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川归海的上海面点


(黄鱼蛋皮鲜肉小馄饨)

如果我们将时间拉回到一个半世纪前,就会发现上海的餐饮市场上没有多少本土小吃。很长时间里,上海是作为一个江南较为富庶的县城享受着苏州、杭州等城市的商业辐射。如果有所谓小吃的话,也打上了农耕社会的鲜明印记,散发着川沙一带的乡土气息,逢熟吃熟,节令性强,是作为温饱型生活的补充与点缀存在于民间的。小吃成规模进入流通领域,是上海开埠后,逐渐演变成一座国际化的移民城市的事情。

当然,上海地处长江以南,不能不受稻米文化的深刻影响,许多小吃都以大米为食材,比如粽子、汤圆、擂沙圆、糜饭饼、年糕、粢饭和粢饭糕,以及兴旺如钟鸣鼎食之家的苏式糕团,但面食在上海也大有市场。

提及面点,首推包子家族——在上海方言中,无论有馅无馅,一律叫“馒头”,上海人对菜馒头有所偏爱,大口吃不算难看,如果青菜馅心里又加了香干或香菇,风味更佳。还有一种干菜包,是从扬州引进的,我看实际上就是把绍兴的霉干菜蒸肉精细化后再裹进包子里,吃起来乡情可亲。

烧卖也用笼屉蒸的,上海人做烧卖,收口处特别精细,像一朵盛开的小花,但纯肉的不如拌了糯米的软糯润滑。还有一种翡翠烧卖,用青菜泥入馅,甜到你浑身颤抖,南京秦淮河边上的茶楼至今还有供应,据说过去吸食鸦片的人嘴巴苦,就要这种甜食调和。扬州早点中有一款三丁烧卖,是三丁包的变种,现在也登陆上海了,遇见了不妨尝一个。

小笼馒头,以南翔馒头店为头牌。这家店快满一百岁啦,早年从嘉定南翔杀进上海城隍庙九曲桥边的一座茶楼,取名长兴楼。现在还沿袭“古法”,做馅心的夹心肉和肉冻都很讲究,馒头收口要打十几个裥,形如鲫鱼口,到了秋天,还会推出蟹粉小笼和蟹黄小笼。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华时来上海游访城隍庙,途经南翔馒头店时,为点心师的熟练操作所吸引,在窗外看了许久。平时,这家店真是吃客盈门,店堂里坐不下,就坐在门口的廊檐下,活生生地构成了一幅世俗风情图。

与小笼馒头堪称同门兄弟的是汤包,大同小异的是汤包在底下收口,面上是光溜溜的,然后跟一碗清汤一起上桌。老吃客们吃起来喜欢将汤包浸入汤内,据说味道更佳。以前金陵东路上有家天香斋,汤包做得皮薄馅足,汤是从肉松厂来的,满满一壶放在店堂里随便客人添加。

灌汤包大约是汤包的升级版,尤以淮扬点心店里的出品最好,而现在城隍庙里几乎每家店都在叫卖。灌汤包连笼上桌时不能挟了就吃,须用麦管插进鲫鱼口,吸了肉汤,再以皮子蘸着拌有姜丝的米醋吃。将灌汤包从笼屉转移到盆子是需要技巧的,用筷子挟一定会弄破皮子。我在靖江吃灌汤包时,领教了服务小姐的超炫本领,只见她们三根手指捏起一只包子,迅速一翻,包子就到了掌心,再一翻,就落雪无痕地放在客人盆子里,如此,包子的皮才不会破碎。

同是馒头,还有煎的,那就是上海人情有独钟的生煎馒头。以生煎驰名的有萝春阁和大壶春。那个萝春阁,最早是上海滩的“滑头商人”黄楚九盘下别人的铺子后经营成名的。开在四川路上的大壶春生煎也是不错的,1949年外滩一带银行发生挤兑黄金风潮时,与中央银行一街之隔的大壶春生意极好,那里的小伙计趁机做成几笔黄金生意,居然也捞到一点小外快。这是曾在大壶春里吃过萝卜干饭的一个老前辈告诉我的。

