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捋清近现代中国画的来龙去脉,从9大主流画派及其66位代表人物说起

书画圈“大师”满天飞的当下,要想去伪存真,就得追本溯源。中国画有一个核心的特征是传承,所以师承关系是一条很清晰的脉络线,而围绕着师承和区域性文化趣味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市场的加速作用下就会形成一个个有凝聚力的、“类帮派”势力的画派。

中国画的流派多以地域或师门划分,本文分享的内容上至清中期的扬州画派,下到当前的两大美院体系。扬州画派中的职业画家和建国后的机会主义画家,他们使美术迎合市场和服务大众成了主流,而纯艺术的生存空间则更加狭小,市场导向的实用艺术生态就这样形成了。

扬州画派

扬州画派是指清代中后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他们注重艺术个性,讲求标新立异,以书法笔意入画,诗书画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满足目标客户——扬州盐商的审美趣味,讨巧、好寓意的花鸟画快速占领市场,无论是自家装饰,还是送礼都是不错的选择。

石涛 山水册页 纸本设色 30x35cmx8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画派的先行者——石涛(1642-1707),他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和“我自用我法”等艺术观点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的传统中国画基本就是沿袭石涛一脉,在追求个人独特面貌的道路上发展。而扬州画派是以“扬州八怪”为核心代表,特别是金农、郑板桥、李鱓shan、华喦yan、汪士慎、罗聘等人。正是这群人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画的新格局,积极表达个性,打破传统的绘画范式;他们都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这里的“怪”其实就是指个性,打破正统。)

金农 墨梅图 93.5x138cm 安徽博物馆藏

金农 佛像 64x133.8cm 日本国立博物馆藏

金农(1687-1763)博学多才,嗜奇好古,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五十多岁才开始作画,他作品没有一般画家的不良习气,纯朴古拙,个性鲜明。他首创的“漆书”,用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像扁平的刷子,行笔只折不转,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简,其实有磅礴的气韵。

郑板桥 风竹石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 幽兰图 123x5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1693-1766)据说一生只画兰、竹、石,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当时书画市场上的爆款,写意墨竹是他的拿手绝活;他还独创“六分半书”,即近于隶书(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书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大俗即大雅,很接地气。

李鱓 古柏凌霄图 101.7x180.9cm 天津博物馆藏

李鱓 玉兰牡丹图轴 69x137cm

李鱓 万事大吉图 62x123cm 安徽博物馆藏

李鱓(1686-1756)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六世孙,曾入朝为官,但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他是扬州画派中绘画技术较全面的一位,作品题材丰富,早年画风工细严谨;中年画风突变,转入粗笔写意,对后来海派的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华喦 翠羽和鸣图轴 177.2x97.4cm 上海博物馆藏

华喦 高枝好鸟图 43.3x100cm 天津博物馆藏

华喦(1682-1756)早年不得志,中晚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结识了金农、郑板桥、李鱓、高翔及富裕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画家们的大主顾),经常交流切磋,诗画酬答。看来经常与名人一起玩,也可能成为名人,不过他本身的诗、画水平也很不错。

汪士慎 空里疏香图 40x84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 湖石水仙图 30x88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1686-1759)善画梅花、水仙,清淡秀雅,墨淡趣足。晚年左右眼先后失明,自刻印““尚留一目着花梢””,两眼失明后又署款“心观道人”。始终保持一颗禅修般的心。

罗聘 观瀑图 125x57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罗聘 鬼趣图

罗聘(1733-1799)金农入室弟子,学诗习画,常为金农代笔,肯定是业务太忙。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善,笔调奇创,别具一格。其《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被不少人认为是揭露黑暗、讽刺不公的一把艺术利器。

海上画派

清末活跃于上海地区的一群画家,他们借鉴民间和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别于院体的宫廷画和文人的水墨写意画,发展成既继承文人水墨,又融入书法的笔意,题材通俗、色彩艳丽的作品,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深受商贾、仕绅的喜爱,也是社交送礼的好品种。在当时是被主流正统圈看不惯的“恶俗”绘画,被贬斥为“海派”。

早期先驱人物有“二任”(任熊、任薰)和赵之谦,鼎盛时期有“清末海派四杰”: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明清的大写意花鸟是中国画历史上的又一高峰,以海派为成熟期的代表。

后海派或者新海派,主要指活动于上海地区的画家,画风多样,与海上画派相比不具备统一性和学术流派的特征,只是聚在同一地区,各自求发展的一批画家,代表人物有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吴湖帆、程十发、关良、谢稚柳、丰子恺等等。

