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1-3单元(包含习作、练习)
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 通过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1、  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图书馆实地
3、图片影像资料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预习
要求
选择几本课外书读读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2、总结: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2、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讨论:
⑴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
⑵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
⑶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拿一本书讲解: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
⑷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
⑸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
三、学生尝试实际操作
1、分组抽签,确定选书的主题。
备选主题:(1)奥运会上的中国英豪
(2)自古英雄出少年
(3)实验室的故事——科学精神的发现
(4)地球的故事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从这一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作业:选择一个主题,课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选择自己要的书,并且抄列书单。
1、相互交流。
1、相互交流生活体验。
2、观察,一一讨论回答。
3、学生尝试实际操作。
4、继续观察,讨论回答。
1、自由讨论
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 通过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1、  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图书馆实地
3、图片影像资料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预习
要求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2、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3、观察特写图,讨论:
⑴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⑵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4、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5、谈话: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观察文字图。讨论:
(1)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6、小结学法:刚才观察了第2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7、布置自学:下面4人一小组,按刚才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
8、组织讨论交流。
三、训练
1、出示自读课本上的一段文字,尝试读书做记号。
2、组织交流。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读书做记号这个方法好吗?
2、布置作业:按预习要求预习第一课,在书上做记号。
1、  齐读课题。
1、观察,讨论。
2、观察,讨论。
3、尝试练习。
4、观察,讨论。
5、尝试自学。
6、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1、尝试练习。
2、小组交流。
3、大组汇报。
1、自由交流。
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  通过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2、  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图书馆实地
3、图片影像资料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留心观察事物
预习
要求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
2、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5页下面的图,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2、小结:①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
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3、讨论: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我们来尝试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
4、组织交流。
5、小结: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
6、布置自学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
7、组织交流。
8、小结引导:刚才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4页下面和的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2、提问:一起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3、组织讨论: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
4、布置尝试练习: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5、指导观察: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四、进行操作训练
播放一段赏花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等一会儿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总结
1、齐读课题。
1、观察,讨论。
2、同桌讨论。
3、指名交流
4、尝试自学。
5、同桌讨论。6、指名说,并评议。
1、观察,讨论交流。
2、观察,讨论交流。
3、同桌讨论。4、指名交流。
5、小组讨论。6、指名说,并评议。
7、观察,讨论交流。
1、观看。
2、自己尝试说一说。
3、小组交流。
4、指名尝试汇报。
5、评议补充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时
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重点
难点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课件。
3、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故事及诗歌。
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预习
要求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下列词语
编  织   崇  高   浸  透  创  造   智  慧
塑  造   朝  霞   闪  耀  祝  愿   波  涛
3、形近字组词
崇(     )浸(     )桶(     )编(     )
宗(     )侵(     )涌(     )篇(     )
1、、自由交流。
1、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1、自由读
2、小组互读
3、背诵
4、学生表演
1、  学生自由读
2、  相互补充
1、学生练习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时
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
学具
1、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课件。
3、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故事及诗歌。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传递知识
崇高
推动时代
(感激、赞美)
塑造人才
美好
培育心灵
预习
要求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学习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析课文: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四、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必须有一句比喻句)
2、填空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教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3、把下列字夹上偏旁再组词
(    )      (    )     (    )
甬    (    )军    (    )扁   (    )
(    )      (    )     (    )
六、课外作业: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1、回答问题
1、自学课文
2、思考。勾画,批注。
3、  大组汇报
4、  深情朗读
1、交流资料。
1、  各自练笔
2、朗读汇报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时
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重点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预习
要求
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
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5、小结:一(3)二(4-5)三(6)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1、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2、听读,正音。
3、领读齐读。
4、指名交流。
5、听写。
6、反馈,订正。
7、指名交流。
8、齐读。
1、读书,同座位互相检查。
2、听读,思考。
3、指名交流。
4、默读,思考。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时
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重点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  转念
宽慰 }
预习
要求
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 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
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①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②练习背诵、默写诗词。
③课后练习4
1、听写,反馈。
2、讨论交流。
3、听读,评议。
4、齐读。
1、听读,思考。
2、讨论交流。
3、自读,思考。
4、讨论交流。
5、讨论交流。
6、默读,思考。标注。
7、讨论交流。
8、讨论。
9、齐读。
10、自读,思考。
11、讨论交流。
12、讨论交流,朗读。
13、尝试背诵。
14.讨论交流。
15、自由交流。
16、齐诵。
17、自由交流。
课题
3、古诗两首    望洞庭
课时
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赞美月夜洞庭美景
预习
要求
搜集作者资料,搜集山水风景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描写风景的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并且介绍一下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吗?
