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津学习感悟

领导力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古城街道教办 刘明举

 

201152下午100,古城街道第二批赴利津县北宋一中学习考察团正式成行,我有幸参与其中。我们一行9人于下午300来到利津县城春江宾馆住下。53日上午730,我们赶早来到了学校,开始了紧张而又愉悦的考察学习生活。

北宋一中在李志欣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推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保障体系。利用短短4年的时间,北宋一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利津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典型经验;2009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李志欣校长被评为“2010年山东省教育新闻人物,被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誉为敢于直面“真教育”的勇士。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北宋一中有一位对教育执着追求的校长,有一支对教育敬业奉献的教师团队,有一个团结、和谐的师生群体。

领导力是学校坚持进行课堂改革的关键。

2007年始,北宋一中提出并实施了作业教学改革。改革初期,学校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于上级领导的不支持,学校改革后教学质量低了怎么办;来自于社会群众的不理解,学校改革后孩子们不要学习了吗;来自于教师团队的不参与,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是照样能够考出好学生吗。这些不支持、不理解、不参与,都没有阻挡住李校长推行“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为了给上级领导、给社会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为了给学校教师做出样板,李校长亲自任教一个班的英语课,亲自践行“零”作业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成绩列同年级同科全市第一名,比本校同科教师平均分高出10多分。

为了在学校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李校长把每一次全体教师会开成专业成长培训会,把校长室办成了思想会客厅。李校长不放弃每一次与教师单独对话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这些机会对学校干部进行培训与引导。李校长采取的措施就是多沟通、借外力、强力推行。渐渐地,学校干部领会了“零”作业课堂改革的真谛,是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的教学法则;学校教师熟悉了课堂改革的环节与步骤,是“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反馈达标”五个环节;学生理解了零作业的真正内涵,是在摈弃书面作业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是让学生从繁杂繁重的无意义的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用更人文、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学生学习的低耗高效
    据李校长介绍,今年暑假期间,北宋一中将在北京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通过商业化操作运行。如果换作我们,谁有这个胆量和气魄?

李校长还特别注意读书、学习,注重对学校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注重对学校工作的提炼与升华,李校长在工作之余,每两周就能在《中国教师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发表文章一篇。这样的敬业精神与工作能力,如果换作我们,能够做到吗?

校长的坚持,换来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改革的成功,更体现的是校长的领导力。

执行力是学校顺利进行课堂改革的根本。

在李校长的积极引导下,学校形成了一支团结、实干的干部团队。北宋一中初中学段只有五名干部,一名副校长、四个年级主任(含六年级),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实施,四个年级主任均上着主科、担任班主任,并分别兼任学校的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师发展主任、教学改革主任等职务,工作量之大勿用多言,但这些领导骨干工作作风扎实,工作雷厉风行,他们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每个年级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亮点与特色,比如:六年级的功劳薄、七年级的班主任批阅班级日志等。在这种工作状态之余,每一位干部还都能坚持每天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管理反思及成长反思,都在积极践行着李校长提出的“多转、多看、多发现问题”的工作方法,都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对教育的执着追求。

在李校长的熏陶下,学校形成了一支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师群体。为了积极挖掘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学校成立了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每周,共同体成员通过开展主题研究,积极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与互动能使教师感知到自己的专业声音,并从其他教师的专业经验叙述中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批判。这样,教师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主动地对自己的工作实践、思想经历和同伴交流的知识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更富成效的教学方法。他们还创立了自己的博客群组教师成长共同体。在组群内,老师们交流思想,交流生活,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幸福。《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分别以做教师教学变革的火车头北宋一中:共同体伴我们成长为题做了介绍。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的成功运作让老师们受到启发,又自发组建了课程开发共同体课堂文化建设共同体等组织,这些民间组织已逐步成为教师自主学习成长的主要研究阵地。学校积极推行的“百家讲坛”,是教师轮流登台展示自我的舞台与阵地,每周有2名教师登台进行展示,展示的主题自定,可以是教学心得、教师感悟,也可以是读书体会、经验交流,老师们积极踊跃,既锻炼了自己,又教育了同事,很有借鉴意义。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换作我们,能够坚持下来吗?

