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编者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副产物和产品,绝大多数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严重威胁职工的生命安全。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和防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危险化学品的伤害。

 

   1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如硫化氢有毒,可致人死亡,汽油易燃,硝酸有强烈腐蚀性。这些均属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事故回放——

   印度博帕尔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导致12.5万人中毒,其中6495人死亡,5万人终身受害。

   开县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某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罗家16H”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而出,导致243人中毒死亡。

   2 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

   危险化学品的品种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国家标准,从下列危险和危害特性类别中确定:

   2.1  物理危险

   爆炸物,易燃气体,气溶胶(又称气雾剂),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物。

   2.2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道或皮肤致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吸入危害。

   2.3  环境危害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危害臭氧层。

   3 必须了解的几个概念

   3.1  编号

   UN编号 是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对危险货物制订的编号,如硫化氢为1053。

   CAS号 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物质登录的检索服务号,该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如硫化氢的编号为7783-06-4,苯的编号为71-43-2。一种化学物质往往有多个名称,而CAS号是某种物质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可用来判定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的信息。

   3.2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一般危险化学品是气体、蒸气时,以空气=1为标准,如一氧化碳为0.97,氯气为2.45;危险化学品是液体或液化气体时,以水=1为标准,如液氯为1.47,苯为0.8787,乙酸为1.05。

   危险化学品有了相对密度这个指标,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可以考虑如何进行。如要把一氧化碳从密闭的房间中排出,由于它的密度比空气小(即它比空气轻),排风口应设在房间的上部;而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即它比空气重),故排风口应设在房间的底部。苯的密度比水小(即它比水轻),苯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苯漂在水面上到处漂流,会扩大火情。

   3.3  闪点

   又称闪燃点,是衡量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在闪点温度,液体蒸发较慢,表面上积累的蒸气遇火瞬间即已燃尽,而新蒸发的蒸汽还来不及补充,所以不能持续燃烧。当温度升高至超过闪点一定温度时,液体蒸发出的蒸汽在点燃后足以维持持续燃烧,能维持液体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着火点(燃点)。闪点是评价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3.4 自燃温度

   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可燃物质不需火源的直接作用就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

   3.5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指一种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汽(如乙醇、苯、汽油的蒸汽)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如一氧化碳的爆炸下限为12.5%,爆炸上限为74.2%。

   浓度低于或高于此范围不会发生爆炸。当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不会发生爆炸,但能持续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就越大。爆炸极限低,泄漏出少量的气体就能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引起爆炸;爆炸极限高,可燃气体系统中混入少量空气或氧气就具备了爆炸的条件。

   4 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

   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

   通过暴露在外皮肤的吸收进入体内;

   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5 个人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危险化学品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呼吸器、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案例:检修公司施工人员在更换废碱罐V-602至废碱泵P-602之间阀门,当施工人员将阀门两端螺栓全部卸下用撬棒撬开法兰时,由于未佩戴防护眼镜,喷出的废碱液将施工人员右眼灼伤。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安工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全随行】《新入厂员工安全生产培训》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清华爆炸真相查明,这些危险化学品知识一定要知道!
危险化学品的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分类说明
化工企业安全培训用知识考题(第三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