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律与数学·三分损益法
关于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行之说,中国很早就有表述,部分如下表所示。
东汉以前的典籍所记录之五音

五音又称五声,是最古之音阶,“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
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客》中将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根据中国最早之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而在声韵学上,宫、商、角、徵、羽,分别与喉、齿、牙、舌、唇之不同发音部位相匹配。(南朝·梁)顾野王之《玉篇》卷末附“沙门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以及北宋官修之《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丘雍等编撰)卷末所附之“辨音五字法”,都是这种分法。前者分为喉、舌、牙、齿、唇,所谓自内向外;后者分为唇、舌、齿、牙、喉,所谓自外向内。戏曲演员准确地掌握了五音之部位,再配合“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之运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确,称为五音俱全,否则为五音不全。
显然,在乐器表达上,仅有五音是不够的,因此古人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音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之半音,这就是十二律,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处于奇数位之六律称阳律,处于偶数位之六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被称为“律吕”。《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记载: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
比《吕氏春秋》成书较早之《管子》,由稷下学派之弟子们在公元前四世纪编纂完成。此书因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年)而取名,一则因管仲曾是齐桓公时之名臣,二则因书中收录了许多管仲时代之材料。
《管子·地员》总结了和声规律,阐述了标准调音频率,具体记载了三分损益法,但纯粹是文字性描述,用现代代数语言翻译出来,可归纳如下(公式较多,还是贴图吧)

如此,从宫音开始,可定出所有五音,中间两次乘以4/3,两次乘以2/3,为使每次乘积仍是整数,就必须要求起始选定的数能被整除。显然,能满足该要求之最小整数为81,就这是音起始数选为81之原因。

其实81、108、72、96、64这些数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其比例关系则至关重要。将其统一在一张表中,与现代音律名称配对,则一目了然,如下表所示。

五音之对应数与比例关列

可见,宫与徵之比值为3:4,其现代意义为:宫音震动频率与徵音震动频率之比值为3:4,现代音律称之为纯四度,其他类推;而16:27≈3:5表示由《管子·地》中三分损益法所计算之比值16:27与现代定调法所规定之比值3:5稍有差异。简单计算可知

不难看出,这两个比值之相对差异本身就是非常玄妙的,它是个无限循环小数,而且从0到9按递增顺序循环。
为了对照,在此给出更完整之频率比值,如下表所示。
音程频率与最简整数比

其中基音a1的频率为440Hz,表示a1是由琴弦每秒钟振动440次时产生之音高(于1834年在德国司徒嘉特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所确定)。中国古人在数千年前采用弦长之比值,西方人后来改为弦之振动频率比,两者之间除了时间上有先后外,并无本质性之差异。此外,若要徒手测量,把握弦长显然比把握弦之振动频率要容易得多。但由于现代科技发达,测量频率比测量长度更为可靠。这是因为对电子仪器而言,振动频率更容易捕捉,但弦由于无法摆脱重力作用,长度便难以测得高精度值。
后来,《吕氏春秋·音律》改进了《管子·地》之方法,提出:
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之一分以下生。
其中,“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即表示加上原先之三分之一倍,即乘以三分之四;同理,“三分所生去之一分以下生”表示乘以三分之二。根据现代数学原理来解释,即以作为起始数,“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产生81,得到第一律“黄钟”;依次递推,可得完整之十二律。之所以一开始采用,是为了在乘以三分之四后可得黄钟率81,如此则可以与《管子·地员》保持一致。程贞一在其著作《黄钟大吕——古代中国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中将这一过程画成一幅递推图,如下图所示。
《吕氏春秋·音律》改进之三分损益法
简单计算可知,起始数与终止数在经历了十二次“损益”后,仍相差不大。
约从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音律学界最主要的研究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最大音差

即怎样将其均分到八度音律上。程贞一认为,中国战国时期之三分损益法不但利用了五度生律,也利用了八度生律,建立了上下(益损)之相生原理,允许生律途径之选择,操纵导生律音之八度范围。由此可保证所得音阶之各音律,最终定位在同一个八度内,成功地避免了在三分损益十二律中出现最大音差。可见,三分损益法比同时代西方人之音乐理论不但丰富得多,且非常超前。
至于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并没有给出生律公式,且根据古今中外某些学者之研究表明,毕达哥拉斯本人有可能是抄袭了古东方之成果并将之据为己有。柏拉图(Plato,约前427-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等一些古希腊学者,都明文记载毕达哥拉斯曾游学东方。这里的东方虽然并不是指中国,但很可能也有辗转相传之存在性。

另外,法国传教士、汉学家德明(J.J.M.Amiot,1718-1793年)于1776年在巴黎发表《Mémoriesur la Musique des Chinis tant anciens que modernes》(《中国古今音乐考》,该书1780年被收入Mg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lessciences, les arts, les moeus, les usages, etc. des Chi-nois, par lesmissionnaires de Pekin(《北京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科学、艺术、风俗、习惯的论文集》)第六卷。),其中记载:
I’Heptachorde des Grecs anciens, la lyre de pythagore, son inversiondes tétrachordes diatoniques, et la formation de songrand système, sont autant de larcins faits aux Chinoisdu premier ge.
译文: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竖琴之七声音阶,它由四度音列转换之完全音阶,以及其整个音阶体系,多半是从早期中国抄袭过去的。
显然,这一说法西方人难以接受,即便希腊人能接受,其他欧洲人也不会接受。因此,钱德明之论文一经发表,便遭来欧洲人之反驳甚至谩骂。
在湖北随州出土之曾侯乙墓中,陪葬的编钟、瑟等乐器,充分说明了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就形成了很完备的弦乐理论。相关专家们一致认为,弦乐器从产生到形成完备之理论,至少需要三四百年之时间,这说明,中国弦乐器理论之产生时间有可能早至西周之前。而此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及其祖师爷毕达哥拉斯本人还远远没有出生。此外,一些正史、野史与小说家言都有关于周文王(在公元前11世纪)调理古琴之记载。但由于中国古代之文字系统极其发达,而古人似乎也很喜欢采用意象手法来描述一些数学思想,这就使得古代之记载文字艰深难懂,故不易被后世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题
古代的“黄钟律管”调律器
【沙龙感悟】牛角尖!五音十二律与运气之间的解读
易学杂谈之廿四:音乐和历法有啥关系
宁静致易群《五音和五行之间运算》
借助力学概念学一点音乐知识:律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