赵之谦 花鸟四条屏

赵之谦 牡丹图 175.6x90.8cm 故宫博物院藏

赵之谦(1829-1885)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的研究 ,精于书画、篆刻。在绘画上,他以书、印入画,开创了“金石画风”,笔墨趋于放纵,笔力雄健、色彩浓艳。

任伯年 人物图 60x12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 东山丝竹图 182.2×96.4cm

任伯年 归田风趣

任伯年 嫩绿池塘藏睡鸭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二任”为其伯父,受民间版画影响深刻,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他非常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其人物画,早年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其写照技艺超强,曾为海派多位名人画像;其花鸟画,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虚谷 花鸟小品

虚谷 松鼠图

虚谷 金鱼图

虚谷(1823-1896)曾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为僧。早年学界画,后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其风格冷峭新奇,造型生动、夸张,落笔冷消,很有趣味。他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

蒲华 竹石图

蒲华 瑶台仙子宴流霞

蒲华 桐荫高士图

蒲华(1832-1911)字作英,早年科举仅得秀才,后潜心书画,游历四方去到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

吴昌硕 富贵神仙

吴昌硕 松梅图轴 135.6X67.8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吴昌硕 佳果四条屏

吴昌硕(1844-1927)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张大千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125X59cm 绢本青绿

张大千 赤壁图 134X53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 初唐大士像/敦煌壁画 115X60cm 纸本重彩

张大千 荷花鸳鸯图 48X117.5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 谷口人家图 85.7x176.4cm 纸本泼彩

张大千(1899-198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绘画天赋极高,与二哥张善孖创立“大风堂派”。早年造过很多假画,仿石涛可乱真;后去敦煌临习壁画,敦煌专题的重彩人物画展览反响强烈;晚年因为眼疾,创造出泼墨、泼彩技法,开创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其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刘海粟 粗枝大叶据霜魄力

刘海粟(1896-1994)现代三大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之一。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专),首开人体写生课具有突破性,但当时饱受非议。建国后又改为南京艺术学院,历任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早年留欧学习油画;兼作国画,潜心于泼墨、泼彩法。(个人认为其用色太浊,画画上的确没啥优势)

林风眠 山村

林风眠 静物

林风眠 仕女

林风眠 鹭鸶

林风眠(1900-1991)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1919年赴法国留学,接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1925年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他是中西融合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者,融汇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创造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面貌。

林风眠主张引进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的创造精神,倡导自由创作,在当时的社会中不受重视;而徐悲鸿所倡导的西方现实主义写实绘画,正好符合当时及后来的国情,在美术圈如鱼得水,一切以美术服务大众、服务宣传而来。

吴湖帆 云表奇峰 47.5x96cm

吴湖帆 春云烟柳

吴湖帆 古树连云密 层峦拥翠浮

吴湖帆(1894-1968)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澄之孙,他是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富于收藏,有金石书画1400件,一是来自祖父旧藏,二是来自夫人潘静淑陪嫁的家藏,三是其本人收集的珍品。吴湖帆曾收藏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残卷部分,建国后,由沙孟海委托谢稚柳从吴湖帆手中购入,藏于浙江博物馆。吴湖帆在绘画上,融合了传统山水画的“南北宗”,将青绿和水墨兼收并蓄,创造出清雅灵秀的画风。

吴湖帆 原子弹放射图

1964年我国试射第一颗原子弹,吴湖帆看了几次记录片和彩色照片,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该画后被印成版画,大量宣传,知名度大增。

程十发 长春图

程十发 昆曲

程十发 胞波友谊图

程十发(1921-2007)自幼习画,接触民间艺术,后考入上海美专学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个人风格显著。同时在连环画、年画、插画等方面造诣颇深,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广为流传。

关良 三打白骨精 南京博物院藏

关良 戏曲人物

关良(1900-1986)早年赴日本学习素描和油画,酷爱梵高、高更的绘画风格。回国后在各美术学校任教,工作之余喜爱京剧,偏爱画戏剧人物。他的作品用笔极简、质拙,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他较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在圈内享有声誉。

谢稚柳 荷塘 30x60cm

谢稚柳 青绿山水 南京博物院藏

谢稚柳 墨梅图 70x35cm

谢稚柳(1910-1997)擅画山水、花鸟,尤精于书画鉴定 。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在鉴定圈,早前他与张珩(张葱玉)齐名,有“北张南谢”之说;后与徐邦达、启功齐名。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

