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中医理论的探讨

对中医理论的探讨

截止目前,我们所了解的中医理论,基本上都是各家之言。虽然《黄帝内经》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但也可能当时还有其它的中医经典,只是没有留传下来而已。《黄帝内经》作为后世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是根据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推理出人体的生理变化,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论述,与人体客观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实践第一”的观点,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客观实际出发,归纳出较为正确的中医理论。

据考证,我国古代的天文学起源很早,也很发达。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就有了“地心说”的观念,太阳东升西落,从而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理论经典,其理论基础是古代的五运六气学说。其目的是用五运六气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因此,《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不是来源于中医临证实践,而是来源于五运六气学说。《黄帝内经》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能说完全不对,但与中医临证实践有着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医理论与中医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人体生理中,脾居左,肝居右。《黄帝内经》却讲肝左肺右,肝升肺降,这无论如何解释,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再如“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伤寒六日,厥阴受之。”如此等等。或许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语言,是现代人理解错了。

虽然中医的起源无从考证,但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讲,中医起源于实践,“神农尝百草”、“神农本草经”就是明证。由单味药治病到多味药治病,逐渐形成各种固定的汤剂,这是古代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经方编撰出《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中医药的宝贵财富。

人体左脾右肝,这是可以肯定的。阴阳气血不分左右,这是因为诸脏皆有阴阳气血,诸脏皆有风寒湿热,诸脏皆有升降出入。但是,人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从脏腑功能来讲,肺肝肠是消化、排泄浊气的器官,心脾肾是吸收、固摄清气的器官。因此,人体心脾肾主升,肺肝肠主降。

人体六脏配五行,脾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肠属土,肾属水。为什么肝脾皆属木?这是因为只有木的属性能升能降,树干向上生长,树根向下深入,故脾肝居中焦,脾升肝降,皆属木。

总之,在研究中医理论时,首先要本着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其次要分清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不是“外因决定论”。

在这里,我们引用《矛盾论》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以上是学习研究中医的一点肤浅认识,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吝赐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药物气化理论
辅行诀研究丨五行体用补泻与五行互含药精
学好五运六气是中医临床的必要基础02
2021秋季养生指南
中医看病在于看象
2022年五运六气推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