2、过渡: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习《望洞庭》
1、出示诗题,指导解题:①从诗题来看,作者描述的是什么风景?
②“望”是什么意思?“洞庭”是什么地方?
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教师可视情况补充刘禹锡的资料)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把握停顿,并且正音。
思考:读了诗句,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4、组织交流。
5、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由什么?是什么样的?看了画面,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相机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么比喻?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6、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像诗的意境。
7、指导朗读:现在,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把我们也带进那个美好的画面中去?
三、总结学法
1、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想一想,刚才,我们是凭借哪些法宝理解、体会、学会这首《望洞庭》的?
2、小结:读、想像、课件、磁带
1、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1、讨论,交流资料。
2、自读课文。
3、跟读古诗。思考。
4、指名读,评议。
5、质疑,讨论。
6、观看课件,交流讨
7、听读,想像。
8、尝试读,评议。
9、齐读。
10、尝试背诵。
1、小组交流。
2、大组讨论。
课题
3、古诗两首  峨眉山月歌
课时
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思念故乡和友人
预习
要求
搜集作者资料,搜集山水风景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望洞庭》
1、指名背诵。
2、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自学《峨眉山月歌》
1、谈话:现在,你们需要的课件、图片及声音资料都在你们面前的电脑上,书上还有插图,你们可以自由浏览,帮助自己理解诗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出示自学汇报题:
①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是在什么时间?作者此时在哪儿?准备去哪儿?从哪儿看出来?
②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画面中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这些景物让他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③对这首古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4、组织自学交流汇报。
(清秋月夜,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5、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6、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教师可视情况补充李白的资料)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①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②其中哪一首与《水调歌头》相近?又有什么不同?
③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2、布置作业:①熟背默写两首古诗。
②课后练习4
③小练笔:想像《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景像,并且写下来。
学生背诵
2、个别汇报
1、尝试自学。
2、根据自学汇报题,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汇报。
4、指名读,评议。
5、齐读。
6、尝试背诵。
7、自由交流。
1、自由交流。
课题
4、秋天
课时
10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
学具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板书设计
秋风
秋阳
4、秋天  秋色
秋实
秋香
预习
要求
观察秋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 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 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齐读课题。
听范读。
自由讨论。
1、自读,标节次。
2、听读,评议,正音。
3、领读齐读。
4、自由交流。
5、听写,反馈。
6、齐读。
7、自读,思考。
8、讨论交流。
课题
4、秋天
课时
1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
学具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板书设计
秋风   活泼
秋阳    耀眼
4、秋天  秋色    明丽
秋实    丰硕
秋香    醉人
预习
要求
观察秋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听写,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进行课堂练习
1、听写:
2、辨析,组词:
1、小组轮读课文,评议。
1、自读,组织语言。
2、自由交流。
3、品读,圈画批注。
4、自由交流。
5、思考讨论。
6、自由讨论。
7、齐读,试背。
1、分组活动。
2、组织交流。
课题
练  习  1
课时
1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 学习修改日记片断
3、 写好钢笔字,知道右边都有撇,捺时,撇要收一点
4、 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风》
5、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6、 学写毛笔字
重点
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具
学具
1、各类投影片。
2、搜集谜语古诗。
3、搜集动物趣闻。
板书设计
练  习  1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我们做有心人
善于积累
预习
要求
熟悉练习要求,做好准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
1、指名读书上”爸爸带小芳去动物园”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有什么收获?
