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章法之用印
章 法 之 用 印
      用印,就是蓋印,蓋上書寫的印記,亦叫鈐印。
     我國印章,歷史悠久,據文獻記載和文物考古,距今已有三千余年。
     印章是印和章之合體,也叫“圖章”、“印記”等,約始于春秋戰國時期。秦以前稱“鉨”,后作“璽”。秦漢時皇帝印稱“璽”
,官、私所用稱“印”或章。唐以后皇帝所用之印稱“寶”,并于官印私印中產生了“記”、“朱(紅)記”、“合同”、“押”、“圖章”、“戳子”等名稱。
      印章在古代原是作為一種取信于人的憑信標志。戰國致秦漢時期,印章用于封發竹木簡之泥封上。魏晉以后,紙帛取代了竹木簡,朱色印記便直接鈐于紙帛之上。約于宋元之后,印章轉入書齋文房,用于書事作品,成為書畫藝術作品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書畫作品上題款蓋印,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特色。現代書畫大師潘天壽說:“中國印章的朱紅色,沉著、鮮明、熱鬧而有刺激力。在畫面題款下用一方或二方名號章,往往能使全幅精神起來。起首章、押腳(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等效用。”把印章對書畫作品的作用,說得極為明白。
      中國詩文、書法、印章均有較高白藝術成就,而中國書法又融詩、書、印于一爐,是一門綜合藝術。因此,歷來書法名家在講究詩
、書藝術白同時,還十分精究篆刻,其常用印章皆為自己刻就,并重視如何用印。清人盛大士在《溪山臥游錄》中說:“圖章必期精雅
,印色務求鮮潔。畫非籍是,增重而一。有不精,倶為白璧之瑕。歷觀名家書畫中圖印,皆分外出色。彼之傳世久遠,故不在是,而終不肯稍留遺憾。亦見古人之用心也。”
    經歷代印人和書畫名家不斷實踐,印章在衍變中逐漸形成了姓我章、別號章、齋室章、閑章等種,又有款式印、起首印、壓角印、倚縫印等不同鈐蓋位置,在格局上則又有正方、長方、圓和不規則等樣式。
     一幅書法作品,在正文、款字寫就之后,印章便可進入書法藝術。如何安排恰當,為作品增色,必須精心考慮。

                                                                       一        用   印   原   則

    書法用印同繪畫用印一樣,有一定的法度。若鈐印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增強藝術效果反而弄巧成拙,有如佛頭著糞。有的書法作品,正文寫得較好,常常因款識印章不合法度而成白圭之玷;也有因題款用印很出色而使全幅作品大放藝術光彩白。因此,用印要有法度,不能隨便亂蓋。印章白大小樣式、印文之朱白輕重、蓋印之位置排列、用印之禮儀風格,又及印泥之色澤質地等,都要根據通篇章法之需要而定,使與正文、落款相映成輝。
     (一)要講究名章的禮儀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大致分為名章和閑章兩類。各類印章的內容、作用與所蓋位置也不相同。
     所謂名章,是指以姓、名字、字號或別號、籍貫人印的章,又叫“姓名章”或“號章”。它通常為正方形,以示莊重嚴謹。
    對于名章的使用,古人極究禮儀。清人陸時化《玉畫說鈐》云;“宋人書名不用印;用印不書名。”古人皆有表字或別號,如諸葛亮,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古人題款鈐印皆以一名一字為正。款上書名,蓋字號章;款上有表字,鈐姓名章。或款上有姓,用名印;款上無姓或不落款者,則用姓名印。凡卑幼致書尊長,用名印;尊長給卑幼,用道號印。平輩相交,用字印。詩文用印
,名印在上,字印在下,道號印又次之。
    今人多無表字,用一方朱文或白文姓名印即可。如款下空白較多,嫌一方姓名印孤單,可起個名齋印,刻成印章,蓋于姓名印之下,占個表字位置。或在名款下,上蓋一方姓氏印,下蓋一方名印。有字號者,上蓋一方姓名印,下蓋表字或別號。兩方多為正方形,一般上為白文姓名印,其印文是姓名加“印”字,如“x x x印”;下為朱文表字印,其印文為書者的表字或別號,如“清瘦道人”。此二方印由于大小形式一樣,上下朱白對比結合,故又稱為“對章”。