丰子恺 对饮图

丰子恺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他的绘画师从李叔同,早年还东渡日本短暂学习过油画。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但因其具有讽刺、针砭现实特征的漫画,在WG期间遭受迫害。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主要以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他们借鉴、融合日本画和西洋画,通过渲染来烘托景物,多采用没骨法、撞粉法、撞水法,非常重视写生,多描绘南国风光。他们倡导建立现代国画,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它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其后的主要传承者有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等。

广东地区较早出现中西融合的绘画,与该地区率先和世界进行了商贸和文化往来有关,涌现出众多留洋人才,他们视界开阔,具有开拓精神。

高剑父 望月图

高剑父 芭蕉图

高剑父 雄鹰图

高剑父(1879-1951)岭南画派领袖、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师居廉,后东渡日本留学,大开眼界后暗下决心要改革传统中国画,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晚年还在各高校任教,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

高奇峰 虎啸图

高奇峰 春消息

高奇峰 独秀烟岚/桂林独秀峰

高奇峰(1889-1933)是“岭南三杰”之一,画风跟他哥高剑父基本一致。岭南画派通过渲染造境的技法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留白造境,在视觉和审美上是一种颠覆,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陈树人 秋色/桃花带雨浓(于右任题)

陈树人 螳螂捕蝉图

陈树人 寒塘

陈树人(1884-1948)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后东渡日本求学,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 “岭南三杰”。其实他以政治活动为主,绘画次之,正因如此,作画没有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

关山月 秋溪放筏图 82x118cm

关山月 梅花报春图 95x178cm

关山月(1912-2000)得高剑父赏识招入春睡画院,成为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他也是传承和发扬岭南画派的主力。他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其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最著名的还是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黎雄才 万古长青

黎雄才 松泉图

黎雄才 鼎湖山飞水潭

黎雄才(1910-2001)早年拜高剑父为师,后得其资助赴日留学,他擅作巨幅山水,多以写生为主,用强有力的笔法来挥洒,茂密的苍松是他画中常见的题材,气势浑厚,个人风貌显著,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

赵少昂 形态各异花鸟小品

赵少昂 鹭鸶图

赵少昂 荷塘清趣

赵少昂(1905-1998)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善画花鸟,其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见精细。

杨善深 群马图

杨善深 荷香

杨善深 大吉图

杨善深(1913-2004)绘画水平很高,题材丰富,构图新颖。1941年与高剑父、冯康侯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黎葛民五人在广州成立“今社”,艺术圈的活动积极分子。

京津画派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书画圈自然也是中心,人才济济,市场繁荣。京津画派源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四个国画团体: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和松风画会。后来延伸为指活跃于京津地区的画家,随着发展的壮大,各自作品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但总体还是延续明清以来的大写意花鸟这股潮流。

活跃于京津地区的画家实在太多,仅挑选一些知名度较大的进行分享,代表人物:大写意花鸟画家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皇族遗老溥心畬shē,重彩工笔画家于非闇,中西融合的突出代表吴冠中,专注于新疆题材的黄胄;齐派门生李苦禅、王雪涛、娄师白、许麟庐;以及个人风格显著的白雪石、董寿平等等。其后的北京书画市场基本也是被这些人的弟子占据,名家弟子和名人之后就成了近些年国画市场的通行证,只认出身与官职,不论水准,这也充分说明市场发展的不成熟,藏家的独立审美能力亟待提升。(范曾、史国良、范扬等是备受市场追捧的弄潮儿)

天津地区的代表人物:刘奎龄、刘继卣yǒu、陈少梅、孙其峰。其后有当前天津美院的三巨头:何家英、贾广健、霍春阳。

齐白石 鸳鸯荷花图

齐白石 华实各三千年

齐白石 老鼠偷食瓜果

齐白石 贝叶草虫

齐白石 虾蟹图轴 32.8x66.8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齐白石 铁拐李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老萍、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雕花木匠出身,壮年时往各地承接肖像画订单,再后来学花鸟画、工笔草虫,篆刻自成一派;五十多岁开始“北漂”,迫于生计进行“衰年变法”,学习文人画,上追徐渭、临习石涛、八大山人,近学吴昌硕;书法曾学金农。

