“尚未还清债务的破产者不能当选和充任议员。”但据统计,印度农村中60%的贫苦农民欠地主或高利贷者的债务。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把穷人排除在“议会民主”之外了。因此,印度选举纯属富人选举,是金钱的交易。

尽管存在如此的缺陷,我们依然应该肯定印度在走向民主中所做的大胆尝试,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制度已经达到了高度的制度化程度,按照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实现政治稳定与现代化的前提是制度化,因此印度将政治稳定作为其独立后制度设定的基本目标。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实现了稳定才能开展其他一切政治发展与民主巩固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这样。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明白的是,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实现政治发展。而独立后的印度尽管继承了英国的联邦制、议会民主制等,但同时杂糅了总统制、三权分立,且都是结合印度的国情作了改变的,比如带有中央集权特点的联邦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大选 | 独特的英国议会选举制度
印度议会
毛四维:莫迪狂飙再起与“新印度”之浮现
以色列议员选举制度
日本战后简史11
英国大选:话说选举制度-BBC UKChina - 走进英国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