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书人与扇子
 


1.说书人的道具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去世,评书艺术的一个时代过去了。


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曾吸引过无数听众。



电台那头,评书艺人一块醒木一把折扇,忽而刀光剑影,忽而鼓角铮鸣,似有说不尽的盛衰兴亡,道不完的聚合离散。


电台这头,听众的情绪也是随之忽高忽低,听到岳飞朱仙镇大捷,则欢呼雀跃;听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便长吁短叹。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林嗣环《口技》


无论是相声、评书、还是口技,民间街头的说唱艺术总离不开折扇这一道具,扇子攥在手里是刀,双手平举是枪,展开是信,握住是笔,灵活多变。


2.说书人与扇子


单田芳老师分享过一个说书人与扇子结缘的故事:


说书人周道清一日正从桥上经过,忽遇乾隆皇帝在众朝臣簇拥下巡幸到此也要过桥,慌忙跳到桥下俯伏让道。


乾隆缓步上桥抬眼望去见岸柳江花、绿波清风,顿觉心旷神怡、逸兴遄飞,便口拈一诀:“朕在桥上望八方,”刚说一句,下面一句尚未想起,情急之下只得顺口念道“八方八方八八方”并要臣下对来。


众臣一听始觉此联有失风雅与皇上文采颇不相称,但谁敢指斥。继而又觉要工对此联也非易事,故良久无人应答。此时桥下周先生已跪得腿酸,见无人应对,便抖胆念道:“民在桥下拜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一听,龙心大悦,连称对得好,对得好,众臣也附和称赞不已。皇上亲自下桥以手相搀,十分赏识。听说是说书先生,便笑道:“先生既有此才,何不随朕入朝为官,也好与朕早晚切磋。”


周先生连忙施礼辞道:“谢皇上垂爱,只是小民闲云野鹤,散淡惯了,怕是难以消受宫中富贵,还望万岁见谅。”乾隆见此人不愿领情做官,虽有二分不快,却也暗存两分佩服。便又道:“先生既不愿做官,朕便赏你纹银八百,何如?”周先生又一揖到地辞道:“小民无寸功于国,岂敢擅叼皇恩。况小民四海为家,无牵无挂,一人饱食,全家无虞,要许多银两何用,留作皇上辅国济民岂不是好。”


皇上一听早已忘了“违君命,即死罪”的戒律,又惊又喜,但却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周先生不慌不忙指着乾隆手上的纸扇子道:“皇上既欲赏民以物,可否将手中扇子赐予小民?”


乾隆听罢,放声笑道:“区区纸扇,何足惜哉。不过朕要给先生写上几个字,以为纪念。”说毕侍从忙洗笔磨墨,皇上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


上写道“江南一老叟,与朕是好友。给官官不做,给银银不收。特送扇一把,相伴四海游。遇州州接待,过府府挽留。有谁敢怠慢,定取项上头。——乾隆亲题。”此扇俨然铁券丹书耳。


自此之后但凡说书人无不持扇一把,一为附庸风雅,二为护身之符,出处即此也。


3.非遗传承


文学评论家孙郁曾评论单田芳的评书:“通俗而不庸俗,广博而不浅薄,有时苍凉悲苦,但善意绵绵,如日光流泻”。


多少人生命的内存里,录下了那特别具有沧桑感的声音。他是新中国第一个把忠孝节义深入人心的曲艺家,也可能是最后一个。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评书大概都是讲久远的历史。单田芳评书的题材面非常广泛,既有历史题材的比如《隋唐演义》,也有现当代题材的,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说过《地道战》《地雷战》。


单老之前在接受采访时承认:


“了解最新的时事,对我说书也有帮助,随时都可以把一些最新的东西加进去。这样,我虽然说的是老书,但是老瓶装的是新酒,观众听着不觉得陈旧,就有生命力。”



评书传奇终结于2018年9月11日,单老没有传人。


生前,他曾说过:“同行一盘散沙,很少交流”,“评书后继无人,实在愁人”。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单老的评书,就此将成为历史,上帝带走了他,而他也许是带走了一个时代。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斯人长已矣,耳边继续响彻着单老独特的嗓音“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折扇一收,惊堂木一拍,下回分解又在何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上云龙山的笑话
老扬州传说2:神算子
草台子评书
诗词趣话4 黄河远上白云间
茶馆评书,一茶、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大师给乾隆算命,大清有800年国运,你能活到80岁,乾隆: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