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乌江?结合这些诗来理解,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秦朝末年,等到昔日横扫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逝世后,天下英雄就群起而攻之,大秦帝国的疆土上到处都是起义军。在这些起义军中,有一支格外的显眼,那就是项梁、项羽叔侄俩所领导的反秦武装。

秦二世元年九月(公元前209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跟随叔父项梁,杀死会稽郡郡守,正式宣布起义。在招募郡中反秦义士后,得到八千精兵,这就是项羽日后口中所说的江东八千子弟的由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年仅二十六岁的项羽,杀死主将宋义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六万楚军准备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当时的秦军主力分为两支,一支是秦朝大将章邯率领的二十万“虎狼之师”,这支部队骊山工地囚徒组成,之前已经剿灭了陈涉、项梁、周文等率领的起义军,杀人无数,令各路起义军闻风丧胆。另一支秦朝大将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率领的二十万“长城军”,原为秦朝戍守长城的军队。

巨鹿之战的结果是,项羽率领五六万楚军采取破釜沉舟之策,一举击败了两路秦军主力,王离被杀,章邯率领二十多万秦军残兵败将投降。经过巨鹿一战,年仅二十六岁的项羽一战封神,成为了当时四十多万诸侯联军的盟主。https://www.hn-hengye.com

随后,二十六岁的项羽率领诸侯联军攻入函谷关,杀死秦王子婴一群人等,秦朝正式灭亡。自此,作为诸侯盟主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刘邦、章邯等十八路诸侯王。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结果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还是败给了已经55岁的刘邦。在乌江边,不听乌江亭长的劝说,年仅三十一岁的西楚霸王项羽自刎而亡。

在这位战神级人物项羽乌江自刎后,后世的人们对西楚霸王项羽为何不过乌江的问题似乎是非常的感兴趣。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肯过乌江呢?结合有关项羽的诗作来理解,那就非常容易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结合项羽自己所作的《垓下歌》、王安石的《乌江亭》、杜牧的《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四首诗,将项羽不肯过乌江的历史原因与古典诗词之意,两者有机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自成一家,妙不可言!

一、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关于项羽后来至死不肯过乌江的第一个原因,其实在他自己所作的《垓下歌》中,已经若有若无的表达出来了。先来看一下这首《垓下歌》的原文: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闻名于世的《垓下歌》在《史记》中就留有详细的记载,当时项羽创作这首诗时,已经身处垓下之围。刘邦一行完全背弃鸿沟议和,悍然无耻在接受荥阳战略要地后,对项羽发起了进攻。项羽全力反击,斩杀汉军两万人后便包围了刘邦驻地固陵。

没想到这时候,韩信最终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助汉,项羽被迫撤兵返回都城彭城,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西楚的大司马周殷率兵背叛项羽投靠了刘邦,至此,项羽撤回彭城之路被截断,只能退守到了垓下。

被韩信率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在垓下之后,汉军又上演了一出“四面楚歌”。当听到阵地上传来阵阵楚歌,项羽惊呼到:“难道汉军都占领了楚地吗?怎么到处都是楚人呢?”看着身边的美人虞姬,年仅三十一岁的西楚霸王项羽感慨万千,悲歌之余作下了这首《垓下歌》。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一边鸣这首诗,美人虞姬一边悲唱楚歌,两人纷纷泪流满面,悲伤不已。随后,虞姬拔剑自刎而亡,项羽悲痛震天,撕心裂肺之痛,痛彻心扉。

“虞兮虞兮奈若何!”自从美人虞姬拔剑自刎后,项羽最爱之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等到项羽一路突围到达乌江边后,砍杀数百名汉军之后,望着乌江亭长与其小舟,会想其自己的一生,已经是生无可恋,最终选择结局自然是自刎而亡。

当然,这里所说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里所言的虞姬之死。按常理推断,应该是项羽乌江自刎的一个加速度、一个叠加原因,不可过分夸大,也不可漠然忽视。