2、出示书上的动物标牌,思考:这些动物的名字你认识吗?有没有以前见过,但是读错了的?今天记住了吗?
4、再读书上的标牌,讨论
①这些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②你还有哪些类似的容易读错的动物名称可以介绍给大家?
③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训练学生学习介绍动物
1、出示小芳的日记,默读,思考:小芳的这段话介绍了哪种动物?写出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哪些写的好?还有什么不足?
2、组织交流。
3、尝试练习:你们可以帮助小芳写好吗?
4、拓展练习:你对什么动物比较了解?仿照小芳的习作写一种小动物。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对吗?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积累,哪里都能学到语文的。
2、布置作业:①预习成语。
②搜集谜语古诗
1、听读,自由讨论。
2、自由交流,评议。
3、看标牌,讨论。
4、阅读,自由讨论。
1、默读,思考。
2、自由交流。
3、小组共同讨论,修改。
4、指名上台展示。
5、指名评议。
6、尝试练习。
7、指名交流,评议。
课题
练  习  1
课时
1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写好钢笔字,知道右边都有撇,捺时,撇要收一点。
2、  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风》。
重点
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具
学具
1、各类投影片。
2、搜集谜语古诗。
3、搜集动物趣闻。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熟悉练习要求,做好准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感谢你,老师》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谜语古诗,默读,思考:你猜猜,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东西呀?诗文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制谜呢?
8、做游戏: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这样的古诗?咱们来猜谜吧。
10、指导朗读、背诵: 让我们多读几遍,把他们背诵下来吧。
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多美的小诗,记住它吧。
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2)读古诗,猜谜语,想一想,这些诗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
②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来鹄
③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唐]韩偓
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
⑤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
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
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参考答案:
1、柳。2、云。3、蜻蜓。4、蜜蜂。5、菊。6、竹。7、石灰。)
3、布置作业:①默写成语和诗句;
②搜集同类的成语和诗句
1、自读,思考。
2、自由交流。
3、齐读。
4、默读,思考。
5、自由交流。
6、尝试背诵。
7、看图,思考。
8、自由交流。
9、再读。
11、默读、思考。
12、做猜谜游戏。
13、齐读。
14、背诵。
1、自由交流。
2、默读。
3、指名试读。
4、齐读,试背。
5、同桌交流,尝试猜谜。
6、组织交流。
课题
练  习  1
课时
1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2、  学写毛笔字。
重点
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具
学具
1、各类投影片。
2、搜集谜语古诗。
3、搜集动物趣闻。
板书设计
练习1
态度----真诚
学会感谢  语言----真挚
内容----真实
预习
要求
熟悉练习要求,做好准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培训启示》广而告之——学会感谢培训班
姜堰市第四中学初三(8)班   颜蕙雯
遥远的西方有一个节日——感恩节。在那天里,人们将对过去一年里的事情表示感恩。也许那一天里,你也会随他们一起享用美味的火鸡,南瓜饼,可你是否也和他们一起感恩呢?
在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你是否觉得身边已渐渐遗失了一件东西。那东西也许看似微不足道,可真正需要时却又那样重要。“学会感谢”培训班将带您重新拾起对事物的感恩,重新拾起对人生的渴望。
服务对象:
1.如果您是一位性格内向,不大会向别人表达情感的人。面对朋友的帮助,语无伦次。没关系,“学会感谢培训班”将告诉您感恩之心并不一定要用言语表达出来。只要您心存感恩,您就永远不会泯灭最纯真的本质。
2.如果您是一位曾经在别人的关怀和呵护中重新生活下来的“幸运儿”,却在无意中忘记对恩人表示谢意。没关系,“学会感谢培训班”将帮助您寻找您失散已久的恩人,让您向他真真切切道一声“谢谢”。
3……
培训目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庞大的民族中,怎能失去这样一份细微的感情呢?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谢。让我们用感恩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迈向成功。
培训时间:即日起报名即可。
培训费用:视情况而定。
联系人:谢谢小组。
联系电话:8591440(我就要谢谢您)
2、默读,思考:这是个什么样的培训班?这位小姐姐为什么要办这样的培训班?你愿意带头响应吗?