与生煎比肩的是锅贴,不同之处在于生煎是发面,形似水饺的锅贴用的是硬面,也叫呆面,面团不发酵,成熟后更有嚼劲。如果馅心拌得用心,一口咬破,里面的肉汁是会喷出来的。千万小心了,别把同桌的吃客衣服弄脏了。

 

(肉丝两面黄)

 

蟹壳黄、黄桥烧饼、梅花糕、海棠糕都是烘烤的干点,海棠糕制作起来相当麻烦,一套十几斤重的铜模在老师傅手里翻来覆去累得够呛,现烘现卖,价廉物美,我看到路边小店有卖海棠糕,必定要买来吃,一是怀旧,二是给厨师一点鼓励。

蟹壳黄呈椭圆形,面上洒满芝麻,有甜咸两种馅心,外表烘得很脆,老年人在下午佐茶,一流。黄桥烧饼也能见到,同为椭圆,却无馅,比较敦实,传递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据说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在江北一带打游击时,当地老百姓就拿这种烧饼支援过子弟兵。

自然,在大众化的面点中,大饼油条是永远的情人,它们总是成双作对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给上海市民的寒素生活无限的体贴与关爱。而且它们没有艳遇,也没有绯闻,不离不弃,堪为模范。

过去的大饼摊,到下午还会做一两炉老虎脚爪,师傅在一团面上用刀开出等分的三刀,六角形略似老虎的脚爪,稍稍掰开,刷上饴糖水,在小缸炉里烘得焦黄香脆。正宗的老虎脚爪外脆里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它承担着消闲的使命,也是石库门里的一点亮色。今天上海市民吃老虎脚爪,多半是出于怀旧,为了唤醒童年的味觉记忆。王家沙为了满足市民怀旧的需要,前几年重新开卖老虎脚爪,但面粉里加奶粉以增加香味,真是画蛇添足。

 

(奎元馆的虾爆鳝面)

 

湿的面点中,上海市民最爱鲜肉小馄饨,过去如乔家栅、王家沙这类老字号里,小馄饨的皮子是手工推的,极薄,半透明,划一根火柴可以将皮子点燃。以这样的皮子裹了肉馅,里面留了一点虚空,可以看到淡红色的馅心,很可爱。入锅后立刻捞起,盛在汤碗里,再洒上些许蛋皮丝和葱花,红的绿的黄的都有了。又因为馄饨似十几尾金鱼一般在碗中摇头摆尾,故而也称为“绉纱小馄饨”。

在物质供应紧张的年代,上海小吃店里一碗小馄饨一角两分,外加粮票半两,北方人看到上海居然有半两粮票流通于市,一时大惊小怪,甚至认为上海人小气。其实这正是上海人善于打理生活的证明,半两粮票也能做出如此美味的小吃,不就是生活的艺术吗?

小馄饨的哥哥就是大馄饨,这在上海是相当家常的,家家会做,馅心无非是菜肉、纯肉、三鲜等,上海人偏爱菜肉,春天荠菜上市,荠菜焯水后剁碎,再加几瓣青菜叶可增加水分,绝对是一大享受。在石库门弄堂里吃馄饨也算改善伙食了,所以一家包了馄饨后,会分送左邻右舍,热气腾腾的场面相当温馨。

作为面点中的大宗,面条给平民的生活以莫大的慰藉。但从烹饪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一介寒士的阳春面还是小家碧玉的三虾面,甚至大家闺秀的鲍翅面,其实都是对中国饮食文化中“水如何与小麦粉鱼水情深而又壁垒分明”这一哲学命题的完美诠释。从操作层面说,将面条扔进沸水锅里一煮,熟后捞起就成了,但要做得出色,绝非易事,因为身后是中国的哲学。

 

(夏面馆的蟹粉拌面)

 

在上海这个八面来风的大城市,“面条人口”是几乎是全覆盖的。传统的面,如今被兢兢业业地保存下来,时尚的面,比如日式味千拉面和意式海鲜拌面等,正在轰轰烈烈地涌入。上海的面,正呈现百家争鸣、八面玲珑的繁荣局面。

