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搜狗网页
这三条的“热入血室”,病因是不同的,有经水适来,也有经水适断,这是一个不同。第二个不同,有发烧的,有不发烧的,要记往这是个重点。第三个是有胸胁闷的,有往来寒热的,有晚上说胡话的,这三个症状的不同,治疗也就不同。把这三点抓住了,热入血室就掌握了。 热入血室和月经有关,是个妇人病,男人没有。有的人说是男人有热人血室,当然这也是一个证明的问题。我个人观点,认为男人没有热入血室证。阳明篇有个热入血室,没提妇女,那不就是男人了?前面说的是妇女,后边还总说,那不是重复了,所以热入血室是妇女的一个病了,不是男性得的病。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这是表证不解了。“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是个倒装句,把这个“得之七八日”放在上边,时间已经有七八天了,这个妇女的经水就适来,“适来”就在这时候她恰巧来了月经。来的月经是不是正常周期?这就不好说了。山田正珍就说“经水不期而来,偶然而来,都算适来”,这样它就不受周期范围的限制。经水适来,血室空虚,表邪内犯,热入血室。热入血室以后,表证就解了,“热除而脉迟身凉”,发烧除掉了,脉跳得也不快了,脉也迟了,身也凉了,这表邪解了。但是表邪解,有个脉迟,说明还有点儿凝结。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出现了里证,胸和胁就是少阳的部位,胀满,有的时候还疼,就像结胸,“如结胸”不等于就是结胸。“谵语者”,还说胡话。这是什么病?为什么它自己热就退了?为什么又出现胸胁下满,像结胸?为什么又说胡话?“此为热入血室也”,这个病就叫做热入血室,就是乘月经来后血室空虚,血热就传到了血室。血室是什么?这里有争论,说得很多,我们同意就是子宫,就是胞宫。入了血室了,到了胞宫,为什么还出现“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因为女子胞和肝经、肝胆之气有联系,“厥阴足脉肝所中,大趾趾端毛际丛,环绕阴器抵小腹,挟肝络胆”,胞官受邪,血室里有邪热,影响肝胆之气的不和,实际上肝胆之气就疏泄不利了,所以就出现“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就是血病影响肝胆的气机不利了。 为什么还说胡话?《伤寒论》的说谵语、说胡话,一般都是指阳明而言的,胃络通于心,胃一燥热就说胡话,只有热入血室的谵语属于血分有热。血分有热,诸脉皆上系于心,血脉都和心有联系,血分之热上扰于心,她也说胡话。这个说胡话和大便燥结没有联系,不是阳明,而是热入血室的。它的主要见证不是肚子胀满,而是“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这一条一个是经水适来,一个是没有发烧,主要的见证一个是“胸胁下满,如结胸状”,一个是说胡话。怎么治?“当刺期门”,应当用刺法刺期门穴,泻肝胆之邪热。它是月经适来,这时候血中之热可解,这个病也就可以好了,不要用什么泻下之法。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52) 这一条承接上条论述热入血室寒热如疟的证治。什么叫“经水适断”?就是月经未可断而断,月经还不应当断,它正在这时候恰巧就断了。为什么?热入血室,气血闭结,热与血结,月经就断了。这个病也是由外感而来的,“经水适断”应该接在“七八日”的下边,这是一个倒装句,“妇人中风七八日,经水适断者”,这意思应当这么体会。 经水适断以后就热与血结,使肝胆之气不利,所以就“续”,继续,就出现发冷发烧的发作有时,“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这种发烧和咱们过去讲的那些发烧不一样。过去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恶寒发热而如疟状,这个发烧有点儿寒热往来而发作有时,像发疟,是少阳的气不利了,“发作有时”,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所以它才像疟,一天有那么三次,或者是四次,或者是两次发冷发烧。怎么办?这个证没有胸胁满,也没有谵语,只是一个“往来寒热,发作有时,其形如疟”,只是这么一个症状的特点,是有发热的热入血室,和前面的那个“热除而脉迟身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不要给他扎针了,还扎期门干什么?胸胁满可以刺期门,因为期门在乳下,能治胸胁之满,这是以寒热为主的,正邪居于胁下,所以这时候就要给她吃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熊够退热,能够解寒热之邪。 根据《医宗金鉴》和后世注家的见解,因为它这里气血闭结,来了月经的时候一得这个病,月经就没有了,这个小柴胡汤还要加上点儿牡丹皮、生地黄、桃仁、红花,稍微活活血。