3、过渡:下面,培训班正式授课。
二、小组合作,情景表演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1)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
(2)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
(3)演员为我们表演完节目的时候;
(4)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的时候。
2、大组交流,看表演,评议:他们表演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
3、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我们应该向别人表示感谢?
2、深入讨论: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感谢别人的服务是不是仅仅说声“谢谢”呢?
3、小结:
4、尝试练习(出示例)
5、拓展:还可以有哪些话题呢?大家自己组合小组,开始设计吧。
四、小结
1、指名读《启示》。
2、默读,思考,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2、讨论,评议。
1、自由交流。
2、讨论交流。
3、讨论交流。
4、自组小组,尝试练习。
课题
习作1
课时
1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明确此次习作是要同学们借助“设立一个新节日”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教会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合理想像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生活体验,明白习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和感情的。
3、能按作业要求,写一篇想象合理、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重点
难点
1、明确此次习作是要同学们借助“设立一个新节日”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教会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合理想像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生活体验,明白习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和感情的。
教具
学具
有关图片或照片  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习作1
要求:
1、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出“新节日”的设想,题目自拟;
2、搜集与这个设想有关的资料;
3、记事要具体,特别要具体写出使你想到这个设想的地方;
4、想像要合理。
预习
要求
搜集资料,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和美好意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指导阅读作文要求,指导写法
1、轻声自读作文要求,思考:这篇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看懂了吗?
2、再读例文,思考:要写好这篇作文,使内容不空洞,最关键的是要写好什么?
二、指导选材
1、提示:上节课,我们开了“节日”漫谈会,给你印象最深的话题是什么?当时有哪些同学提出了新设想?这些设想是怎么来的?如果成功了会怎样?选择一个设想,围绕这个设想,确定写什么材料,列一个提纲。
2、组织交流。
3、针对问题再提示:注意,在选材时要考虑什么好写。如果由来好写,自己有体验,就写由来;如果想像好写,就要进行合理、细致的想像,重点写出“节日” 设立后的变化。
4、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
5、组织再交流。
6、谈话:这篇习作是表达你的美好心愿的,因此,语言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三、进行习作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
2、指名回答,补充。
3、再读例文,思考。
4、指名回答,补充。
1、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材,列提纲。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
4、指名汇报。
5、指名评议。
6、修改提纲。
7、同桌交流。
8、小组交流。
9、指名汇报。
10、指名评议。
1、进行习作。
课题
习作1
课时
1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明确此次习作是要同学们借助“设立一个新节日”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教会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合理想像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生活体验,明白习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和感情的。
3、能按作业要求,写一篇想象合理、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重点
难点
1、明确此次习作是要同学们借助“设立一个新节日”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教会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合理想像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生活体验,明白习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和感情的。
教具
学具
有关图片或照片  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习作1
要求:
1、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出“新节日”的设想,题目自拟;
2、搜集与这个设想有关的资料;
3、记事要具体,特别要具体写出使你想到这个设想的地方;
4、想像要合理。
预习
要求
搜集资料,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和美好意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继续进行习作
二、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
(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四、尝试修改
1.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1、学生进行习作。
1、看例文,思考。
2、同桌讨论,修改。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
5、指名补充。
6、一一指名回答,交流。
7、同桌交流。
1、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题
5、天安门广场
课时
1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⑵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⑶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重点
难点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相关的图片资料
2、课件
板书设计
广场上的景象
5、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象征意义
升旗和节日的广场
预习
要求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呢?
