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锦集三

第五章课程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新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需求、科技革新和儿童发展。

13、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课程的基本类型:①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区分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③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④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⑤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①对培养新的劳动者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②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

6、科技革新对课程变革所起的作用表现在:①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②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③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7、学生发展对课程制约性主要表现在:①对课程目标的制约②对课程设置的制约③对教材编制的制约。

8、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①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布鲁纳)②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杜威和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课程思想的显著特征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③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

9、中小学课程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10、课程计划是指由课程权力主体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门类、课程设置顺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学年编制。

11、课程计划的内容:序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办法、课程管理。

1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

14、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指导意义:在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5、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材,教学的主要媒体,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

15、新课程标准的特点: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破学科中心③改善学习方式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6、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17、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间接性、具体性、多质性。

18、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①从学生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②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③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④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19、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亟待加强②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局限于编教材③课程资源开发要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第六章教学理论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我国近年来有关教学本质的不同认识: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实践说、交往说。

3、教学本质的认识:①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②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本质的具体规定③育人性是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

4、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传授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5、教学的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充分发展是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③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并奠定科学的世界观④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6、教学原理:就是在对教学本质及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改进的科学理论。

7、教学的基本原理应包括:科学性原理(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理(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主体性原理(启发性)、育人性原理(教育性原则)和反馈性原理(反馈调节原理)。

8、直观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拟直观、语言直观。

9、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直观性原则:①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②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③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10、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原则: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进行教学②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1、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巩固性原则: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保证巩固的科学性③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12、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联系应从多方面入手。

13、如何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关键期。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14、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①充分了解学生②尊重学生的差异③面向每一个学生。

15、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创造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①在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②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③注重教学艺术和言传身教。

17、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反馈调节原则?①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各种反馈信息②对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对教学活动作出适当调节③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18、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个别教学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19、班级授课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教学,它有规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并要求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

2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21、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优越性: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局限性: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方法的多样性④不利于因材施教⑤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

22、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班教学。

23、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24、分组教学的优点:可以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便于实行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扩大知识面,早日成才,也可以保证落后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其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而且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5、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包括:科学分组和分工、精心设计讨论、适时引导和调控、及时反馈和评价。

26、小班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取消教师分科任教②改革现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标和教材很重要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十六套)
“用教材教”的四个层次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县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草案)
冯敏: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如何听课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