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乐让我们远离疾病

                     音乐让我们远离疾病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感情的艺术,它对人的情绪乃至心灵世界能产生一种比其他艺术更为强烈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音乐治疗就是运用这一“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性,让患者通过接触音乐后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古老的音乐治疗在近百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以独具魅力的治疗方式,显著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在这里,让我们走进音疗的世界,以崭新的角度重新领悟音乐。
  
  音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早在尧帝时代,有一首描绘山川、溪谷的乐曲《大章》,大多数人听了这首曲子后都能心平气和,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争端,这就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首乐曲。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已经非常久远。
 
  音乐对人的心理、生理乃至举止行为方面能产生多种影响。在心理作用方面,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而旋律优美的乐曲则能使人情绪安静和轻松愉快。在生理作用方面,音乐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和其他人体器官。节奏鲜明的强烈音乐,能振奋身心,使心跳加快、肌肉紧绷,而节奏变化少、旋律缓慢、轻柔的音乐,则能起松弛和催眠作用。由于旋律的快慢、音响的强弱等情况的不同,音乐可表现出兴奋、镇静、降压、情绪调节等不同的效果。音乐能改善和加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边缘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好地调节和控制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使人忘却烦恼、增进食欲、消除忧郁、减轻疲劳。美好的乐章对人的异常情绪和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听音乐可以延缓衰老过程。国外医学家曾对19世纪末以来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寿命进行统计,发现音乐指挥与大部分弦乐器演奏家的寿命都高于普通人平均寿命,证明了音乐对人体的益处,并发现音乐对许多老年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一些大医院的精神科运用音乐治疗多种老年精神疾患,取得良好效果。健康的老年人经常有选择地听听音乐,能引起愉快的回忆,使心灵安宁乎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音乐何以疗疾
  
  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可唤醒人们潜在的心理过程,增强自我升华的情绪,使人格更趋于完善,达到超然忘我的境地。这种治病的过程,当然也是通过心理、生理两个途径实现的。虽然两方面往往同时起作用,但在功能上有所侧重,以生理作用为主的治疗,多是利用音乐的物理特性。例如以一种节奏强烈的音乐直接作用于耳鼓、颅腔、胸腔、腹腔或其他肢体组织,以刺激、诱导、调节病变器官的功能。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产生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共振现象,起到一种微妙的细胞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人体各系统功能。以心理为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或表演去影响受疗者的情绪,引起有益的联想,激发压抑的感情,以至改变受疗者的举止行为,增强自信心和乐观精神等。这种治疗要善于利用音乐的气氛性、描写性、色彩性和抒情性,以便获得良好的气氛。
  
  音乐治疗的形式
  
  音乐治疗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欣赏、演唱、演奏、学习某种乐器、与治疗医生交流活动等不同方式取得疗效,也可通过音乐电疗,配合体操、舞蹈等形式,使之结合发挥作用。音乐的治疗形式,人体可以分为被动疗法、主动疗法、音乐电疗、五音治疗四种。
  
  被动疗法
  
  被动疗法是患者通过听音乐达到治疗目的一种疗法。被动疗法在现代音乐治疗中最普遍。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一些医院中,内科、外科、精神科、口腔科、产科等都进行了临床实验,其中精神科应用最为普遍。在早期的音乐治疗中,医生与音乐家们精选各类音乐分别对易怒、抑郁、精神麻木、精神紊乱、剧烈悲哀、变态心理、精神紧张引起的头痛、消化功能紊乱、高血压等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在外科手术与电疗过程中播放音乐,能使病人减少心理紧张。手术后的病人,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加快恢复。
 
  被动疗法需要有宁静的环境及高质量的音响设备。如果是专用音乐治疗室,则要配备舒适的座椅、素雅的陈设,或配以大自然风光的布景及柔和、可调的灯光。音乐的播放可以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被动治疗的曲目一般由医生选出,医生在制订治疗计划以前要对患者进行音乐欣赏的指导,并根据习惯进行分组,选择有针对性的曲目进行治疗。
  
  主动疗法和交流疗法
  
  主动疗法,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活动,是以治疗为目的的音乐教育、学习、排练和表演活动。我国古代采取主动疗法治愈精神疾病的典型事例不少,例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自述:“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段文中记载了一个以音乐治疗抑郁症的典型事例。从这里,我们得到充分启示:让抑郁症患者自己演奏乐曲,充分地抒发感情,并增加与周围人们的交往,往往会使他们愉快和健康。对于精神疾患的治疗,目前越来越多地采用主动疗法。尤其在国外许多地方的精神病院中都设有音乐治疗室,备有钢琴及其他通俗的乐器,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类编组,把他们组织成小乐队,为他们选择针对性的曲目并进行指导。通过患者自己学习、表演活动以取得疗效。
  
  交流疗法可以说是主动疗法的特殊形式,它还带有被动疗法的成分。在对弱智儿童、儿童孤独症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障碍疾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疗效。这些病人难以进行音乐活动,所以医生一方面教他们唱简单的歌曲,一方面即兴地为他们伴奏或编些简单的动作,必要时配合跑、跳等动作,使他们感兴趣。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大多数患者情绪得到改善,思想也能集中,出现一些平时达不到的反应。
  