作为京津画派的领头羊,齐白石使明清以来盛行的文人大写意花鸟更加世俗化和乡土化。成就他“近现代绘画大师”美誉的四个重要男人:胡沁园、陈师曾、徐悲鸿和毛润之。

陈师曾 桃榴枇杷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师曾 怨秋凋 34X138cm

陈师曾 读画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当年的画展实景再现)

陈师曾(1876-1923)原名衡恪,字师曾,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他出身名门,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其二弟是国学大师陈寅恪。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兼任众多学校教授。他的花鸟画直接学吴昌硕,具有吴氏的形神风貌。

陈半丁 群仙祝寿

陈半丁 和平永好

陈半丁 一点秋色

陈半丁画素花与松石,齐白石补红牡丹

(作为国礼赠予印尼总统苏加诺)

陈半丁(1876-1970)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齐白石将自己的三子齐子如送到陈半丁门下,成为其得意门生。)

溥心畲 野涧鸣秋 绢本设色

溥心畲 龙图悬碧落 鸱吻上苍穹

溥心畲 山水图

溥心畲 钟进士渡河图

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建国后赴台定居。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有“南吴北溥”之称。他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潇洒散淡,开创自家风范,被公推为近现代“北宗山水第一人”。

于非闇 浓艳破狂愁

于非闇 仿北宋 李迪《雪树寒禽图》

于非闇 荷塘蜻蜓翠鸟图 45.4x94.5cm 辽宁博物馆藏

于非闇 红梅鹧鸪图 83.4x50.7cm 绢本重彩

于非闇(1889-1959)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里的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从学清代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研究赵佶手法,重古意。他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的基础。(其弟子中最出名的两位是田世光和俞致贞)

吴冠中 太湖之畔

吴冠中 黄山日出

吴冠中 双燕图

吴冠中 扎根南国

吴冠中(1919-2010)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西结合的集大成者,推崇“形式美”。他力图把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笔墨等于零》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于“笔墨”,吴冠中说“这个观点太陈旧了,我的意思是第一不能离开画面,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他曾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黄胄 骑驴弹唱图

黄胄 饲鸡图

黄胄 赶集图

黄胄 庆丰收

黄胄 松鹰图

黄胄(1925-1997)本名梁叶子,黄胄是初中时的笔名,中国著名画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长期在部队系统从事美术工作,他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1943年拜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学习中国画(因此也有可把黄胄归为长安画派)。1949年参军,在部队上做美术编辑,从此常到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区速写。1955年春调到北京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他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的缔造者,并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

李苦禅 万里一击中 132.5×65.5cm 中国美术馆藏

李苦禅 兰竹双清

李苦禅 鹭鸶图

李苦禅 荷蟹图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画花鸟和鹰。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融汇古今,形成了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绘画风格。他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绘画精神融入国画教学,利用西方写实造像的理念去观察对象,潜心探索中国大写意绘画。

王雪涛 牡丹图

王雪涛 荷花图

王雪涛 鳜鱼图

王雪涛 海鲜

王雪涛(1903-1982)原名王庭钧,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王梦白、陈师曾、陈半丁等诸位前辈,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并更名为王雪涛。他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并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曾任北京画院院长。

娄师白 富馀图

娄师白 荷虾图

娄师白 秋趣

娄师白(1918-2010)原名娄绍怀,14岁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学艺(其父娄德美与齐白石是同乡好友),为“齐派”重要传人;1942年又毕业于辅仁大学美术系,专事绘画。他善画花鸟、瓜果,尤以小鸭子著称。娄师白先生长期致力于齐白石艺术的研究及技法传授。

许麟庐 秋韵图

许麟庐 葡萄图

许麟庐 玩偶图

许麟庐(1916-2011)当代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1939年后受益于溥心畲先生在绘画、书法理念和技艺上的指点;1945年经国画大师李苦禅介绍,拜写意画宗师齐白石为师;1956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服务部工作,次年起在北京荣宝斋工作,曾任编辑室主任。他主张继承传统,更应不断创新,所以他的画很率性,没有束缚。

白雪石 家住青峰碧水间

白雪石 江南菜花香

白雪石 太行春晓

白雪石 长江三峡

白雪石(1915-2011)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又具装饰美;尤以桂林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被称为白派山水。

董寿平 红梅报春

董寿平 墨竹图

董寿平 墨葡萄

董寿平 黄山书箱峰小景

董寿平(1904-1997)出身于诗书世家,其高祖董霁堂为清著名书法家,其祖父董之焕为清翰林,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丰,海外闻名。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亦善书法。建国后供职北京荣宝斋,从事编辑、创作、鉴定及培养专业人才的工作。