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自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并且正音,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⑵进行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默写,反馈指导。
“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得比较流畅,有一定的速度。
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组长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组员评议,打分。
3、大组汇报:教师抽读,大家评议,给小组打分。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思考: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安门广场的?
2、小结:①广场上的景物②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③广场清晨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
3、再读课文思考,仍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段落?怎样分?
4、小结:一(1)二(2-3)三(4)四(5-6)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讨论:①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最重要?
3、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初读了课文,你对于天安门广场有着怎样的印象?
2、布置作业:①熟读课文。
②听写生词。
③完成习字帖,注意间架结构。
④请以“宽广”、或者“壮观”为主题搜集资料,给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
1、各抒己见。
2、自由交流,展示资料。
1、自读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3、大组交流。
1、默读,思考。
2、尝试交流。
3、再读,思考。
4.尝试交流,讨论。
1、听读,思考。
2、指名交流。
3、讨论。
4、齐读。
1、指名交流。
课题
5、天安门广场
课时
1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重点
难点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相关的图片资料
2、课件
板书设计
广场上的景象
5、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象征意义
(宽广、壮观)升旗和节日的广场
预习
要求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同桌交流反馈,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3、提问:天安门广场是一座什么样的广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你愿意就哪一个特点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指名读2、3段,思考: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2、完成课后第四题:出示挂图,指名介绍各个景点的位置。重点理解并且用好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思考:观察点有变化吗?
3、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把你认为写出天安门雄伟壮观的语句勾画下来,在你觉得写的好的地方加上着
重号。
4、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勾画有关语句。
⑵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5、看图完成练习:
填上合适的词语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抓住重点词指导理解: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
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3、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1、小声读,思考:这两段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
日之时。
2、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
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3、出示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提问:你对于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受来?
4、小声读第6自然段,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向大家介绍你的阅读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想像来谈。
5、朗读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评议朗读: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6、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能用上它们也描述一段类似的景象吗?
7、出示填空题,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1、小结:通过学习,你对天安门广场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想去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要求仿照课文第二小节的写法描述图画上的景象,注意方位的顺序,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
听写。
交流反馈。
讨论,交流
1、听读,思考。
2、指名介绍,评议介绍语言是否清楚。
3、自读,思考,勾画。
4、指名交流。
5、齐读。
6、自由读,思考,勾画。
7、看图完成练习。
8、指名交流。
9、齐读。
1、听读,思考。
2、一一讨论交流。
3、齐读。
1、自读,思考。
2、指名交流。
3、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勾画。
4、交流感受。
5、读句子,交流感受。
6、尝试齐读。
7、读书,想像,勾画,介绍。
8、交流。
9、指名读。评议。
10、拓展应用。
11、完成练习,尝试背诵。
1、指名交流。
2、看图,同桌试说。
3、尝试交流。
4、尝试小练笔。
课题
6、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时
1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具
学具
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
2、课件。
板书设计
学画受辱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品轰动巴黎
功夫不负有心人
预习
要求
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 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谁见过,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
2、谈话:它的作者就是——(板书课题)
3、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
4、组织解题:
⑴“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⑶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3、指导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音。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说说。
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小结:一(1-3)二(4-7)三(8)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布置作业:①熟读课文。
②听写词语。
③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概括课文
的主要意思。
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中国的世界上地位。
1、指名介绍,并补充。
2、齐读课题。
3、组织交流。
4、一一交流解题。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听读,评议,正音。
3、交流词义。
4、齐读,正音。
5、听,补充。
6、尝试描红。
1、自读,思考。
2、各自练习。
3、指名交流。
4、默读,尝试分段。
5、指名交流。
1、指名交流。
课题
6、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时
20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2、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重点
难点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具
学具
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
2、课件。
板书设计
学画受辱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品轰动巴黎
功夫不负有心人
预习
要求
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组织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细读课文
1、小声读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⑴这段话有几层意思?⑵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提问:那么,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