     (二)要注意閑章的切題
      書法作品上,除姓名章、書齋章之外,還有閑章、肖形章等。
      閑闡是從秦漢時期的吉祥文字演變過來的。其印語內容極為廣泛,有取名人詩句、格言的,有用自撰警語的,有表現志向胸臆的,有的純屬風月雅興的。由此可見,閑章是指名言、警句、詩詞、成語、年代或肖形圖像、閑情逸趣之類詞字入印的,稱為“閑章”或“閑文章”。凡內容健康、催人奮進的皆可引為印文,蓋于作品之上,用又明志自勉。其字數一般在二至四個字左右。常見月“翰墨緣”、“墨趣”等,文字簡明,頗月情趣。
     閑章多主寓意,使用時要切題拓意。清人高兼在《指頭畫說》中云;用閑章“必與書、畫中意相合,如臨古帖用‘不敢月己見’、‘非我所能為者’、‘顧于所遇’、‘玩味古人’等印章,畫鐘馗用‘神來’、虎用‘滿紙腥風’印,畫樹石用‘得樹皮石面之真’印。這些都自然切題,饒月趣味。使用閑章,關鍵在于如何使印文內容與正文內容或與作者情況相配。如果寫一個比較嚴肅的內容,而用一個風花雪月的閑章,就會使人啼笑皆非。
    使用閑章,不僅要切題,還要用其拓展題意,抒發見解。若在作品上鈐蓋含意至深、別圖寄寓的詞句印,將及大地深化作品意境,提高作品感染力。如清鄭板橋畫上常用“二十年前舊板橋”章,李方鷹常用“平生知己”、“換米糊口”章蓋于梅花上,都令人對其作品浮想無窮,回味不盡。
     上述看出,閑章其實不閑。從印文內容看其印語不但與作品正文月內在聯系,而且還體現書畫家的道德情操、修養抱負,對藝術的興趣和見解,鞭策著作者的藝術實踐,同時也讀者對作品和作者的了解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從布局上看,它起作平衡構圖、點綴畫面、活躍氣氛、護紙裝飾的作用。
      (三)要審視蓋印位置
       在書畫作品上鈐印,要根據作品情況,審視位置,進行安排。書畫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疏處如覺空松,可供印章充實;密處或欠緊湊,可用印章填補。上下左右或有未穩,天頭地角或嫌平板亦可選擇一二處加蓋印章。倘若作品簡括單調,需要活躍振醒,也可鈐蓋多枚印章。鈐蓋得當,即能起到筆墨作用,又能起到筆墨起不到的作用。
       1.名號章位置 
       鈐蓋印章,要審視位置。就名號章來說,應蓋于書者署名之下,與名字上下距離不能太近或太遠。如果款下空白少,只蓋一方名號印;如果款下空白多,可一上一下蓋上朱白文印兩方名號章。兩印之間,要有間隔,約相距一印;兩印還須在一條直線上,不可歪斜
。因為蓋印主要是信于人和平衡字面,若歪歪斜斜,會給人草率不負責之感,同時也因破壞字面平衡而影響藝術效果。如能蓋在名款左側空白處處,則更見融洽而效果更佳。
      2 .閑章位置
      閑章也要依字幅需要平定,之宜多用、亂用,以免有傷大雅,要蓋在所要蓋之處。
      閑章有起首章、圧角章和肖形章諸種。
      1)起首章,又叫“引首章”、“起手章”,不指蓋在作品右上角正文起首處之章。其內容多以書者白齋室別號、籍貫地名或字數不多的格言名句以及年代為之。印面形式多為長方形、葫蘆形、橢圓形等,正方形見少。
      起首章用得好,也是一種加強作品藝術效果的手段。起首章是在正文起首處顯得較輕時才用的。作品右上空找到多,顯得偏輕,可鈐上起首章,通過右上角之朱白對比來加強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但不能蓋得過高或過低,或左右過擠過疏,一般是將起首章蓋在作品右上端第一行第一字與第二字之間空虛處,不要高于正文或正文平頭,也不要過低。若高于正文,則與作品范圍脫離,處于懸空,顯得
孤零突兀;反之,若過低于正文開頭或中間地位,則失起首章之作用。
      與高低聯系的還有一個左右橫向距離問題。如果高低位置合適而左右靠于正文過于緊迫和游離太遠,就會給人不適和疏落之感。因此,左右不能靠得太近或離得太遠。起首章應與左下名號章遙為呼應,使整個章法穩定協調。