  音乐电疗
  
  音乐电疗是音乐的治疗与电疗相结合的形式,是通过音乐电疗机将音乐电信号转换成电流,电流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电极使电流与音乐同步作用于身体的音乐治疗方法。音乐电疗在当前已较普及,许多医院和门诊已购置了音疗机。音疗机的发展将趋向小型化,音乐电疗从医院和门诊部走向家庭和办公室,音乐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更加密切。
 
  音乐电疗对急慢性肌肉损伤、神经痛、肌肉萎缩、近视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其他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例如济南某疗养院曾以音乐电疗治疗脑血栓后遗症370多例,有38%症状消失,总有效率达95%以上。
  
  五音音乐疗法
  
  五音音乐治疗是以中医五音理论为指导的民族传统音乐治疗形式。从音乐治疗学的角度上说,中医的巨大贡献就是指出了五种调式的本性与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五脏、五志的联系。《素问》中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应也”。这里所谓相应,并非简单的声波共振现象。《素问》还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之音可以意识。”这里就比较清楚地说出了五脏之音是通过意识活动而获得的,也说明把五音作为五种调式音乐来解释的合理性。
 
  在中医的五音论述中,提出的是角、徵、宫、商、羽五个阶名,有时还区分出正、少、太三类,即平气的正角、正徵、正宫、正商、正羽,不及的少角、少徵、少宫、少商、少羽以及太过的太角、太徵、太宫、太商、太羽。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音乐分两个步骤:第一,按病症发生的脏腑、经络以及五行生克关系选择相应的调式。第二,按中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和亢承制法选用太类、少类等不同类的音乐。其中少类用于补,太类用于泻,而正类居两者之间,可以调节阴阳。
 
  作为五音音乐治疗中的形式之一,音乐导引(又称音乐气功)具有深远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通过音乐的诱导,帮助练功者较快地排除杂念,达到人静的境界。在音乐背景下的这种特殊心境,既清醒又与外界隔断联系,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内分泌,并避免了外界各种不良刺激,从而起到了除病养身的作用。
  
  音乐处方的选择
  
  在实施治疗时重要的是如何选用音乐,包括改编和创作有针对性的音乐素材。能否正确选出治疗音乐并灵活使用音乐是音乐医生治疗水平的标志。选曲时一般根据同质原理和异质原理来选择。同质原理就是所采用的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风格、感情等方面都要与受疗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一致,符合他的欣赏习惯,能引起共鸣。异质原理则不然,在选用音乐时还有正引导与负引导之区别,正引导是以音乐引起生理、心理的良性反应,向健康方向引导,如对焦虑、失眠者用轻柔、宁静的音乐,对精神抑郁者用明朗、欢快的音乐。负引导则与此相反,它是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有时以“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的辨证道理去选用音乐,这些有关音乐治疗学的问题,其研究基础是音乐生理学和音乐心理学。
 
  实施音乐疗法,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兴趣爱好、职业特点、民族、地域、文化背景、欣赏水平等因素而选择乐曲。以下介绍几种经过多次临床验证取得良好疗效的音乐处方,供患者治疗时选择参考。
 
  1、情绪不安,焦虑症:宜听舒缓、意象广阔的巴赫幻想曲与赋格曲、《g小调弥撒曲》、《画中游》、《无锡景》《彝族舞曲》、《梅花三弄》,而达到安抚情绪、放松的目的。
 
  2、抑郁症:宜听有忧郁感受的音乐,如莫扎特第40交响曲、西贝柳斯《悲痛圆舞曲》、格什文《蓝色狂想曲》,当音乐在患者的心灵中荡涤过后,自然会慢慢除去忧郁之疾。
 
  3、失眠:宜听节奏舒缓、轻柔的音乐,如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德彪西《钢琴之波》、《蓝色多瑙河》、《二泉映月》、《烛影摇红》、《平湖秋月》。这样的音乐可使患者放松、平静下来,消除烦躁的情绪,为患者造成甜美人梦的氛围。
 
  4。神经衰弱:宜听舒展优美、轻松流畅的音乐,如《溜冰圆舞曲》、《春之声》、《多瑙河之波》、《蓝色多瑙河》。
 
  5、原发性初期高血压:宜听抒情音乐,如巴赫《d小调小提琴》、《f小调弥撒曲》、《马车夫之歌》、《沙滩》、《玛依拉》、《良宵》、《汉宫秋月》、《江河水》,可使血压下降10~20mmHg。
 
  6、情绪烦躁: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如一些古典慢板音乐《塞上曲》、《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
 
  7、神经性厌食:宜听《花好月圆》、《欢乐舞曲》。
 
  8、悲观失望:宜听雄伟、豪放和令人振奋的音乐,如《英雄交响曲》、《第二悲伤交响曲》,乐曲中充满坚定的力量,鼓舞患者树立信心,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9。疼痛:温和的音乐能提高痛阈,犹如止痛药一样,兴奋性音乐可分散注意力,也可镇痛。
 
  10、帕金森氏病、中风:节奏强烈、鼓点分明的音乐可以加快运动控制和技巧复苏,肌肉活动的能力得到改善,使患者步态、活动向好的趋势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强迫症的音乐疗法
《心理健康与中医音乐保健》课件文字资料(二)
每天用音乐做一事竟能治大病(1)
中医五行音乐治疗
解密《黄帝内经》失传已久的“五音疗法”!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音乐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