刘奎龄 上林春色 112.4x52cm 天津博物馆藏

刘奎龄 鸡鸣富贵图 121.4x52cm 天津博物馆藏

刘奎龄 空谷 103×46c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刘奎龄 双狗图 121.5× 60.4c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刘奎龄 花禽十二条屏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中国近代写实国画大家,动物画一代宗师,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被誉为“全能画家”。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在研习宋、元、明、清诸名家的基础上,借鉴朦胧派、大和绘等技法,将西洋画以及日本南画的色彩、透视比例融合到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造形准确,色彩雅丽,生动自然,雅俗共赏,堪称近现代工笔花鸟动物画大师。

他通过反复探索,将西方水彩画的“湿画法”与传统中国画的“没骨点染”相结合,首创能准确表现动物皮毛的“湿地丝毛”技法,突破了传统工笔画的僵局,为更新传统画法开辟了一条新路。(其艺术风格深刻影响了陈少梅、刘继卣、何家英等)

刘继卣 猛虎

刘继卣 雄鸡

刘继卣 松鼠

刘继卣 一窝兔子

刘继卣 大闹天空 组画

刘继卣(1918-1983)著名国画家、连环画大家。刘奎龄之子,自幼秉承家学,16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在油画家刘凤虎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跟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从陈少梅学习山水画和人物。他画的人物仕女、花鸟走兽,多为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在其绚丽多彩和准确造型的的基础上,显得格外奔放、传神。

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的连环画,特别是《鸡毛信》《武松打虎》等令其声誉大振;1956年其工笔重彩画《大闹天宫》8幅组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以年画的形式在全国大量发行;其生肖题材作品更是多次被印制成邮票、纪念币和纪念钞发行。

陈少梅 仿刘松年松泉图轴 66x132.5cm

陈少梅 梅萼è飘香图 47.3x103.2cm

陈少梅 宋韵人物图

陈少梅 红楼望梅图

陈少梅 狮子岩图

陈少梅(1909-1954) 名云彰,出身于书香门第,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湖社画会”的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曾任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在艺术面貌上,陈少梅继承的是浙派,上承南宋刘松年、马远、夏圭,明代浙派的戴进、吴伟衣钵,兼师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奠定了宽厚的基础。

孙其峰 腊梅闹春

孙其峰 荷韵图

孙其峰 墨竹图

孙其峰 高山雪鹰

孙其峰(1920.)原名奇峰,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曾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岭南画派、海上画派和京津画派是近现代最重要的三大画派,对当下的中国画影响深远,多数画坛大咖都是他们的嫡系子弟。三大画派所在的北上广,自近现代也是经济繁荣之地,艺术的繁荣还是需要市场需求来拉动,以前靠帝王,后来靠商人与政客,千古不变。前些年市场的火爆就是在“雅贿”的助推下走向疯狂的。

中央美院派系

之所以把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也列入,因为美院不仅有标杆式的学院派人物,也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从业者,活跃于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中最具领导性的人物:徐悲鸿、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以徐悲鸿为首的这几位都强调借鉴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良传统中国画,注重素描、色彩、造型,绘画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当前在学院中大写意花鸟的领头人是师从李苦禅和潘天寿的张立辰;山水画系有贾又福,他对李可染的山水画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类似的派系,还有中国国家画院和北京画院的画家群体(如杨晓阳、卢禹舜、龙瑞;王明明、袁武等),他们在职时主要以承接国家重点绘画工程为主,闲暇之余也活跃于市场。

徐悲鸿 奔腾图 纸本设色 78x100cm

徐悲鸿 雄鸡图 纸本设色 35x70cm

徐悲鸿 泰戈尔像 纸本设色 51x50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 李印泉画像 纸本设色 75.5x43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 立马图 纸本设色

徐悲鸿(1895-1953)画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改良“传统中国画”,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曾留法学习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人物、走兽、花鸟等各题材皆善,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他推崇现实主义绘画,明确反对表现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要融入西画技法,注重光线、造型,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其美术教育理念延续至今依然没有改变,对当下的美术教育已弊大于利)

蒋兆和 流民图(现存部分)

蒋兆和 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蒋兆和 颂韬先生像

蒋兆和 杜甫像

(照着自己的脸画的)