     2)壓角章,又叫“押腳章”、“押角章”,是指蓋在作品右下角略高處或下端空間白處之印章。它本用于繪畫作品的下角。用于書法作品上,其位置蓋在右下略高于行末的地方,表示壓角、鎮邊之意。也就是蓋在右邊下部略高的空白處或紙之犄角處,但要力避與正文末字齊足。壓角章之內容多是作者喜歡白詩詞、格言及年代等,其形狀可為方形、腰圓形、扁方形等。壓角章使用率低于起首章,一般用得較少或不用,有了起首章一般就不再蓋壓角章。若同時鈐蓋起首章、壓角章,習慣以斜角交叉使用,起首章應小于壓角章,避
免頭重足輕之病。
     3)羿形與肖形章。羿形章,諸如彎月形、多角形、葫蘆形章,以及蟠桃章、半朱半白鴛鴦章、肖形章,使用位也不過是左右兩下角。
     現就肖形章稍加計論。肖形印是以十二生肖或作者喜歡的其他動物、植物形象為內容的印,又稱“象形印”或“圖案章“。象形印
始于漢印,有又“表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繞于印文四周白“四靈萊陽”,有刻花、鳥、蟲、魚等形態以及人物舞蹈、搏
擊的“圖案印”。它取村豐富,形象簡括,別具一格。它在書畫作品上用于壓角、鎮邊或畫幅的中間,起著補充構圖,活躍畫面的作用。
     3.蓋章的數量
      一幅作品上鈐蓋印章,特別是閑章雖說比較隨便,用在壓角、鎮邊或畫面中間也可以,但也不宜多用。陳目耕《篆刻箴度》云: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其扶陽抑陰之意乎。”清人錢杜《松壺畫憶》亦說:“印章最忌二方作對。”此說雖非金科玉律,但在作品中蓋印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卻見地獨到。鈐印與插花同理,宜不宜偶,奇數參差有變化,偶數對稱有俗氣。故蓋印以一至三方為佳,最忌四方,所謂“印不過三”。一方為姓名章,三方為兩方名號印,加上一方起首印;或一方姓名章加上起首章、壓角章。
      總之,無論蓋何章,要根據需要,審視上下左右的位置。名號章要高于正文末行,不可與正文齊腳;起首章要低于正文首行,不可與正文平頭。名號章、壓角章其橫向距離要靠近款字與正文,特別是起首章、壓角章不能游離于字和行外,以免單擺浮擱。
      (四)要權衡用印輕重
       上面講了名號章蓋在正文左下角,起首章鈐于正文右上角,兩者遙相呼應。如果再加上右下角的壓角章,則成為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是否每幅作品都要蓋上起首章、壓角章和名號章呢?名號章是非辣不可的,起首章和壓角章要看情況而定。前文說過,如果作品右側空白較多顯得輕時,才能蓋上起首章和壓角章,反之則無必要。若硬蓋上去,必有畫蛇添足之嫌,字幅右部也必然因顯得重而失卻章法之平衡。因為蓋章用的是色彩鮮明的紅色印泥,當鮮紅的印記落在大塊的白紙黑字邊上就顯得非常醒目而有分量。它一方面證明作品為作者的真跡,一方面起著平衡和點綴作用,增加構圖美。這“萬綠叢中一點紅”正是春色動人之處。正因為如此,在作品上蓋印不可泛濫成災,見縫插針,斑斑點點,要象惜墨如金那樣謹慎使用。特別鈐蓋朱、白文印,尤要權衡輕重。
朱文亦稱“陽文”是指刻有凸狀文字或花紋的印章。古時印在泥封上的陰文今為陽文。今用朱砂(即印泥)鈐印的文字為紅(朱)色,
故稱“朱文”。白文即陰文,它與朱文相對,是指刻成凹狀文字或花紋的印章。古時印在泥封上的陽文今為陰文。因現用朱砂鈐印的文字為紅色底子,故叫“白文”。
     就直觀之感,印章分量,白文因沾紅多而顯分量重,朱文因沾紅少而顯得分量輕。故墨色濃重之作,宜蓋白文印記,使的印泥飽滿均勻,以讓紅彤彤之朱色印記與烏黑的墨跡映照成輝。而工整的楷書之作,每每多用朱文印,以求和諧。
        (五)印之大小要適宜
         清人孔衍拭《石村畫訣》說;“用圖章,寧小勿大,大則不雅。”此說似屬偏頗。用印當視幅式和款字大小相應置。換句話說,用大小,要隨幅式和款字之大小而羿。
          1.名號章之大小
          從幅式來說,中堂、匾額、楹聯以及較長之立軸,因其尺寸較大,用印要相應略大,不宜過小。但作品篇幅雖大,而正文字與款字小的,當用與款字相等或略小些印章。也就是說,姓名章與館章之大小,應以款字大小為準,款字大則用較大些印章,款字小者用小
