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光山县(豫南)独特的元宵节文化

所谓元宵送灯,即元宵节日这天,所有的家庭都必须给自家的祖坟送去灯盏,以示后继有人。即便一些无主的孤坟,也会有僧、尼等行善之人,送一柱弱弱的烛光,让孤魂野鬼也享受到关爱的温暖。这种习俗产生于何时,当地人士也难于说清,但一致强调,对于光山人来说,元宵送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工作在外或家在外地的光山人,春节可以不回来,但元宵节是一定要回来送灯的。否则,不但乡亲们会说三道四,自己心中也会有长久的遗憾。正因为如此,元宵节前一两天,在外地工作的光山人都千方百计地赶回光山。据县里同志介绍,元宵节前一天,仅北京牌照的车辆来光山的就有近百辆,省内的就更多了。以至于宾馆、酒店,家家爆满,宴请、住宿,均得提前预订。元宵节当天,从清晨起县境内就鞭炮声不断。而夜幕降临,则会满山遍野灯光一片,烟花漫天。一些经济富裕的家庭,则会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燃放爆竹烟花。
也许,用当代文明很难阐释这种民俗,但我想它至少蕴含这样两种情愫:一是我们民族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美德。现今的一切,都来源于前辈打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我们欢度佳节的过程中,也给先辈送去慰藉和祝福。二是我们民族光宗耀祖的观念使然。千百年小农经济的桎梏,把人们圈定在狭小的空间,使人们都拼着命混出个样来。而真正混出样后,总要用说得过去的形式昭告乡邻,而通过送灯来昭告,既表现了饮水思源的美德,又不露山水地彰显了混出的样来,真是一举两得……
在河南信阳商城、光山、新县的部分地区有这么个送灯的习惯:每年正月15晚上,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灯。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

   送灯是很隆重的,我们家乡有句话“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送灯的隆重。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就说明这家人绝户了,没有后人了。这是每家人都忌讳的。
我们每年正月十五吃过团圆饭,要烧纸拜祖先后才开始吃。饭后,就由家里的小孩或年轻人,削竹签,粘灯罩。当然蜡烛是提前买好的。如果祖坟比较远的话,就得提前早早准备了。当竹签,灯罩准备好后,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上去送灯了。到祖坟后,先要在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叠,正中一叠,两边分别一叠。意思是,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有后人,也就是后继有人。来来往的人看到达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当然这压坟头纸还有由来,下面再说。)然后,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 ,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叫“发亮”。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仪式算是完成。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坟地或路上,你会看见到处是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你会听见到处都是炮声,到处都是盛开的彩花,你真正才会感到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发至内心的喜悦,什么是心甘情愿的奔波。只有这一天,小孩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怕,也只有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妇齐上阵,同姓家族共欢乐。

  小时候,送灯回到家后,同村的小孩子们成群结队,拿着各家自制的灯笼出来玩,挨家串户。我记忆中灯笼有各式各样的,有兔子灯,在地下拉着走;有飞机灯,一要竹竿举着:还有八方灯等。同时,边玩边放炮,那是欢乐恐怕现在的孩子是没有过的。年轻人们,就围坐在火笼前,唱民歌,那时叫“黄色小调”,其中有一首民哥就叫《观灯》,商城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调子就是在这首民歌的曲调上改编的。那时我也会唱几首的,可惜现在都忘完了。老年人们或许还有人会唱。一般正月十五夜里,村民们自发组织要玩花灯,唱大戏,舞狮子,舞龙,也是挨家串户,热闹非凡。可惜,现在都成了记忆。所有的欢乐不有复返了,只有怀念。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出门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因为,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这样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初开始的。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无从找到父母坟墓的下落。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说,你是皇帝,没有人能接受你的跪拜, 除非你的父母。这样吧,皇帝你令人在每个坟头前插上蜡烛,能经你跪拜而烛不灭的就是你的父母的坟墓。朱元璋依此行事,果然如此。从此,送灯习俗流传至今,成为商城、新县、光山老家一带最隆重的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也有人说,刘伯温让朱元璋抛洒黄裱纸,纸落谁坟头,哪是父母的坟墓。所以又有压坟头纸这一习俗。
  但是离新县商城很近的红安、麻城一带却没有这一习俗。
责任编辑 刘学友
---------------------------------------
小编QQ:8249718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南民俗丨灯送上元夜—元宵节送灯习俗深度解读
家乡的元宵节
光山非遗:元宵送灯
大别山民俗:送灯
元宵节上坟送灯,渭南这个习俗,你知道吗?
福安甘棠一人扫墓不幸身亡。转发谨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