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R/IR

通过实务简单讲,sap把收货和发票校验入帐拆分给了两个部门,收货动作就是GR,是由仓库做的存货入帐动作,借存货,贷过渡科目,当收到发票时,财务部门做发票校验入帐动作,借过渡科目,贷应付账款,这样借贷方的过渡就清掉了。
但是由于过渡科目是个虚科目,月末不能在帐上留余额,所以如果当月仓库收货了,而我们没收到发票,那么月末就需要运行暂估程序,把留在系统中的过渡贷方余额转入一个实科目,叫应付账款-暂估,这样我们的试算表就平了;
到了下个月由于这批货物的发票到了需要入帐,系统会借一个过渡科目,但是由于上月底我们把收货的贷方过渡转到了应付账款暂估,没办法对过渡进行清账,所以系统设置了暂估程序次月自动回冲的功能,即当月末把贷方收货过渡转入贷方应付账款暂估后,在次月系统又会将这笔分录自动回冲,使得收货过渡依然留在过渡科目贷方,等待与发票入账产生的借方进行清账

标签:应付帐款usdrmb材料采购科目

什么是 GR/IR?
GR/IR 英文全称是Goods Receipt/Invoice Receipt,和中国的物资采购|材料采购科目类似,看看国内对类似科目的相关描述:
原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物资采购”会计科目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无论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还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的日常核算,均可以使用本科目。1.对于工业企业可以将本科目改为“材料采购”科目来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
2.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因采购商品而在期末发生的在途商品,以及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材料、商品的企业,可以将本科目改为“在途物资”科目核算.。
3.新准则似乎取消了“物资采购”科目的使用,并明确区分了“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其中,“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物资采购”和“材料采购”俩科目核算内容实际一样,只是科目描述不同而已。
一.GR/IR科目配置
1.设置GR/IR科目(Tcode: OBYC->WRX)
在OBYC->WRX中设置该科目通常就E文就叫”GR/IR”,中文名称国内有用”材料采购”或直接使用”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直接使用“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的企业通常是不允许票到货未到的业务发生,确定应付帐款是非常谨慎的,毕竟将钱从腰包掏出去是件难受的事情,所以一般要求起码3单(3单通常指供应商的送货单,企业的收货单和供应商发票,或更多单)匹配,如果不是垄断性的强势供应商货未到先送发票过来门都没有。
期末国内是要求GR/IR科目(材料采购)科目在月末重分类到”在途物资”和”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分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在资产和负债两边,采用的Tcode:F.19进行分类,做F.19的企业通常同时会有”票到货未到”和”货到票未到”的业务。
如果企业是基本不存在”票到货未到”的业务,GR/IR科目就是“应付帐款-应付暂估”,实际上F.19重分类也就没有必要折腾,如果这样GR/IR直接就挂负债项。
特别地,在跨国集团项目中,由于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表,可以使用增强LMR1M002(Tcode:
SMOD|CMOD)增强GR/IR科目。
2.设置GR/IR调整科目(Tcode:OBYP|OBL1)
OBYP中GR/IR调整科目配置一般推荐的配置方法是使用4科目, 其中调整科目专门设置一个中间科目比如叫”GR/IR调整”,GNB(货到票未到)|BNG(票到货未到)分别调整到”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 ”和”在途物资”,和”GR/IR”科目本身共涉及4个科目,这样,在做F.19对系统读取所有的GR/IR数据处理后后产生的凭证如下:
Dr:GR/IR调整 Cr: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 (货到票未到)
Dr:在途物资 Cr: GR/IR调整 (票到货未到)
强调:对于”货到票未到”业务,ERP将GR/IR科目重分类到”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是汇总数,并不区分供应商,这样应付帐款帐龄明细就缺少这块,通常需要认为编写程序抓去数据。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F.19时GR/IR重分类不直接使用GR/IR科目,有专门的GR/IR分析报表的企业这样做比较合适,这就是GR/IR科目的月末重分类。
注意:重分类分录在下月初会冲回,满足了资产负债表的需求。
下面介绍一种OBYC配置GR/IR科目的实例,如图1。

X


图1中科目:2121970000(应付帐款-应付暂估),1205000000(在途物资)。
其中“统驭科目”表示OBYC-WRX中设置的“GR/IR”科目,“调整科目“是中间科目,”目标科目“为调整后的目标科目,前面说过,采用4科目比较方便,而图1中实际上只用了2个科目,GR/IR科目和调整科目设置的都是”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这种设置通常假设的是企业一般不允许”票到货未到“的业务,即使有此等业务,比如某些垄断供应商你得叫他大爷排好长对才能买到货, 企业也可走”预付请求和预付帐款流程“。
注:GR/IR中间科目实际上除了用在正常的材料采购交易上,对于成本中心的费用采购,服务采购等也使用该中间科目。
二.选择基于收货的发票校验
通常,企业是收到供应商货物并成功质检后才进行发票校验(Tcode:MIRO),MIRO要求供应商的送货单,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发票相匹配才确定应付,此时,可以在供应商主数据的采购数据->控制数据->基于收货的发票校验选上此标志,意味着一定要收货才能发票校验,系统可设置错误消息禁止”票到货未到”的业务。
后勤模块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用户控制消息,现在只要将M8 081/504设置的消息类别设置为”E”就禁止了”票到货未到”业务。
三.GR/IR科目查询和清帐(Tcode:MB5S|F.13|MR11|MR11SHOW)
MB5S:GR/IR余额分析
F.13:自动清帐,清帐即国内所谓的”核销”, 请参考详细清参考本书期末清帐付款小节,清帐通常可以根据PO+PO Item号自动清帐,这功能有时也非常不好使。
MR11|MR11SHOW:原则上,GR/IR在收货和发票校验时应该在数量和金额上完全Match,但是差异通常也是难于避免的,从而产生所谓的量差和价差。比如,运送的货物如果是液体,会有水分蒸发带来的差异,挂在容器壁上的损失;某炼油工厂采购原油时可能采购订单上数量暂时是1500吨,企业收货时计量为1499.05吨,商检报告为1499.03吨,供应商发票上1500.05吨等,这些差异量差可使用MR11清掉,过帐在”材料采购差异”科目。
出现价格差异也很常见,企业以1.2元/个的价格收进1000个某原料,由于价格上涨/下跌原因,发票上可能是1.25或1.15元,由此产生价格差异。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收货100个,入库检验没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发生10个质量问题,于是供应商同意只开90个的发票,也可使用MR11整一整。
四.GR/IR处理的不同方式
国内对类GR/IR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将材料采购入库核算分成3种情况,大致如下:
1. 货票当期全到
2. 票到货未到
不做任何处理,等货物真正入库才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AP系统收货和发票校验对会计业务的影响
采购损耗的处理方案
GR/IR 重分类
Closing期末结算【05GR/IR科目清算】
SAP MM 实施项目里Open PO 迁移思路探讨
转自屠夫:GR/IR和暂估入库设计思路的简单对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