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例希氏束旁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电生理实战七人谈

经典临床病例  抽丝剥茧解析
身临其境讲解 

课程由7位电生理手术例数超过5000的国内外优秀术者轮流担任主讲,通过回顾经典临床病例,从心电图解析、鉴别诊断、导管消融手术步骤等入手,一步步剖析各类电生理手术的要点和难点,帮助学员快速汲取要点精华,提升电生理术者的专业素养。

<<本期主讲>>

施海峰  教授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

刘俊鹏

  病例介绍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7岁,阵发性心悸2年,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Holter示2万次/24h,既往体健。心脏超声等检查无异常。

  病情解析

图1:体表心电图

分步解析:

该图为患者心悸发作时描记,室性早搏呈QRS较窄,和窦性心律形态类似,II、aVF导联直立,III导联负正双向,I、aVL导联直立,aVR导联呈QS型,全部胸前导联QRS波群向上,V1导联呈Rs型,V5、V6无s波,符合His旁室性早搏特点,初步考虑来源于左侧室间隔。

图2:希氏束旁室性心律失常(Parahisian VAs)

分步解析:

His旁VAs的定义:VAs最早起源点毗邻His,能同时记录到His电位或者距离His区域在10mm以内。根据解剖毗邻,希氏束旁VAs可起源于右室流出道下端至三尖瓣环(TA)1-2点连接处,TA右室前、中间隔区域,主动脉窦(RCC、NCC)、主动脉窦以下的左室间隔。上图为垂直斜位组织切片,显示Parahisian区域和相关毗邻结构(RCC、NCC、RA、RV、LV);左下图为Parahisian区域的右侧面(黑点虚线所示),室间隔膜部位于RCC和NCC正下方的小四边形区域,它被三尖瓣间隔小叶所覆盖,并被分为室间和房室间部分;右下图为Parahisian区域的左侧面(黑点虚线所示)。

图3:室早激动标测1

分步解析:

前送消融导管跨过主动脉瓣,行三维重建及室早激动标测,于主动脉瓣瓣下左室间隔,邻近His处(黄点所示)记录室早时局部激动最早,领先体表心电图42ms,窦律时可见His电位。

图4/5/6:鉴别近场/远场希氏束电位

分步解析:

在局部多个位置,以较小的起搏输出(5mA/0.2ms)即可夺获心室,其QRS波形态与窦律时一致,提示为近场希氏束电位,放电消融极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该鉴别方法来自于薛玉梅、欧阳非凡教授等发表在2017年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以较低起搏输出(≦10mA/0.2ms)能夺获希氏束(QRS波形态与窦律时一致),提示为近场His电位,不建议放电消融,以较高起搏输出(>10mA/0.2ms)才能获得与窦律时一致的窄QRS形态时,提示为远场His电位,可放电消融。

图7/8: 室早激动标测3及靶点图

分步解析:

消融导管退至主动脉瓣上,对最早激动点上方RCC内进行激动标测,记录到较早激动点,领先体表心电图32ms,局部无希氏束电位,行冠脉造影提示距离冠脉开口>5mm,尝试放电消融(温控模式50度,功率35W),放电20s内,室早消失,未见AH延长及交界心律,但是观察过程中室早恢复。调高功率至40W,累计放电90s。观察30分钟,室早未恢复,提示消融成功。

E图:RAO和LAO体位显示RCC和消融导管位置,可见消融靶点位于RCC底部,正好位于His导管的前上方。

本例患者虽然是在右侧冠脉窦底部消融成功,但是其形态并非典型的右冠窦起源左室流出道室早的形态,一般而言,主动脉窦部起源室早通常是:下壁导联单向R波,AVL AVR导联负向QS型为主,胸前导联移形早,但通常在V3或之前,V5V6没有S波。有学者报道,AVL/AVR导联R波比值小于1通常提示右冠窦起源室早。本例患者体表心电图不符合典型流出道室早的形态特点,提示在左侧希氏束旁,实际标测结果也是左侧希氏束旁最早。

欧阳教授报道当理想靶点记录到His电位,可采用起搏法明确希氏束范围,以较低起搏输出(≦10mA/0.2ms)能夺获希氏束(QRS波形态与窦律时一致),提示为近场His电位,不建议放电消融,以较高起搏输出(>10mA/0.2ms)才能获得与窦律时一致的窄QRS形态时,提示为远场His电位,可考虑放电消融。因本例患者低电压起搏时就表现出很窄的QRS波群,考虑局部消融传导阻滞的风险很高,所以就选择在毗邻区域尝试消融。