淮海中路上有家沧浪亭,是苏州观前街“祖庭”的余脉,至今有八十年余年了。面浇头品种很多,以焖肉面和爆鳝面近悦远来。一到初夏,河虾抱子,三虾面就应市了,虾仁、虾油和虾脑合璧而成,虾油熬红了虾脑,漂在面汤上,面条根根排列整齐,如小岛般地崇起于面汤上,面上再盖一堆白雪似的虾仁,远观如富士山,味道也鲜到极致了。

老城隍庙九曲桥畔有湖滨点心店,这里的面,以葱开面最让人难忘。葱开面是葱油开洋面的简称,老吃客进去叫面,言必称“葱开”。葱开面的奥妙全在葱油与调味料。小葱白和切细了的京葱白按比例一起入油锅熬,炉火不能过旺,得像小媳妇熬成婆似地慢慢熬。大师傅熬葱油时,香气四散,一直飘散到九曲桥上,将在此游玩的中外游客逗得口水直流。调料呢,取大虾米浸酒后与生抽一起煮透。这样的葱油与开洋调味汁拌了面吃,不鲜不香也难了。如再配一碗面巾百叶汤(双档),绝对是老上海的风味。

奎元馆的虾爆鳝面也是不得不尝的特色面点,此店最近从杭州翻版至上海徐家汇,我吃过几回,味道与杭州本地相差不大,只是价钱高出许多,服务也不到位,这也是生意没有大起色的原因吧。

老半斋是一家扬州菜馆,每年清明之前,老吃客如约而至,吃一碗刀鱼面。刀鱼生长在长江中下游,是一种形似柳叶刀似的淡水鱼,细鳞小口,如银甲披身。这厮骨刺甚多,做起来颇费手脚,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将几十条刀鱼裹在纱布里,与姜葱一起熬成牛乳色的汤汁,然后与面条一起煨,鱼肉与面汤已和平共处,一筷进嘴,诸般烦恼丢到爪哇国去也。一过清明,刀鱼骨刺发硬,老吃客就弃如敝屣了。

在上海街头随意走走,就能吃到红羊(红烧羊肉)面、鳝糊面、辣酱面、猪肝面、排骨面、台湾牛肉面、红两鲜——焖肉与熏鱼双浇头。有些小店虽名不见经传,却足可让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曾经风行一时的牛肉煎包,现在难得一见了)

 

到了夏天,上海人爱吃冷面,面条煮熟后摊在宽大的台板上,浇熟油后在电风扇下狂吹至冷,使之互不粘连,弹性十足。浇头也是百花齐放,任人选择。但无论荤素,碧绿生脆的绿豆芽是不能少的。

其实上海人最爱吃有农家风味的咸菜肉丝面,汤清汤宽,劲道十足,趁热吃了,打一个饱嗝出门,就算为一天的公差打下了蛮厚实的底子了。一般的家庭主妇也都会做,选那种腌后不久、黄里泛青的新咸菜切细末,猪后腿肉切细丝,旺火炒,白糖要多加些,黄酒也不能省。出国留学的人回到上海,直奔小面馆找咸菜肉丝面的也不在少数。一解乡馋,唯肉丝咸菜面为上。

我家吃面有点穷讲究,隔段时间太太就去轧面作坊跟老板娘商量,选标准粉,多轧一道,钱多付一点无妨,关键是标准粉有小麦的原香,多轧一道后面的劲道也更加足了,吃在嘴里相当弹牙。但机器一响,得买足十斤才特别加工。所以太太买一次,总要分送亲友,自己留下的分作十几小包,存在冰箱里慢慢吃。

张爱玲对吃面的体会有极端的描绘——汤当然要高汤,用老母鸡加蹄髈熬成,还要足够的宽,吃完了汤,就让那筷面条懒洋洋地躺在碗底吧。这种吃法比清末的旗人还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小吃
G26.中国食神秘鉴大典—美味面点
江浙沪必吃的100种小吃
去上海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有哪些?
敢在美食届一霸的南湖开汤包店,从上海来的这家店有点嘚瑟...
哎呦,上海有点怪… 哪里怪?怪好吃的 (๑•̀ㅂ•́)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