二、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项羽乌江自刎而不过乌江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楚汉战争的局势已经一边倒的倒向了刘邦阵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彻底出局,完全没有了翻盘的机会。绝望之余的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而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以及其不过乌江的原因,看的最透彻的还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曾写过一首名为《乌江亭》的诗,而这首诗基本上一针见血的论证了项羽不肯过乌江的本质原因。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毕竟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看待“项羽乌江自刎”的问题上,就能够直接抓住关键。一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将项羽集团的当时的现状说的清清楚楚,乌江自刎时的项羽已经彻底出局了,重新打败刘邦的概率为零。

项羽乌江自刎时,当时整个时局是怎么样的呢?巴蜀汉中地区、关中地区差不多十个郡在楚汉战争开始之初就已经被刘邦纳入了自己的地盘,在萧何的治理下已经三四年了,作为刘邦的大后方、根据地相当的稳定。

出了函谷关后的,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基本被刘邦纳入了自己地盘,韩信也平定了魏、赵、代、燕、北方四国,外加一个齐国。也就是项羽西楚的整个北部全部成了刘邦的地盘。

在楚汉两方势力之外,还有一方较强的势力就是赵佗的南越国,势力范围包括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现在的整个珠三角地区)。自秦末农民起义开始,赵佗的南越国脱离于整个中原战事,割据一方。

当时的西楚霸王项羽的西楚也已经是四分五裂,重要的战略要地全部被刘邦占领,自己的楚军也被汉军分割开来,处于重重包围之中,项羽本人则刚刚从垓下之围中突围出来。

等到乌江边上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而追击自己的汉军却多达几千人。当项羽率先到达乌江边,见到乌江亭长之时,乌江亭长叫项羽赶快乘坐自己的小船离开,项羽非常了解当时的时局,所以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

项羽在拒绝乌江亭长好意的时候,说了一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项羽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了,刘邦已经胜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就连乌江亭长所说仅仅作一个小“王”的机会都没有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是上天要亡我项羽,我为什么还要渡河呢!当时的情况确实是项羽势力必亡的状态,项羽集团覆灭已经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事情了。

然而,除了王安石的《乌江亭》,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乌江亭》,原诗如下: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从这首可以看出,大诗人杜牧的观点就与政治家王安石的观点完全相反,在大诗人杜牧看来,项羽应该听信乌江亭长的劝告,渡过乌江,“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等到项羽一旦渡过乌江之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到处都是精兵强将啊!西楚霸王项羽你完全可以卷土重来,再次一举击败刘邦的。

这里只能说大诗人杜牧终究还是年轻,就像他当初批注《孙子兵法》,到处批注“曹说非也”一样,总是太过于书生意气。当时的时局,已经决定了项羽集团覆灭,已经不存在卷土重来的可能了。

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不过乌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耻于渡过乌江、苟且偷生的过完他的一生。苟且偷生、东躲西藏、隐姓埋名的过完余生,这不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风格,也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名叫《夏日绝句》,这首诗把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的非常透彻、非常深刻。原诗如下: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看来,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典型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大词人李清照对项羽的这一评价非常透彻,其实项羽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杰”。

当初,鸿门宴之上,项羽本来可以轻轻松松的把刘邦杀死于自己的军帐之中,然而,项羽终究是不会那样做的。项羽为项燕之后,堂堂贵族后裔,骨子里永远不屑于使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杀死刘邦。

就算是要杀死刘邦,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希望在战场之上灭掉刘邦,永远不屑于使用那些卑鄙无耻下流的手段去消灭对手。

就算是项羽逃到了乌江边上,本来有机会可以渡过乌江的情况下,项羽留下了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千古绝唱,毅然决然的乌江自刎而亡,真正做到了“死亦为鬼雄”。

按当时的局势来看,项羽就算渡过乌江,还想在刘邦眼皮子下称王的概率几乎是不可能了,或许东躲西藏、隐姓埋名的过完余生还是有那个可能的,但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不可能那样做,最终选择了乌江自刎,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一千多年后,当李清照读到项羽的乌江自刎之时,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千古名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读到项羽乌江自刎之时,依旧是久久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史记·项羽本纪》 、 《资治通鉴·汉纪》 、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正传》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52.乌江亭及相关的诗歌赏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一代霸王的绝命诗,道尽了英雄末路的绝望!
李清照:《夏日绝句》
西楚霸王项羽项羽之死竟和虞姬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