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
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提问:①“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②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③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
7、指导朗读:
8、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原句比较体会。
⑵指导朗读,
9、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
10 、组织交流。
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
提问:①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②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③联系徐悲鸿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
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默读第8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
13、讨论归纳
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
提问:⑴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⑵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⑶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
⑷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⑸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
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4题。(3)为“真正的中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
1、听写。
2、同桌交流反馈。
3、指名交流。
1、自读,思考。
2、指名交流。
3、默读,思考。
4、一一指名交流。
5、指名交流。
6、指名交流
7、读句子,思考,讨论,体会徐悲鸿的感情。
8、齐读第3自然段。
9、自学第4自然段,讨论。
10、齐读第4自然段。
11、自学5、6小节。
12、指名交流补充。
13、互相交流朗读。
14、齐读5、6小节。
15、读句子,思考,讨论。
16、默读,思考。
17、指名交流。
18、读句子,思考,讨论。
19、齐读句子。
1、自由交流。
课题
7、虎门销烟
课时
2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⑵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⑶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重点
难点
1、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
学具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板书设计
围观
7、虎门销烟
销烟
预习
要求
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
1、出示林则徐画像,提问:他是谁?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2、板书课题。
3、解题:⑴出示地图,介绍虎门的位置。
⑵圈点“烟”指什么?“销烟”又是什么意思?
⑶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
(教师相机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尽量让学生介绍)
⑷你对林则徐还有什么了解?简介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检查预习:(1)在预习中,你了解到什么?给          大家汇报一下。
(2)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
的问题?
教师整理问题归类,并且板书。
3、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4、读后讨论:帮助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
5、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
⑵正音,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
⑶这些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你怎样记住他?
(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
⑷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⑸在这些词语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⑹齐读生字词。
7、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
8、易错之处,集体纠正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在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的经过?其他小节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3、小结分段方法:(一)1(二)2(三)3—5(四)6或(一)1(二)2—5(三)6
(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布置作业:①听写生词;
②熟读课文;
③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1、指名回答。
2、齐读课题。
3、思考,讨论。
1、汇报预习结果,质疑。
2、自学课文,思考。
3、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4、自读课文。
5、领读齐读。
6、指名正音。
7、指名交流。
8、听写,反馈。
9、指名交流词义。
10、齐读。
11、听读,评议。
1、默读,思考。
2、指名交流。
3、浏览课文,尝试分段。
4、讨论。
1、指名交流。
课题
7、虎门销烟
课时
2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
学具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板书设计
围观:(热闹)人多 庄重
7、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销烟:先……再……然后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预习
要求
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词。
2、集体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1、谈话: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把你认为描写得不同寻常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体会。
3、讨论:①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相机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②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相机理解“林立”的意思。③提问: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
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
5、讲读3—5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这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哪一段最具体?
⑵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节讲了哪几个意思?练习分层。
⑶小结: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① 学习第一层(1—3句)
a、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b、朗读,读出气势。
② 学习第二层(4—5句)
a、边读边归纳: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尝试用词语列出小标题。
b、思考:从“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不但毫不凌乱,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c、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词介绍一件步骤比较复杂的事情吗?
D、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这些词的好处。
⑷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当时
的场景。
①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②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销烟的态度是什么?你知道是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
⑷自读第五自然段,标出数量词,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
⑸出示句子:“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
提问:①这是什么样的一幅场景?②对于老百姓而言,卷走的仅仅是烟渣吗?③想像一下,那些外国鸦片贩子此时的脸色怎样?④你的感觉呢?
⑹齐读,体会。
6、讲读首尾两段。
⑴谁来为我们读读最后一小节?