些印章。一般是名號章比款字略小,至多相等,絕不可大于款字。名號章若是一方,其大小可與款字相同;如是兩方,其大小要小于款
字。若大于款字,會因其傻大突兀而與其篇不協調;若過小于款字 會因其呆小無神,起不到點綴作用,應與款字大小協調相配,不可懸殊。寫冊頁、扇面或小立軸等,更應用與之相應的印章。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精巧之聯珠印,自顯精神。
         再從字之大小來說,小幅作品用印應在三分(一厘米)見方或見長以內;大字榜書則可可視而大,這樣才能把印章作為藝術效果來看待。
       倘屬幾人合作,幾個印章之大小,亦宜相仿。書者如用僅有一套名號章、閑章,就難以適應大字或小字作品的需要,應多刻幾套,
以備用。
       2.起首章、壓角章的大小
       起首章與壓角章之大小,應參照名章之大小而定,而起首章又應小于奢角章。
      3.收藏章之大小
      鈐于古字畫之上的收藏印,要又字畫之大小而定印之大小多少。大則里居姓氏,小則堂名表字,或只用姓名章,一般總用小印為宜
。其位置以不損字面畫面為要。
      上述印之大小,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然也有例外。在古今書畫作品中,也有少數人在作品用小印章的,但這是為了某種特殊效果的(或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大幅作品上蓋以小印;清代書畫家王鐸的冊頁小軸,卻蓋以巨印,均處置有方。又如清書畫家原濟,在冊頁一側,竟自上而下連蓋許多方印,簡直可謂疊印砌墻。可是因其長于經營,使畫與印彼此照應,今觀者于開卷突兀之余,每感作者之奇特用心,乃有“齒頰流韻,心田溢密”之美。再如近代名家吳昌碩(清末人)、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使用印章,真如高手奕棋,隨意擺布,而恰到好處,可謂神思廳想,巧奪天工。
       (六)要善擇印面形式
       印章除正方形外,還有半通、長方、瓦當、圓形、半圓形、橢圓形、葫蘆形、自然形、肖形、花押印形等等,各種印面形式。凡一幅作品鈐用二方或二方又上印章者,要選用不同的印面形式,力避雷同。例如,兩枚正方形姓名章連用,宜以一朱一白為佳,壓角章若已擬鈐長方形白文印,起首章當用圓形、橢圓形、葫蘆形等朱文印,或肖形印更好。著名書法篆刻家鄧散木先生,其書作引首,就常用花押印,印式變化有姿,又與整體作品藝術美相得益章。
      (七)要與正文風格一致
       印章是一門篆刻藝術,小小天地,氣象萬千。書畫用印,隨人而羿,但要相對而施,無論名章、閑章,其風格要與正文協調,最好書與刻出自一人之手。若不能如此,請人刻就,至少要相近,以求協調一致。粗獷之印章,宜用于奔放雄强的草书;单刀直入之急就章,不宜用在工整端庄的楷书隶书作品上;秀媚的行书宜盖上纤细潇洒的朱文印或淡雅的白文印,以使相互协调。反之,则会使通篇作品格调不和谐,失去艺术统一之美。
      就词句章而言,还有一个词意與刻印的風格問題。刻“統一祖國”印,要處理得整齊劃一,不能支離破碎;刻“喜氣洋洋”印,要處理得活潑有生氣;刻“一代英豪”印,要處理得剛勁挺拔。反之,若處理得呆板僵硬、支離破碎、纖細瘦弱,則有背于詞意;這固然是刻者之敗,而蓋于字幅,則成為作品之累, 書寫者不可不審慎揣摩。
      以上我們從名章之禮儀、閑章之切題、鈐印之位置、用印之輕重、印之大小多少、印面之形式,印與正文之風格七個方面討論了用印的基本原則。總之,印章在書法作品中不僅具有裝飾、襯托作用,而且對總的分布起著配合節奏、調整重心、破除平板和穩定平衡等作用。因此,無論名章、閑章,其形狀大小要與正文款字相配,朱白文印之輕重要得當,風格要與正文諧調一致,印之位置和多少要利于整個章法布局的形式美。
                                        
                                                                               二       蓋   印   方   法

      蓋印也講究方法。一方盾量較好的印,如果不用一定的技巧去鈐蓋,很難將它表現得完無缺。那么,怎樣鈐蓋呢?
