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大将拥兵30万,用三年奠定中国百年雏形,只因不愿当皇帝惨死

历史每天看

宋代词人李清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李清照的神色之中,我们能看到她对西楚霸王深深的惋惜。但是,皮酱必须说李清照没有读过史记项羽本纪,要么就有意忽略。

那就是项羽杀人狂魔的本性,尤其是新安城活埋秦军二十万降卒的惨剧,堪比武安君白起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可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发生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而我们的诗人们却玩起了英雄浪漫主义,不能不会叫人唏嘘。

而李清照本人却因为战争逃离家乡,丈夫赵明诚也因此病逝,才写下了凄凄惨惨切切的哀容愁绪。可怜李清照没有认识到这样的无原则性,后人不可不深思。

史记上说,西楚霸王率领二十八骑分四队杀出,等到在下一路口汇合时还有二十六骑。这时,前面有两条路,项羽问路边的丈人该走何路。丈人曰:左。据史书记载,“左,乃陷大泽中,是以汉军追击之。”可见,丈人存心想让项羽死。人心向背如此明显,项羽之败,不亦宜乎?而刘邦号称宽厚长者,极具亲和力,并且他重用外姓,赏罚分明,如此贤君,焉能不胜?

项羽与二十余名亲兵继续与数万汉军周旋厮杀,最后来到安徽乌江边上。乌江亭长急劝项王渡河,江东亦足称王。但项羽以无脸面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了亭长的好意。然后西楚霸王下马,与汉军短兵接战。又杀了几百个汉兵,自己也受了十多处伤。最后走投无路,自刎而死。

如果项羽东渡乌江,历史会改写吗?恐怕未必。首先,战争也讲气,故而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异军突起,靠的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与志气。

如今兵败东渡,铩羽而归,信心不足,士卒厌战思家心切。如此之将士,焉能再战?其次,项羽虽猛,在楚汉战争前期占尽风头,靠的是项羽及龙且等诸将的蛮力。在战争中后期,军神韩信的加入大大改变了力量对比。

到战争后期,刘邦、项羽、韩信已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韩信实力最强,即便项羽在江东复军,也难挡韩信之军威。所以大有说客劝韩信拥兵自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但最终被韩信拒绝。最后韩信死于吕后之手,临死之前,大呼“应早听说客之言”,可是,为时晚矣,历史就是这么无情。一个为大汉打下了多半江山,奠定中国数百年雏形的大将就这么死了。

第三,项羽在战争中,极尽破坏之能事,引起了广大百姓的极大反感。秦法严苛,百姓多厌之,刘邦能审时度势,从善如流,又宽刑省法,不与民争锋。所以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项羽不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所以,不能沉浸在悲情的英雄浪漫主义,而应该有点理性人文主义精神。项羽有悲剧美,值得同情。但是,如果为了满足项羽一人的志愿,那就会苦了天下的百姓。所以,项羽必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明明可以拥兵自立,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韩信在乌江写了七个大字,项羽看到后长叹一声,自刎而死
项羽心中的 “天”
【阅读悦读丨历史】两个女人成就一个大英雄——项羽
【讨论】为什么还有人怀念失败者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乌江?结合这些诗来理解,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