一天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洗涤,感受颇多,先整理一点,仅供自己研究“北宋现象”提供依据。

在北宋一中考察、参观学习两天来,我个人感觉获益匪浅,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思想、做法,值得借鉴、创新为我们所用。北宋一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突破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来自于干部、教师的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劲往改革使,心往发展走。内心深深认识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发展,创新和发展成为北宋一中走向名校、走向成功的秘诀和法宝。无论是高效课堂的构建,还是零作业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文化创新都接触了丰硕的果实,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这个名不转经传的农村学校散发出的泥土气息所吸引,它给人以朴实、浓厚、沉甸甸的感觉。

   主流意识,即责任意识盛行。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行业,注定了不会大富大贵,腰缠万贯。一个拜金主义的人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不会踏踏实实的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北宋一中的干部、教师视工作为自己的己任,只要上级和学校布置的任务会不折不扣的完成,甚至会加班加点,但却从没有任何报酬。学校教学和管理各司其职,分配到人,每位教师会尽心尽力完成学校的规定任务。学校真正实现了扁平式的系统管理,人人参与教学与改革,人人都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建设、成长中。这与李校长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具备适合自己的学校文化、制度、价值取向,才能走在教育的前沿和浪尖,才能成为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激情和梦想,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

  成绩意识深入人心。成绩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根基,是学校发展的晴雨表,没有教学业绩的学校绝不是一个好的学校。学校利用小组学习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凝聚力、竞争力,最近四年北宋一中获得教学成绩优胜单位,中考成绩居利津县同级学校前三甲。结合小组学习开展高效课堂改革,实施零作业下的高效课堂架构,独辟蹊径,站在了学生减负的时代前沿,为素质教育的开展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的胜利,起到里程碑的作用。高效课堂的构建实际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大容量的目标训练,教师课前充足的备课,用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在节约课堂时间的同时,取得了最高效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吃饱”。一句话,跟课堂要效率是课堂改革的硬道理。高效轻负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掷地有声。

   效率意识的准确定位。在北宋一中参观的几天内,未见一名教师闲逛、溜达,没有一名教师上网聊天、购物,尤其是在上大课间时,除了跟操就是活动,无一处扎堆拉呱现象。走近办公室看到的是教师们认真备课、准备模板、批改作业、搞教研。在于一位教师交谈时,他谈到只有按时完成学校的教学进度和任务,才能轻松的离开校园,回家后无所牵挂。我说可以过后查漏补缺,得到的回答却是一天只有六节课的工作时间,完不成就没时间了,任何自习不得占用。我恍然大悟,这就是规范办学行为,课程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功效。这种现象归功于学校决策者坚定不移的执行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和魄力,给我的启示就是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规范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规律。离开了规律,就会倒行逆施,事与愿违。

   大局意识的完美体现。李志新校长谈到,谁有思想谁就是精神领袖,倡导交流、创新、读书。这就肯定会遇到工作方式、方法、认识上的不协调、不一致,甚至争执不下、面红耳赤。校长和同事每当遇到这个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工作”二字,为了工作同志们求同存异、握手言和,心态的平和、无私使他们摈弃前嫌,群策群力,问题迎刃而解。我认识到,面对工作,是责任让我们走到了一起,用责任规范自己的言和行。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雷打不动的在周二上午第四节时间举办百家讲坛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是讲说者,把自己的认识和读书与大家分享,畅所欲言,在浓厚的学术气氛和思想氛围中实现人生又一次成长。我更深深体会到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执行力,有了执行力才有大局。(考虑欠成熟,一己之见)

利津学习感悟之四

   常规管理润物无声。

   在北宋学习的时间里,大课间、社团活动、卫生、纪律、课堂、教研等等,可以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在欢声笑语、张弛有度中学习、思考、前进。常规涵盖了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可以说反应整个学校的精神实质和办学水平。用我们古城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隋永宗的话说,常规积淀特色。我个人更认为常规就是特色,一切水到渠成,教育教学成果自然会瓜熟蒂落。怎样将常规工作做到实处,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北宋一中的管理水平就很值得推敲和借鉴。例如大课间做操,孩子们迅速集结在教学楼前,无打闹、吵嚷,步伐整齐、动作协调,社团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趣味无限,如竹竿舞、呼啦圈、乒乓器、少年拳等,充实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个性得到张扬,本真得到释放。感受最深的是每当大课间结束时,老师的讲解和点评,对其中的问题及时指出,好的班级和做法及时表扬、鼓励,使大课间成为名副其实的快乐天堂。他们的自习纪律和高效是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式已经适应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汲取和游荡,没有固定的作业,没有老师的课上指导,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扰乱课堂纪律、打闹嬉戏,全部在认真复习、拓展。这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教师的管理智慧。