蒋兆和(1904-1986)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中央美院教授。他融汇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创造了全新的笔墨技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他的人物画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题材和人物,可谓“写尽苍生”,成为百年来中国历史变迁的时代见证。其“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流民图》表现战乱中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通过一个个小人物呈现出时代的大背景,折射出社会的真实状态。

吴作人 千程进发

吴作人 熊猫图

吴作人 天鹅图

吴作人 池趣

吴作人(1908-1997)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美术系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1930年赴欧洲学习。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58年出任央美院长、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他清醒地认识到中西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到中西艺术虽然体系不同,但作为艺术,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看到了互补交融综合发展的可能性、趋向性。

李可染 蜀中小景 46x66cm

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家属收藏

(同款作品画了7幅)

李可染 漓江山水天下无

李可染 铁骨红心迎来天下春

李可染 钟进士送妹图

李可染(1907-1989)1923年考入上海美专习画,1929年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师从林风眠和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1946年到北平艺专任教;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同年又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他擅画山水、人物和牛。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将“光”引入国画,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他笔下的牛也极富生活情趣,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中国美院派系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术院)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兼容并蓄”的思想,推崇“中西融合”与现代主义艺术观;另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提倡“中西艺术要拉开距离”,反对“中西融合”,倡导从传统中国画中求变,笔墨保持传统内化。

中国美院派系的代表人物:潘天寿、陆俨少;吴茀(现代浙派)。亦有众多金陵画派和新浙派的画家出自于中国美术学院。

潘天寿 鹤与寒梅共岁华 146x50cm 潘天寿纪念馆藏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纸本设色 365x150cm 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 映日

潘天寿 指墨八哥 33x55cm

(用手指代替毛笔作画)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1923年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教师。1926年编辑的《中国绘画史》出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系主任、教授, 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倡导中国画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学习中国的艺术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他的作品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陆俨少 峡江之行

陆俨少 锦绣山河图

陆俨少 蓼岸风帆图

陆俨少 梅石图

陆俨少 山水(创新)

陆俨少(1909-1993)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教授;与李可染被称为“北李南陆”。他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他在笔墨技法的创新体现在画云和画水上,独具特色的勾云法、留白法和墨块法使其画面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

吴茀之 富贵牡丹

吴茀之 蛛网添丝屋角晴

吴茀之 晚翠

吴茀之 红蓼花开报好秋

吴茀之(1900-1977)名溪,字茀之,现代浙派领袖人物,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学画,得吴昌硕、王一亭等名家指点;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2年与潘天寿等人组建”白社'画会,继承“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1957年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紧密配合潘天寿对“绘画虚无主义”的批判,首创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分科教学。他主张中国画创作应临摹与写生并举,重视笔墨基本功训练和诗文书法修养的积累。

金陵画派

金陵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术流派,以龚贤(1618-1689)为首,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新金陵画派是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以吕凤子、陈之佛等为代表的画坛名流云集南京,形成了一股极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徐悲鸿、张大千、高剑父;颜文梁、庞薰琹等人也活跃其中,毕竟那时的南京是政治中心。

龚贤 挂壁飞泉图 纸本水墨 273x99cm 天津博物馆藏

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钱松喦yán、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多次发起了长途写生活动,譬如亚明、魏紫熙等人组织的”东山写生“;傅抱石、关山月组织的”东北写生“和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人组织的”黄山写生“。而把新金陵画派的影响力推向了顶峰的,还是傅抱石率领江苏省国画院写生工作团进行的二万三千里长途写生,历时三个月,游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十几个城市,重走长征路,将革命圣地画了个遍。

吕凤子 四阿罗汉

吕凤子 松下道人

吕凤子 造像

吕凤子(1886-1959)美术教育家、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重要缔造者,1910年在上海创办我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曾在南京、扬州、长沙、北京等地师范学校任教和艺术专科学院任职,培养了大批当代中国美术大家,被徐悲鸿尊称为老师。他所受的素描教育并非欧洲学院教育,而是讲求线条的“日式素描”,这与中国传统的线描似有共通之处,这对吕凤子以线为主的画风影响极大。

陈之佛 鹦鹉

陈之佛 竹林小景

陈之佛 锦鸡图

陈之佛 梨花

陈之佛 松龄鹤寿 纸本设色 148x295cm 南京博物院藏

陈之佛(1896-1962)号雪翁,工笔花鸟画家,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1915年毕业于浙江省工业专门学校染织科机织专业,后留校教图案课 。1918年留学日本,1923年回国后从事工艺美术教育,“观、写、摹、读”四字诀是他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他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造型生动、准确,色彩清丽、典雅,画风清新、冷逸。与于非闇并称“南陈北于”,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其知名学生有喻继高)