这样的意见对不对啊?在临床是不是这样?对的,比单纯用小柴胡汤要好一些。小柴胡汤基本是气分药多一些,没有血分药,加上一点儿血分药,效果要更好一些。 在临床上我们看到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而有寒热如疟的,要用小柴胡汤加生地、牡丹皮、红花、桃仁。如果热出而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还有谵语的,以刺期门为主,那是经水适来。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153) 这一条是论述妇人热入血室的自愈证。“妇人伤寒发热”,有发烧,经水适来以后是不是还发烧?发烧,未说“汗出而脉迟身凉”。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昼日明了”,白天的时候精神很清楚,“暮则谵语”,一到晚上就有点儿说胡话,越到晚上精神越糊涂,“如见鬼状”。 精神有些昏聩,这是什么道理?“此为热入血室”,这是伤寒的邪热进到血室里来了。白天阳气行于阳,到了晚上就行于阴,这个人她血分里有热,热入血室了,晚上阳气又行于阴,阴分热邪发作,因此就谵语,精神昏聩,如见鬼状。这是血热上乘,血中之热发作,使心神出现谵语不安。除了这个症状以外,她没有往来寒热,也没有胸胁满、如结胸状,这些都没有,只是一个有发烧,晚上的时候说胡话。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这个“无”是个禁止之词,“犯”就是侵犯,就是说不要用泻下之药,不要因为她说胡话,就用承气汤类泻下之药侵犯她的胃气。谵语是血分之热,而不是气分之热。“及上二焦”,也不要给她扎针,或是给她吃小柴胡扬。为什么,既没有胸胁满,也没有往来寒热,扎针、用小柴胡汤都是多余的了,这就叫“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这个病自己就能好,为什么?因为经水适来,来而不断,和“经水适断”的不同,她有一个热随血除的机转。因为她的病机要点主要是热在血里,所以她晚上的时候说胡话,现在她月经经水适来,血中之热随着月经排出体外,可以自愈的,不用吃药了。 一个是用刺法,一个是用汤药,一个就是“必自愈”,这三个不同了。小结一下,这三条:第151条“往来寒热如疟”,用小柴胡汤以解其邪;第152条“胸胁满,如结胸状”,要刺期门以泻其实;这一条没有上边说的那两个症,只是一个“暮则谵语”,所以待其经行血去,而邪热自解。这个病是有的,不是光在月经了。妇女产后,热入血室,根据现代医学就是有产褥热这种病,就是这样,它有神经症状,说胡话,精神有些昏聩。这是三个热入血室,既有结胸的症状“如结胸状”,也有少阳证“胸胁下满”,它是热入血窒,由血分而影响到气分,肝胆之气不和,有血分有热出现谵语这些精神上头的一些症状,所以在太阳少阳并病和结胸以下出现,有相互对比之义。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54)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一条论太阳和少阳并病。先有太阳病,后出现少阳病,这叫太少并病。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这是太阳的表邪问题。发烧,还有点儿微恶寒,为什么?因为伤寒六七天,邪气有点儿化热,但是还是未解的。“支节烦疼”就是疼得厉害,这个“烦”就是疼得厉害,四肢关节很疼的,太阳的表邪还未解。“微呕”,呕比较轻。“心下支结”,“心下痞硬”、“心下痞满”这样的提法是重,“心下支结”比“痞满”要轻一点儿。支就是撑支,就是现在说有点儿顶得慌,支也可以是“边”的意思,有两个意思,就是说是它这个凝结是什么样的?心的下边顶得慌,有点儿往上边顶得慌,比痞闷要轻一点儿,但这也难受了。另外,这个支结是在心的下边,靠近两边,不是在正当间,是支者枝也,像树有枝,这两个说法都对,在临床的时候都能反映出来。 “微呕”和“心下支结”,是少阳的里气不和,但是它轻,因为少阳病是“喜呕”的,呕比较重,少阳病的心下痞闷应当比较厉害,现在是“微呕”、“心下支结”,症状都轻。虽然是轻,但是它是有了少阳证,就叫“太阳少阳并病”。太阳少阳并病,要估计一下两经谁重谁轻?太阳病重,少阳病轻,所以古人就叫“七表三里之证”,就是表证要占七成,少阳的里证要占三成。“外证未去者”,因为它发热恶寒,太阳的外证还没去,单纯用柴胡汤不行,因为它有“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太阳病的表证还没去。 怎么办?“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小柴胡汤基础上加桂枝汤,加桂枝、芍药,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和解少阳,治“微呕,心下支结”,同时也治“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的太阳病,这个方子多少就带点儿发汗的意思。