   文化底蕴涓涓细流。

   教师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双重的个体。传播的过程需要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细致严谨的态度;一个教师没有积蓄、没有内涵就称不上文化的载体,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北宋一中,教师读书蔚然成风,教师成长、学习共同体以不同形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教师个人涵养极大丰富,教学水平迅速提升,教育理念重新洗牌。在我学习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是不是简单的发动、宣传而已?人人知道读书好,读书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但却总是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学生的时候振振有辞、旁征博引,对待自己确是宽大处理、和尚心理,终身学习观念淡薄,职业倦怠强烈,过渡依赖原始积累,长此以往教师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真知的躯壳,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天性,无异于朽木与死水。我认为要想激发教师的读书欲望、斩断愚昧腐朽的惯性思维,就要培养教师的敬业意识,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师道,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扪心自问你的知识和理解力比你的学生强多少,我的切身感受就是班级里的第一名一般思维要比我们活跃,只不过孩子们的综合运用不是很成熟。当然不如学生的老师固然允许和存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亡羊补牢仍然不补,带着一副假面具,道貌岸然的站在七尺讲台之上,还有什么师道尊严、人格魅力可言呢?只有让智慧流动起来,用知识宝藏武装自己。

   人本艺术淋漓尽致。

   在与李校长几次交流中得知,学校改革伊始原本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学校教师的思想状态和认识甚是糟糕,对学校的发展形成难以突破的瓶颈。李校长革故鼎新,乘风破浪,在迷途中寻找出路,首次想到的是改革的定位:以人为本,从教师的价值取向入手,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劳永逸。如在科研改革时,他首先物色带头人,他找到了李德刚老师,因为李老师擅长写作。接着,在李老师的带动下,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参与了成长志愿队。在团队内他们互促共进,解难攻疑,改变了教师贫乏的思想状态,在思想的聚餐中,孕育了新的生命力。学校有一位中层干部不负责,甚至持相悖意见,李校长认真开导,红脸不红口,反复找机会谈话,真心实意为其引领专业成长,最终云开雾散,该教师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还被评为省级创新个人。在人本的指导下,让教师的工作和奉献变得更加主动,循序渐进就会形成一种自觉文化,这乃管理艺术之上极。同时北宋一中的零作业下的减负更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法则,更是以生为本的完美体现。改变过去的题海战术,变低效为高效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精神,向课堂要成绩。把自习时间真正留给学生,利用学习模板,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深度挖掘。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北宋一中学习体会之三:小组合作学习探与讨

----一次分析会引发的思考

     北洛初中 李向进

55上午,明举主任和我一起参加了北宋一中九年级质量分析会议,会议由李志欣校长主持,先由5名教师谈了教学困惑,然后我针对教师的困惑谈了自己的看法,会议务实而又朴实。

5位教师谈到六个问题,问题之一是:优秀率偏低,优生存在弱科现象。我猜测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否与小组学习的建立方法和评价有关系。

学校的小组是这样建立的。把全班分解成实力均等的若干4人小组,组内4人按实力编号为1234号,学校班级按小组进行各项积分评比。这种分法和评比调动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1号同学主动对4号同学进行帮助,2号同学主动对3号同学进行帮助,小组能够整体提高,学校一个月对小组进行一次表彰平均价,加上学校白天每天有2节自习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仔细思考,这种分组评价方法可能存在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一个小组人数太少,班级内部小组又多,较难实现分组公平,可能存在分组的不公平性(虽然对小组有进步奖),这样可能挫伤实力较差小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优生被分配到不同小组,很大程度上会由于竞争使得优生合作的机会减少,他们又背负一定的“负担”,不能开拓进取,创造性学习,因而可能会导致优秀率降低。

十几年来,自己断断续续对小组学习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分组方法是:先把一个班级分为AB两个实力均等的大组,再在这两个大组内划分势力均等的8人小组,最后在8人组内再分4人小组。以下方法基本如上所述。

在座次安排上把优生集中放在中心位置形成学习共同体,辐射四周。

反思自己小组学习没有生命力:没有形成文化氛围,也就缺少风气;缺少小组长建设力度;缺少应有的激励;缺少坚持;缺少小组管理机制。

要为小组学习注入生机,就要从能够改起的地方改起,从能够研究的地方努力,认真实践,不断创新,致力探索。

总之,小组学习需要全员参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站在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说,小组学习可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期待每位教师都能投身小组文化建设,让小组学习成为文化,为振兴古城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丰平校长谈271高效课堂模式
“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不和课堂结合 素质教育就永远是空的——访内蒙古翁牛特旗教育局局长刘志宏 - 中国教师报(h...
策动深度学习的整体性变革
安徽阜阳:阜南一初教育共同体“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