傅抱石 蜀山图 65.3x108cm

傅抱石 满身苍翠惊高风 71x102cm

傅抱石 二湘图 43x164cm

傅抱石 湘君湘夫人 60.2x104.7cm

傅抱石 观瀑图

傅抱石(1904-1965)现代画家,1933年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5年在导师帮助下在东京举办个展;同年回国,后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爆发后迁至重庆,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并于1960年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两万三千里的长途写生,把五十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高潮;1957年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东欧(捷克、罗马尼亚);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更是令其名声大噪。

他擅画山水,中年独创“抱石皴”(皴是山水画的重要技法),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为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钱松喦 红岩 104×81.5cm 中国美术馆藏

钱松喦 香山远眺

钱松喦 延安颂 54.5×38cm 中国美术馆藏

钱松喦 常熟田

钱松喦 青岛鲁迅公园一角

钱松嵒(1899-1985)又名松岩,1977年任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1918年考入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传统绘画,早年受石涛、石溪影响颇深,后接触西画技法。他深入生活,将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几乎画遍了所有的革命圣地,人称“红色画家”。其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红岩》是他在二万三千里写生途中,路经重庆红岩村,根据当时速写,几经构思、修改,最终完成的一幅歌颂革命纪念地的力作,后重绘过多版。

亚明 唐人诗意图

亚明 江南烟云

亚明 留得残荷听雨声

亚明 巴基斯坦小镇

亚明 日本清清水寺

亚明(1924-2002)新金陵画派的中坚推动者和组织者,1941年毕业于淮南艺术专门学校,曾任新四军第七师文工团美术股副股长、华东画报社美术记者;后长期任江苏省国画院主要负责人、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始终提倡艺术要以人民、生活和传统为师主张“中国画有规律无定法”,他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应该立足继承民族文化传统,面向生活,融汇外国美术之精华,以促进其艺术的不断拓展。

宋文治 江南三月之洞庭晓色

宋文治 长征第一关之瑞金

宋文治 黄山晴晓

宋文治 皖山秋意

宋文治 泼彩山水

宋文治 水乡三月

宋文治(1919-1999)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作品早年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魏紫熙 长城万里

魏紫熙 黄洋界

魏紫熙 杏花春雨

魏紫熙 峡江耸翠

魏紫熙 黄山秋色

魏紫熙(1915-2002)1934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范学校,早年曾宗法“四王”,也追师清湘、梅清,新安诸家,喜爱南宋马远、夏圭画风,兼受当时日本画风影响。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1957年同傅抱石等人筹建江苏省国画院,组织并参与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长安画派

20世纪的60年代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

长安画派是由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黄胄等代表人物组成的绘画流派,他们的作品多描绘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在创作手法上,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八十年代后,刘文西(也称黄土画派)、王子武、王西京等人继承和发扬长安画派。

赵望云 高原春色

赵望云 秦岭写景

赵望云 深入祁连山

赵望云(1906-1977)长安画派的开创者之一,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抗战期间,在冯玉祥资助下,与老舍在武汉创办《抗战画刊》;后深入西南、西北各地旅行写生,在西北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形成了简括淡远、朴实含蓄的艺术风格。曾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为其入室弟子,如今活跃于画坛的王西京、王子武、崔振宽等人均是他的学生)

石鲁 转战陕北 纸本设色 238cm×216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石鲁 逆流过禹门 纸本设色 141×66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石鲁 嘉陵春秋

石鲁 春夏风华

石鲁 印度神王 纸本设色 45.5×36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因崇拜画家石涛和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后投身革命,从事宣传工作;又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1959年创作的《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WG期间遭批判得了精神分裂症。

他的作品奇崛雄伟、峥嵘神秘,被称为“野、怪、乱、黑”的代表。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他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石鲁语录:“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你画好了,传下去就是传统。”

何海霞 松竹梅

何海霞 银装华山

何海霞 华峰柱天地 山河尽开颜

何海霞 看山还看祖国山

何海霞 荷萍世界梦俱香

何海霞(1908-1998) 名瀛,字海霞,1924年拜北京画家韩公典为师;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期间饱览了中国古代名画并大量临摹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真迹;1956年调入陕西美协从事专业创作,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与石鲁、赵望云被誉为“长安三杰”。擅长山水,亦能花卉。他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立意新奇,笔力雄健,风格浑厚而不失秀丽。