少阳病要禁汗,为什么这一条又要柴胡加桂枝,还有点儿治太阳解肌表的意思?这就像大柴胡汤,少阳病禁下,要是“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那么还得在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点儿大黄、枳实吧。这个它也是在柴胡汤之上,它不加麻黄,它加桂枝汤,调和点儿营卫,解解太阳之邪。这是言其变也,禁汗、禁吐、禁下是言其常,可以加大黄,可以加桂枝,言其变。太阳少阳并病,不加柴胡汤,只用桂枝汤行不行啊?那是错误的,因为柴胡桂枝汤,在柴胡汤治少阳的基础上兼治太阳,它就可以了。大柴胡汤以柴胡治少阳的基础上加点儿大黄治阳明,那也就可以了,那和单纯的承气汤是不能够混同的。 柴胡桂枝汤临床使用的机会很多。小柴胡汤和解表里的,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两方一合,人身表里内外、气血上下,治的范围面就广泛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这个方子能治什么病?柴胡桂枝汤的条文是治太阳少阳并病,我拿它治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加上一点儿红花、茜草类的活血药,加上点儿鳖甲、牡蛎类的软坚药。因为桂枝、芍药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柴胡是疏利肝胆,再加上鳖甲、牡蛎软坚消痞,红花、茜草活血通络,效果很好,同时这个方不太凉、不太热,可以久服,吃个十付、二十付都不出现问题。早期肝硬化,柴胡桂枝汤把大枣去掉,因为胁下痞硬去大枣。第二个就是治神经官能症,就是肝气窜,效果也很好。一生气,感觉一股气在浑身上下左右窜,他个人感觉我的气窜到这个地方,用手这一打,赶着往外打嗝,一打嗝他就好了,西医就叫神经官能症,中医说是肝气不疏,用小柴胡汤疏肝,加上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第三个,治痹证。痹就是现在说的关节炎,而且还夹有肝气的,关节炎四肢疼痛,所以它这个病不仅是支节烦疼,疼得很厉害,而且里又有胸胁苦闷,也有一些堵得慌,还夹有肝气,脉还见弦,柴胡桂枝汤效果非常好,又疏肝胆,又治浑身疼痛。这是柴胡桂枝汤。所以把这个道理体会清楚了,就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发挥它的作用,灵活性很大。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55)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个对比的方子。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这一条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小便不利”,津液虚了,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便不利。“渴”,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所以“不呕”。“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的意思。“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不能从汗而解。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朱未解也”,这个病未好。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这个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因为它有口褐。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53 讲 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
【经典】伤寒论详解141~145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一)
《伤寒论》学习笔记157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44妇人中风 七八日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
伤寒论 第145条诸家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