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博士建议:孩子7岁前,满足这5大“心理营养”,孩子更幸福

带女儿去游乐场玩耍,碰到一位妈妈,她跟我倾诉跟女儿不亲的事情,有点心疼又有点遗憾。

从女儿出生,他们夫妻就尽可能地给孩子买好的婴儿用品,上好的早教班,无论是什么,只要女儿想要,他们都尽可能地满足女儿所有的物质需求,可是女儿只跟奶奶亲。

从她的讲述中了解到,他们夫妻比较忙,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

其实,孩子跟谁在一起时间长,就会跟谁亲。

孩子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心理上的满足。

马来西亚心理学博士林文采老师提到一个“心理营养”的概念,说孩子需要心理营养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7岁前需要5大心理营养。

父母“喂”足了这五大心理营养,孩子会健康快乐的成长,跟父母的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

0-3个月,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这一心理营养。

婴儿刚刚出生,什么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不会说话,不会穿衣,无论是饿了还是渴了,还是不舒服了,全都用哭来表达。

当所有的需求都借助外力,未来的一切都不明确的时候,那个小小的、丑丑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无论怎么样,我们都爱你,尽可能满足你。

分析:其实,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无条件接纳。

我们常常在0-3个月的时候做的很好,无条件的爱着孩子,满足着孩子,但往往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也会不自觉地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你怎么做事这么拖拉,你看看你表姐”

“你怎么这么简单的提都不会,你看看你们班长”

当然,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父母真正做到无条件接纳,也有点难度,只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变得一次比一次更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我最重要”也是0-3个月的孩子非常需要的另外一种心理营养。

无论父母在做什么,在吃饭还是在睡觉,在忙碌还是生病了,只要是我需要你们,想要你们在身边,那你们必须第一时间来满足我,让我知道“此时此刻,我最重要”。

分析:在父母的心里,无论什么时候,孩子都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那种重要性。

前几天,孙俪在微博中写道: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很多时候,我们去吼骂孩子,去管教孩子,那份爱不容置疑,但孩子常常感受不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才是教育的基础啊。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

4个月大孩子,开始面临着跟父母“分离”的状态,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

在分离并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安全感尤为重要,尤其是母亲给予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曾指出,与妈妈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宝宝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会更加自如。

因而,这一阶段,父母尤其是妈妈要给足孩子安全感,这是温暖孩子一生的定海神针。

分析: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在孩子哭泣的时候,想要抱抱的时候,甚至是犯错的时候,及时的回应孩子,将“爸爸妈妈永远爱我”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的心中。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碗,有些害怕,不断地问妈妈:

“妈妈,是不是只有我乖乖的时候,你才爱我?”

“妈妈,要是我做了坏事,你还爱我吗?”

熊妈妈每一次都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我永远爱你啊”。

心理学家李雪说,向内的爱灌注满了,才会向外流出,才会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

4-5岁的孩子,有了“我”的意识,极其需要获得的心理营养就是:肯定、赞美和认同。

如果说,在安全感的建立方面,妈妈的作用更大,那在肯定和认同方面,爸爸的作用就会更大。

分析:父亲,会让男孩更像男孩,也会让女孩更像女孩。

父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的言行举止,在某种程度上为儿子提供了一种“男人的模板”。

而对于女孩而言,女儿对于男性的认知和理解,最早就来自于父亲,无论是性格的塑造,还是婚姻观和亲密关系的建立,都深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的赞美、认可,会让男孩觉得自己是很棒的男子汉,也会让女孩觉得自己是很有魅力的女孩子。

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

6-7岁的孩子,开始步入小学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面临着很多问题:

“遇到麻烦,我该怎么解决?”

“别人不认同我的看法,我该怎么办”

“心情不好了,该如何缓解”

这时候,需要爸爸妈妈来给孩子做一个示范,供他学习和参考。

分析:心理学上认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梅尔特佐夫曾经对婴儿的模仿行为进行过研究。

他让18个月大的婴儿观察成人将小哑铃成功拉开的过程。

然后,他递给婴儿一个塑料哑铃,让他去尝试,婴儿最初只是简单的模仿,试图去拉开哑铃,但是拉不开,后来,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把哑铃的一端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力拉另一端,最后拉开了。

孩子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建构。

父母,是孩子最初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就要求父母从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态度、行为习惯等等方面,为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成为一个好榜样。

林文采博士说,心理营养,是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在孩子7岁前,尽可能“喂”足孩子这五种心理营养吧。

(文:深夜聊育儿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选自网络,侵权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孩子的都要看|心理咨询师纯干货分享:给孩子充足的心理营养
孩子“三岁看老”,真的靠谱吗?
怎样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藏着这个秘密
为什么孩子个个都是“磨娘精”?只要妈妈在就不乖
家有中、高考生:最好的照顾,就是一切照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