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世界第二“大国”你不知道的来龙去脉


文|何了因

作者简介:“不中不洋”加籍华人,较熟练掌握中、英、法、西语。曾梦想成为历史学家、武林高手、导演、传教士等,后来被佛祖收编成为尘世中修行的金融分析师。


“小国”加拿大


加拿大国土辽阔(领土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因此国人多认为它是一个“大国”。而根据加拿大中学教科书的定义,人口只有3500万的加拿大实乃 “小国”——对“大国土”和“大国”这两个概念,加拿大人还是有一个微妙的区分。


当然,这种谦虚也是有原因的。加拿大紧靠着美国这个老大:前者人口仅有美国的约十分之一,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流行文化也深受美国影响甚至同化;国际政治立场也大多追随美国。有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参照物,即便本身实力不算太弱,也得认怂。

虽然身为G7(七国集团)一员,加拿大政府的举动却很少出现在中国媒体上。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加拿大是除美国和日本外少数没有加入“亚投行”的主要发达国家之一。了因君希望通过本文,向大家简单有趣地介绍一下加拿大这个低调的国家。


英法之争


加拿大(Canada)这个名字是法国探险家Jacques Cartier 起的。Cartier 曾三次穿越大西洋到达北美,在与当地印第安人接触时听到 “Kanata”(村庄)这个词。后来Cartier 代表法国国王成立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新法兰西”。(了因君:从一开始就被叫做“村庄”,这就是加拿大 “小国”的命!)


英国比法国晚一步来到加拿大,并于1670年成立了类似“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哈德逊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或称“HBC”),从事动物皮草贸易。



(紫色部分为英国政府授权HBC所管辖的土地。)

当时最流行的皮草来自海狸(beaver),也因为皮草贸易在加拿大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海狸成了加拿大的“国兽”。加拿大人认为海狸是勤劳、善于建设且不具攻击性的动物,非常能代表加拿大的精神。
(了因君:相比其他西方列强的代表,如美国的秃鹰、英国的雄狮、俄罗斯的北极熊……只能说加拿大真的很“怂”!)

如果您觉得美国东北部的冬天暴风雪不饶人,那我会跟您说 “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加拿大东部的冬天更为恶劣漫长!由于不适合发展农业,而仅靠打猎、动物皮草生意不利于短时间内建立起有规模的城市。因此,英国成立的“新英格兰”殖民地(现美国东北部)成为当时大多数移民优先考虑的目的地。由此,英法两国在北美的势力差距逐渐加大。

(恶搞对白,原素材来自经典电影《寻找梦幻岛》)

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缺乏后劲,而英国势力在北美占绝对优势。欧洲“七年战争”后,两国于1763年签订《巴黎协议》,法国把魁北克省等一带的北美殖民地割让给英国。后来,英国把通行法语的魁北克和其他北美殖民地合并,成立了“加拿大省”,由英国政府指派总督(Governor General)进行管理。从此加拿大成为一个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的地区。

如何管理“少数民族”是一个让政府永远头疼的问题,比如魁北克。首先,英法两国是宿敌,本来就看对方不顺眼。其次,法裔加拿大人占当时总人口近半数,当然不会乖乖地被你们英国人管!当时,法语势力的中心城市是蒙特利尔(Montreal),而英语势力中心是多伦多(Toronto)。为了平衡双方势力,一个地处在这两大中心之间的小村庄最后成为了加拿大的首都,这便是渥太华(Ottawa)。

此后,英法双语并行于加拿大。很多政府机构要求其雇员必须能说英法双语;所有产品说明必须是英法双语;坐飞机时,只要出发点或目的地是加拿大的城市,空姐必须用英法双语进行广播通知。但即便这样也还是不能让“魁独”势力满意——1995年,魁省进行了一次“独立公投”,魁独势力以不足1% 的票数差距失败,险些改写加拿大历史。如何照顾好魁北克省的特殊诉求,永远是加拿大政坛上的重大课题。


“英联邦”加拿大


加拿大是一个英联邦国家。 “英联邦国家”即尊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跟“政府首脑”(Head of Government)是有区别的。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是国家元首,而卡梅伦作为首相是政府首脑。在有些国家,国家元首的权力高于政府首脑,是真正的“一哥”(如法国)。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反过来,国家元首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岗位(如德国、印度),负责出席重大场合微笑、握手、拍照就行了,但曝光率远不及政府首脑。


在加拿大,伊丽莎白二世仍被官方尊称为女王;总理是加拿大的政府首脑,但不是国家元首;英女王仍然会指派一名“总督”作为其在加拿大的代表。


那这位总督有什么用呢?确实没什么用。理论上,总理在解散国会、指派内阁成员等重大问题上需要总督的批准。但这跟董事长要他秘书代他签张支票没什么差别。你想啊,总督当年是怎么混到这个位置的?就是由总理向女王推荐,然后女王“钦点”的。说的不好听一点,就像一个由傀儡皇帝钦点的傀儡宰相。

但也可能是因为大家对保留传统文化有一定情节吧,英国皇室在加拿大的地位还保留到现在,而加拿大人也懒得去rock the boat 了。
(上图为加拿大旧国旗,与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仍保留英联邦 Union Jack米字的国旗风格很相似。但从1965起,由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尔逊发起,从此改成了下图醒目、鲜明的枫叶旗。当时这一举动也遭受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但后来国会的通过乃至被民众广泛接受,成为了加拿大国家形态意识的一个分水岭。)


美加之间的“大恩小怨”


在大家的印象里,加拿大似乎从来都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而事实并非如此。加拿大于1812年曾跟美国进行过(也是唯一的)一次战争(War of 1812)。无论从规模还是历史意义上来讲,这场战争都不是特别重要,但它反映了当时有意思的国际格局。

有一则著名的政治格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我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因此,当美国(即当时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要闹独立时,谁会特别支持?Bingo,就是英国的宿敌 -- 法国。


(纽约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就是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另一方面,在北美的英语势力人群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赞同暴力独立的方式,这部分人被称作为保皇派,和他们相对的叫做爱国者。爱国者们把他们看不顺眼的保皇派赶出了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其中大部分逃到了加拿大,奠定了“英国+加拿大”和“法国+美国”的两大阵营对立。

而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英法两国的较量并没有结束。因此有不少的历史学家认为,美加之间的1812年战争只不过是欧洲“拿破仑战争”在北美的另一个战场而已。

但加拿大官方却认为:1812年是一场相对独立的战争,战争起因是美国扩张领土,而加拿大成功地保卫了领土。(了因君:但客观事实是,当时加拿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只是大英帝国的一个省。)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北美的地图吧。有那么一条线笔直地穿过北美大陆,成为加拿大跟美国的国界。这就是在1812年战争之后,英美两国意识到双方势均力敌,于是达成协议把尚未开发的北美大陆西部以北纬49°作为边界,形成了这条笔直的边境线。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击下方“赞赏”发红包,我们将转给作者本人,您的赞赏是原创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点儿英国历史》系列 第四十三篇:欧洲列强的七年混战
加拿大“家门口”的群岛,为何被法国占领?
历史上美国为何不统一加拿大
英国为何赋予加拿大自治领地位?汲取美国独立教训、分摊殖民成本
加拿大总面积998万平方公里,为何有1平方公里位于法国境内?
七年战争: 英法帝国最后的较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