刘文西 祖孙四代 119cm×96.6cm 中国美术馆藏

刘文西 黄土情 200cm×180cm 1989年

刘文西 山花

刘文西 黄土坡上唢呐声

刘文西 人物

刘文西(1933-2019)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后任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和色彩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由活跃于徽州(古称新安)地区的画家组成的绘画流派,因其领袖人物多为明末遗民,他们标榜气节,寄情山水,专门从事绘画。画作以疏密相称的构图、方折尖峭的笔法、枯涩简淡的用墨、清高悲壮的气质为独特风格,形成孤冷荒寒的画派特点,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

清初“四僧”之一的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被称为“新安派四家”,在当时的画坛颇具影响。他们大多宗法元代的倪瓒、黄公望,笔墨简淡清逸,线条遒劲;爱写生黄山,画云海、松石。其中渐江与查士标影响最大,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

弘仁 长林逍遥图 纸本水墨 70.3x203.5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弘仁 山水图卷 33x221cm

弘仁 山水册页节选 纸本水墨 14.2x21.9cmx4

弘仁(1610-1663)字渐江,明末秀才,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清初“四画僧”之一、新安画派创始人、“新安四大家”之一。初学宋人,后师法萧云从、倪瓒等,擅画黄山松石。他从黄山、武夷上中汲取营养,重师法自然,其作品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富有秀逸之气 ,给人以清新之感。

查士标 山水图 纸本设色 90.1x36.7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查士标 南徐山水图 纸本水墨 138x52cm 昆仑堂美术馆藏

查士标 晴峦暖翠图 绢本设色 74.2x50.7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查士标 清溪山放艇图 纸本水墨 89x46cm 旅顺博物馆藏

査士标(1615-1698)“新安四大家”之一,就技法而言,以他为最高,作品也最多。山水师法黄公望、吴镇、倪瓒、董其昌,笔墨疏简,格调秀远,书法受董其昌影响。

黄宾虹 山水图 105.4x43.2cm 天津博物馆藏

黄宾虹 舟行溪谷图 40.6x74cm

黄宾虹 黄山汤口 设色纸本 171×96 cm

(2017年嘉德拍卖以3.45亿元成交)

黄宾虹 舟入溪山深处 49x93cm 南京博物院藏

黄宾虹 山水图

黄宾虹 花卉图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大师、艺术理论家。擅长山水、花卉,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1907年参与吴昌硕主持的海上题襟馆活动,后活跃于书画圈,结识名流;1930年在上海任中国艺专校长;1937年举家迁至北平任教;1948年在杭州国立西湖艺专任教。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发表有《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理论著作。

他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称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称为“黑宾虹”,是新理论下的笔墨实验,变化无常。他强调书画同源,重视书法在绘画中的线条运用,他将墨法分七种:浓、淡、破、积、泼、焦、宿。

番外篇

众人都想自立门派,都想当“宗师”,门派林立于江湖。尚有大量活跃于市场上的知名人士,大家可以在留言中补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先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新文人画:朱新建、李津

新中国画:石齐

新工笔:徐累

新水墨:人数太多了

艺术顽童:黄永玉

清华美院:韩美林(工美设计)

漓江画派:黄格胜、张复兴

冰雪画派:于志学

被学者众:王美芳、邹传安、薛亮;曾刚、施云翔等,他们画风的跟随者撑起了临摹装饰画市场的半边天。

此文断断续续梳理了两个多月,差点就放弃,最终还是完成了,正好作为2020这个特殊年份的收关之作,往后肯定不会再有这样的长篇了。整理此文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想让艺术爱好者明白当前活跃于市场上的中国画画家们的师承关系,先看了他们老师的水准,再对比一下他们的水平(到底是纯临摹,还是有所创新,或是在打酱油),还有他们老师的老师,一切都是有渊源的,不是凭空臆造,胡乱鼓吹者也该消停了,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和师门,不可辱没。

在看 留言 分享 打赏

子阳艺藏出品 | 原创文章 | 欢迎转载合作

请联系 | 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 画外拾贝——黄宾虹、齐白石比较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上)
擅画者长寿,10位著名长寿画家,最年长110岁最小91岁!
澄怀观道境悠远——评钟涛画境
“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黎家山水”从何而来?
《艺术中国》—— 冯天与国画赏析26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