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解方剂——通脉四逆汤

     组成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两 

干姜(强人可用四两)          三两 


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功效主治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出处

《伤寒论》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烦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统括心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少阴寒化证是指素体脾肾阳虚,运化失司,寒饮内生以致阳衰阴盛,通脉四逆汤证为少阴寒化重证。五行中肾属水,脾属土,中医学理论中土能克水,患者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其所不胜之脏来乘,则脾土湿盛,运化不行,水谷不化,故见下利清谷;肾中阳气与心之阳气相通应,心阳由肾阳派生而来,心肾阳衰,失于温煦,故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肾阳不足,阴寒盛于内,格决阳气怫郁在表,故见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汗出而烦等真寒假热之象;人体之气血津液皆赖气的推动而周部,肾失冲和,虚不化气,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寒凝气滞则腹痛,寒饮上逆于胃则干呕,虚阳上越循少阴经所行则咽痛,阳气欲绝时孤阴不生则阴精耗竭无物可下症见利止脉不出。

本方为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用量而成,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为气厚之品,气厚则能发热,故温脾散寒,《本草纲目》言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前者走而不守,后者守而不走,张锡驹《伤寒直解》有言,“以生附启下焦之生阳,甘草、干姜温中焦之中土,脉即出而愈矣”,姜附配合相须为用使扶阳力大,消阴功显。炙甘草味甘气平,补益脾胃之气,陈修园《长沙方歌括》“而仍不减甘草者,恐散涣之余,不能当姜、附之猛,还藉甘草以收全功也”,以炙甘草助辛热之剂辛散寒气,恢复脾胃阳气,激发机体内气升降出入的动力。应用本方时必须符合阴盛格阳的病机。

扫码获取更多

五运六气新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阴病
伤寒理路篇 《伤寒论》之药解 中医之六气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 本草求真
四逆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读书笔记《十二》
四逆汤证治集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