      (一)剔印垢
       印面每有垢膩積于字口,不使印文清楚現出,蓋印之前,當查視印成有無垢膩,如有可用舊牙刷或尖細木針剔除之。
       (二)墊襯紙
      要視字幅用紙厚薄、印之大小、印文朱白印面平正與否而墊襯紙。印面平者,墊紙不宜太厚,一般用一分厚左右的書本作料紙。一寸見方的印可適當加厚;五分見方以下的印,可墊五六層;最小墊一二層足矣。
        還要選擇平正處蓋印,這樣容易得神。圓形朱文印或滿白文印,如蓋在書畫的夾宣紙上,可下墊玻璃板,直接蓋上,無須墊書本或其它紙張。如此蓋出之印能見刀見筆。若墊厚了,如是滿白文印就顯不出“密處不容插針”之精神,圓朱文印之線條就不流暢自如了
。若是蓋在較薄的単宣或連史紙上,玻璃板上可加一層報紙作墊紙,會收到好效果。如果在裝裱過的書畫上蓋收藏、鑒賞、題跋等印,因裝裱過的紙面已變硬或托裱的紙層數與漿糊高低不平,應先用濕毛巾于蓋印處濕潤一下,用較好印泥鈐蓋,但印泥不宜過多,以免模糊。這是高雅的處理。
      萬一印成不平,筆畫模糊,可在印章不平之處,下墊一二層三角形紙,不可全墊,以補其不平之處。
      (三)用印規
      印規是蓋印定位的工具。一般用半厘米厚的堅硬木片或有機玻璃制成曲尺形。使用時先固定印規位置,印章緊貼印規內側兩邊蓋下
,可使蓋出的印章位置準確而又不歪斜,連蓋幾次有助于使蓋出的印章更有層次和立體感。用印規蓋印,印章的右面、左面必須與印規平直,如一方不平,再蓋第二方就走樣。
     此外,蓋腰圓印,可照印之圓形繞圈按一下以求邊欄明顯,這類羿形印章較難蓋。
     (四)蘸印泥
     印泥又稱“印色”。早在春秋戰國和奏漢時期,印章多是蓋在封發簡版的泥塊上,又作憑記,印泥之說便由此而來。魏晉以后,公私書信一律改用紙、帛,印章便以有色顏料蓋于其上,這類鈐印用的涂料制品稱為“印泥”或“印色”。至元代始有油泥,即今用之印泥。印泥主要以朱砂、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原料調制而成。一盒好的印泥一般可蓋萬余次圖章。
     印泥多為紅色,亦有青色。古人禮俗,逢喪白守制之時,而用青泥。今市售硯臺之泥則為表色。多用于蓋于售貨發票上。書畫作品多用紅印泥。書畫作品所有印泥,必須講究顏色和質地,要選用色澤鮮明、不走油不退色的印泥。市售辦公用印泥,易走油退色,色澤灰暗,不宜作書畫鈐印用,所以,應用書畫專用印泥。也可自制,前人多用蒼耳油(即蓖麻油),然久變黑,當用曝曬多年色澤變白的陳菜油為佳,將其熬成糧汁狀,滴紙不暈則成油,然后加入朱色油彩、艾條(中醫用針久之艾絨)搗制即成,再用薄綢將其包裹置于盒中,便可使用。用綢布包裹,避免印泥粘于字口而不清楚。
      蘸印泥要厚而均勻,不要在印泥一處蘸,同時還要轉動印章,使印泥均勻粘于印面上。冬天因天冷印泥變硬不易下色,可用口呵氣于印面使印泥變軟印蓋清楚。
     (五)蓋印
      審定位置沉着蓋下,先垂直均勻用力,然后用輕些之力向前后左右及邊角微傾斜搖動,這樣,印之邊欄精神就顯出來了。鈐印一般印大用力宜大,印小用力宜輕,朱文宜重按,白文宜輕按。白文線條粗者,朱文線條細者,用力反之,細者重按,粗者輕按。
      (六)揭印
       左手按住紙面,右手操印從印之下方輕輕地傾斜揭下。若印泥下色不清楚,還可用印規在原位不變處重按第二啟遍,只要印規位置不變,就會鈐蓋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用印浅说
【用印常识】印章盖的合适才美
印章別亂蓋,講究特別多!
书法作品上印章的使用
书法作品印章知识
书法作品用印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