文献报道有无关窦消融右侧希氏束旁早搏,旁道成功的病例较多,但是左侧希氏束旁室早在右窦消融成功的案例较少。本例患者在右冠窦底局部电位在室早时并不领先,以较高能量才能消融成功,提示室早的起源部位并非右冠窦,而是在毗邻部位(左侧希氏束旁),两者之间没有肌束或者传导束连接。

     冠脉窦内消融可采用温控模式或者冷盐水模式,放电10s内室早消失或存在加速现象,提示消融有效,可继续放电30~60s,放电10~15s无反应,提示消融无效,终止放电,调整导管位置;如果出现PR间期延长、交界性心律、RBBB或短暂阻滞时,应立即停止放电。通常需要在不同毗邻位置多点消融,消融后若出现QRS形态轻微变化,提示心律失常的出口改变,说明该消融靶点不理想。

了解希氏束的解剖至关重要,心律失常标测尽可能采取激动标测法,不推荐起搏标测。如果靶点部位离希氏束太近,可以考虑毗邻部位消融。理想的消融靶点:双极电位记录到最早激动+单极电位呈QS型,与最大His电位位点距离超过5mm。

不同解剖位置的消融要点:右室间隔面消融--推荐使用可控弯鞘和反弯法,提高导管到位及稳定性;左室间隔面消融--与右侧相比,希氏束在该区域走行较短,His电位的标测个体差异较大,通常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法消融,亦可采用穿房间隔途径,当采用逆行跨瓣法时,消融导管应打弯呈闭环状进行跨瓣,进入左室后在LAO体位送弯,将消融导管头端指向间隔侧;RCC/NCC消融—无论在RV/LV标测是否满意,在该区域进行标测很有必要,尤其是在RV/LV消融不满意的情况下,右冠状动脉开口定位非常重要,消融靶点应距离冠脉开口>5~10mm,推荐温控模式(50 ℃),从低能量开始(20W),最高至30~40W,消融时伴随阻抗下降8~10Ω。

他山之石

韩冰教授曾经报道过一例类似的病例,亦是起源于希氏束附近的室早,在RCC消融成功,但形态更接近于交界区心律,根据电生理学特点,诊断为终末传导束(Dead-end tract)起源室性早搏。

图9

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在房室和心室-主动脉交界处周围存在一些特殊的心肌细胞。这些细胞属于传导系统的分支成分,远端终止于主动脉瓣下的中央纤维体中,因此称之为“终末传导束”。这些具有电生理活性的“残留细胞”有时会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A图:通过同时记录十二导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消融导管位于RCC,局部能记录到RCC电位)可以发现,窦律时RCC电位位于His电位之后11ms,室早时RCC电位位于His电位之前18ms;室早时的HV间期(38ms)短于窦律时的HV间期(60ms);室早时RCC-V间期(55ms)长于窦律时(48ms)。

B图:起搏位于RCC的消融导管,QRS波形态与室早一致,刺激信号-QRS间期(56ms)等于室早时RCC-QRS间期。

C图:在消融前的窦性心律时记录到RCC电位。

D图在消融后可见RCC电位消失。

本病例诊断终末传导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依据不足:

①RCC未标记到局部分离的电位,缺乏直接证明存在终末传导束的证据;

②左间隔His旁的激动最早。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室早来源于左间隔His旁,在解剖毗邻RCC底部消融,实现消融成功,同时避免了损伤传导系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Han B, Li X-J, Hsia HH. Catheter ablation of arrhythmia from the aortic sinus cusp: the presence of a dead-end tract of the conduction system. Europace. 2013;15(10):1515-1515. doi:10.1093/europace/eut069.

2. Andres Enriquez MD, Carlos Tapias MD, Diego Rodriguez MD, et al. How to Map and Ablate Parahisia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Heart Rhythm. October 2019:1-22. doi:10.1016/j.hrthm.2018.02.028.

3. Xue Y, Zhan X, Wu S, et al. Experimental, Pathologic,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Para-Hisian Region From the Right Ventricle in Dogs and Humans.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7;10(6). doi:10.1161/CIRCEP.116.0052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心律新原创|刘少稳:安全有效-右冠窦消融左前分支近端室早
右冠窦(RCC)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点及导管消融
早读 | 四个病例带你深度剖析室早的导管消融治疗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终末支(RARB) 室早电位特征
【中国原创】左后分支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靶点预测
杨平珍:分支型室速的电生理诊断和导管消融·365医学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