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非常妈咪说:解决孩子问题,得学点真功夫!这是一部育儿的宝典,每天免费分享资深专家的教育观点、成功妈咪的育儿经验、小学教科知识。做非常妈咪,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好习惯,好人生

“种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这段关于习惯的经典注释,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行动、行为的不断重复,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易改变的行为习惯又进一步影响了人的性格,并最终影响人的命运。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惯性,在不经意间影响着着人的一生。心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人的待人接物,影响其人际关系、思想高度;生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人的行为发生,决定人的生活起居,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好的习惯,能滋养人的心田,造就人的良好性格,使人收获好的命运;而坏的习惯,则消耗人的能力,破坏人的心性,极易使人错失良好的机遇,导致不济的命运。

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期是人格与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把幼儿初期比作一张白纸,通过不断吸收信息,听到的、看到的,幼儿从不知到知,由知引发的初始反应是模仿,模仿之后得到认可,持续肯定,形成固定的价值认知,重复再重复,最后确认“某项事物是怎样”,一个导致习惯的“概念”就此诞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便是,这段时间幼儿摸爬滚打吃喝拉撒持续与外界(自身之外)接触,持续“学习”,持续强化,定格成自身最深层、潜意识的认知底色。之后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处事待物的行为方式极大程度上受其影响。以此观照我们身边的家长,尤其是祖辈,抚养幼儿时非常注重的是孩子需求满足的结果,往往忽略过程,未能认识到,孩子需求满足过程中沉淀的价值对于习惯养成乃至一生所具有的不寻常意义。

例如孩子吃饭,家长在乎的是吃饱没有,吃的时候尽量别弄脏衣服,别泼撒在地上,因此,通常采用喂的方式,不吃到家长满意的量,还追着喂。大家看了很多欧美来的图片,幼儿吃饭,家长准备了食物,提供餐具,幼儿自己使用刀叉,哪怕孩子弄得满脸餐汁,也由着孩子自己吃。为什么?幼儿吃饭的过程是一种学习,对幼儿来讲有几层含义:

第一,饿了得自己去吃,自己的需求自已去解决,而不是靠别人来帮助解决。

第二、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用餐时间干什么?吃饭,把饭吃饱。摆上食物,家人坐上餐桌,就是一种“仪式”,然后干嘛,重复下来,一定让孩子条件反射:接下来这个时间是要好好吃饭。大人吃完后,孩子主动不吃了,不要再勉强孩子,收拾碗筷,没得再吃了。以为孩子没吃饱,耐心去喂,满屋子追着喂,模糊了时间与任务的界限,无助并且误导了孩子的价值认知。

第三,感统能力培养。脑子有想吃的意念,小手拿起勺子筷子捞食物,喂进小嘴,整个过程是孩子意识与动作协调的统合能力训练过程。掉了,喂脸上了,再重来,不断试错,几经挫折成功塞进嘴巴,小家伙会开心地享受其成就感。上述过程体验中沉淀的价值认知对孩子一生非常重要,弄不好贻误终身!由自己吃饭开始培养独立面对自我需求、解决自身问题的起点,否则给孩子留下让别人来解决自身需求的价值认知,“啃老族”的种子就发芽了。除了独立性到啃老族的极端关联外,大家一定不能忽视:生活习惯会向学习习惯迁移。假如没有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到时间该上课了,他还集中不了精力回课堂,依然停留在过往的兴奋中;老师要求某个时间必须完成作业,对不起他没听进去,磨磨蹭蹭半天没动静。到那时,家长往往关心分数多少,殊不知,打小没有养成时间意识与任务意识的概念,习惯养成的严重偏差己经影响到孩子求学的过程了。

陶行知先生在学习与考察了幼教大师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能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即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习惯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实践也证明,“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孩子若能在学前阶段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以后一切自是顺其自然,轻松自在,受益终身;若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则有可能因此而影响个体的发展,即使改变不良习惯也得花上数倍的时间与精力。好习惯,知多少

幼儿期,我们成人宜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理行为习惯和心理行为习惯,以帮助孩子用最少的力气,收获更好的习惯。

(1)自立的习惯。自立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学会照顾保护自己、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学会独立承担生活、学习与工作责任与压力,是孩子幸福、成功的首要习惯与能力。当前社会上的“啃老族”则是从小没有养成自立习惯的反面例子。研究表明,孩子2-3岁便已具有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他们喜欢探索身边的物质世界,也喜欢依靠自己的身体尝试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如吃饭、喝水、穿脱衣物等,与大人一起洗刷等。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萌芽时,我们大可放手让孩子尝试,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其自立能力,避免孩子过度依赖成人。

(2)阅读的习惯。犹太民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重视阅读及其强大的阅读量,阅读的魅力毋庸置疑。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工具。作为习惯,阅读能让人“腹有读书气自华”,提升个人的修养与品位;作为工具,阅读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各科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运用。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始于六岁前绘本故事的阅读,孩子的阅读正是从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阅读慢慢过渡到文字的阅读,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必将让孩子受用一生。

(3)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观察能力是认知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观察能力,有助于促进孩子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使其敏锐地捕捉到周围世界的信息,增强其应变能力。苦于观察基础上的思考习惯,则有利于孩子将感性、直接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加以提炼,从而上升到间接的、理性的高度,学会将零散无序概括为统整有序,而这一过程,正是促进孩子想象猜测、举一反三、演绎推理等能力的必备过程。

(4)乐群的习惯。乐群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感兴趣,在积极的群体活动中,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特别强调孩子对他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的培养,而这种对他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正是乐群性的一种表现,他根据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成人在孩子幼儿时期不能将其兴趣扩展到他自身以外的世界,孩子在成年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异常。

与乐群习惯伴随而来的是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能提升孩子在同伴群体中的人气,让其拥有良好的同伴群体和社会关系氛围,而这也能促进孩子良好情绪能力、自信乐观、积极主动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在与同伴友好成功的互动中,也能促进孩子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铸就人的思想高度和眼界。非常好的文章,向作者致敬。

2016微信最火榜单(关注必受益)

关注方法:长按微信号复制→粘贴→搜索→关注

昵称

微信号

简介

非常妈咪

今日智信

奇巧家居

女人

中医养生

最美风情集

人生密码

劲爆短片

轻松一刻

吃货宝典

民间热点

午夜禁地

营销奇兵

高手在民间

广州城事通

南粤通

gfmm01

jrzx-we

qqjj01

womensthings

zyys099

best-scenery

rsmm123

happyoxox

happy1k

chihuoquangonglue

jrcs365

wuyejd01

yingxiaoqb01

gszmj01

guangzhouthings

nanyuetong168

育儿

创业

家居

女性

养生

风景

开悟

视频

娱乐

美食

揭秘

恐怖

营销

综艺

本地

交通

关注方法:长按微信号复制→粘贴→搜索→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会孩子学会玩
日本幼师的“一天”!
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各年龄段需要培养的性格习惯
破译淘气孩子的行为密码
如何了解培养孩子,做个智慧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