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昌发现更早的象形文字

宜昌发现更早的象形文字

 

宜昌发现更早的象形文字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两千年报载,湖北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杨家湾一处遗址发现我国更早的象形文字。由此,把我国的文字起源推到了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早2000多年。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新发现的170余种文字符号是从遗址中一处直径10米、文化层厚度3米的大灰坑出—的陶器上发现的。它们均刻在陶器的留足底外面。其形象,有的如水波、闪电、太阳升起等自然景观,有的似谷穗、垂叶、花瓣、大树等植物,有的像长蛇、贝壳等动物,有的像鱼钩、鱼网、弓箭、叉具等生产工具,还有的反映了房舍建筑和人类劳动的场景。从笔划运用看,不仅有直笔,还大量运用圆笔,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十分接近。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1般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的汉字。1985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长安县斗门镇一带也发现一批刻有文字的甲骨,据认为比殷墟所发现的还要早,其历史至少应上溯到4500至5000年之前的黄帝时代。宜昌象形文字的发现,则说明我国汉字的起源还要早一些......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
 

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的陶片

 

吕嘉戈 2012年6月26日

 

     宜昌博物馆解说员阮晓雨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年轻人,她一直认为杨家湾遗址发现的刻划符号就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虽然遭到权威的打压,但是一直不能被权威说服,因为陶片会说话,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努力。

 

    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的部分陶片证明了它是不同于刻划符号的文字。现上传阮晓雨参加2011年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比赛的解说词和部分陶片照片以飨读者。

 

 

 

    阮晓雨的解说词:

 

字数:1193

时间:530

杨家湾陶器刻划符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

    我叫阮晓雨,来自宜昌博物馆,我的讲解题目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雏形——杨家湾陶器刻划符号。

    “一片甲骨惊世界,千年帝都见真容。”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的一次考古发现,让中国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闻名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近百年之后,考古工作者在宜昌杨家湾遗址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把中国文字的起源推到了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要早2000多年,被专家们认定为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雏形。下面,就让我们将认识这些神秘符号的过程由它的发现之旅开始吧!

    时光倒回1981年3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为配合葛洲坝库区抢救性发掘,在夷陵区杨家湾、下岸溪、白庙子等地展开试掘。

    历时4个月的试掘结束后,考古队在杨家湾一带发掘出土大量石器、玉器和彩陶1095件,其中有74件彩陶圈足底的外部,刻划着大量象形及抽象符号。大家推测这一定有着特殊的含义,并很快联想到在甘肃、青海等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河南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以及山东大汶口遗址中曾出现过的刻划符号,杨家湾遗址的刻划符号会不会也是类似的象形文字呢?

在整理研究中大家吃惊地发现,这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相当于大溪文化的中期,属于大溪文化的鼎盛时代,距今6000年左右,它比甲骨文出现的时间还早了2000多年。

    通过与甲骨文、金文等大量古体文字的比对,已故武汉大学古文学家夏渌教授认为,杨家湾陶器刻划符号的线条特征显然已经突破了图画的范畴,是图画形体简单化、定型化、符号化的演变。它已基本呈现出八大类型:有自然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体类、工具器物类、数字类、复杂结构类和不规则类。这些具有原始记录符号性质的刻划,虽然还远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但也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或称之为象形文字的一种雏形。

    “大家请看,这一道直插天际,两端还释放着能量的景象,不就是自然界常见的闪电吗? 接下来的这个形象再直观不过了,它表现的是娇艳的花朵; 然而,下面这个符号咱们可不能从象形方面联想,它会意的是珍贵的玉石 。”

    时间转眼到了1994年,三峡库区的抢救性发掘也全面展开了,湖北省考古队在杨家湾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发现了170余种刻在陶器上的符号。曾经接触过甲骨文的工作人员一语道破天机:“杨家湾的陶刻符号怎么跟甲骨文这么亲?鱼网、舟、玉这等等刻符,甲骨文都几乎是它的翻版复制品!”

    “中国文物科学保护研究院研究员林小安认为,杨家湾刻划符号与甲骨文应该有渊源关系,甲骨文很可能是从这类刻划符号演变而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的观点与此一脉相承。”

    观摩着这些6000年前的痕迹,我们不禁感叹: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漫长岁月,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开始,经历了绘画记事到象形文字、形声结合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六义”制字原则的成熟文字。杨家湾陶器刻划符号以“中国最早象形文字雏形”的惊世姿态,为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提供了佐证。这是宜昌的骄傲,这是中国的骄傲!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吕嘉戈注:甲骨文是从象形文字进化到汉字的最初形式,它已是以六书方法造字的汉字了,只是在外形上还没有经过隶书的嬗变。)

 

 

       

(详文请看我的上一篇博文: 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的公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fe48901015cs5.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家湾陶符
汉字的起源
汉字中隐藏了多少秘密?
中国文字起源试探
《中国大历史》之汉字
红山文化文字符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