⑵采访:你读了有什么感觉?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⑶哪些词语读了最让你感到兴奋?为什么?
⑷默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说“值得纪念”?
⑸指导朗读,体会。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布置作业:①听写生词。
1、听写生词。
2、集体反馈。
3、指名交流。
1、自读,思考。
2、讨论交流。
3、再读,思考,勾画。
4、讨论,交流
5、齐读。
6、默读,思考。
7、讨论,交流。
8、自读,思考,尝试分层。
9、讨论,交流。
10、自读体会,勾画批注。
11、交流感受。
12、齐读。
13、自读思考,列小标题。
14、讨论交流。
15、思考,标注。
16、尝试练习。
17、齐读。
18、听读,想像。
19、指名交流。
20、默读,思考。
21、讨论。
22、朗读。
23、自读,标注,思考。
24、讨论交流。
25、读句子,思考讨论。
26、齐读。
27、指名读。
28、讨论,交流。
29、默读,思考。
30、讨论交流。
31、朗读,体会。
1、自由交流。
课题
习作   2
课时
2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读懂例文《我真棒》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了解围绕一个突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和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动作)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3、能按作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重点
难点
1、了解围绕一个突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和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动作)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教具
学具
有关图片或照片  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习作1
要求:
1、题目可以自拟;
2、搜集自己的突出特点,选择一个;
3、事例要典型,要抓住细节(动作)描写;4、最好确定一个特点,围绕特点选材。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自读例文1,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小作者的一个什么特点写的?用什么材料来反映的?
2、再读例文, 了解突出特点,作者详细写了自己的什么?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要围绕一个特点选材,要抓住动作描写,突出自己的这个特点。
5、再读例文2,思考:这篇例文的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事例来反映的?
6、小结: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特点突出,就要选择典型的、能反映自己这个特点的材料。还要抓住细节描写,尤其要写出自己使怎么做的,这样会使特点更加突出。
二.指导选材
1、示:上节课,我们开了《夸夸我身边的小能人》的交流会,你觉得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当时有哪些同学说的是你?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选择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选材,确定写哪个典型材料?现在考虑一下自己的作文思路吧。
2、织交流。
3、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
三、进行习作
1、 教师巡视。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
2.指名回答,补充。
3.再读例文,思考。
4.指名回答,补充。
5.指名回答。
6.再读例文,思考。
7.指名回答,补充。
1.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材,考虑思路。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
4.指名汇报。
5.指名评议。
6、修正思路。
1、进行习作。
课题
习作   2
课时
2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2、  学生作文修改,誊写作文
重点
难点
1、了解围绕一个突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和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动作)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教具
学具
有关图片或照片  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习作1
要求:
1、题目可以自拟;
2、搜集自己的突出特点,选择一个;
3、事例要典型,要抓住细节(动作)描写;
4、最好确定一个特点,围绕特点选材。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二、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四、尝试修改
习作,尝试修改。
1.看例文,思考。
2.同桌讨论,修改。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
5.指名补充。
6.一一指名回答,交流。
7.同桌交流。
1.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题
练习  2
课时
2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介绍自己家的走法,并从中积累课外知识。
2、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3、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
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
重点
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教具
学具
各类投影片。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
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
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
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
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
①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
②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
③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
6、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
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
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
2、组织交流。
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
三、交流资料
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
2、组织交流。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①预习成语。
②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
1、听读,自由讨论。
2、自由交流,评议。
3、看介绍,讨论。
4、阅读,思考,标注。
5、尝试练习。
6、自由交流。
1、介绍、画图。
2、自由交流。
3、指名上台展示。
4、指名评议。
5、自由交流
1、近似资料自由组成小组交流。
2、指名交流,补充。
1、自由交流。
课题
练习  2
课时
2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重点
难点
1、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2、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
教具
学具
各类投影片。
板书设计
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嫉恶如仇
大义灭亲   敢怒敢言    忧国忧民
横眉冷队   浩气长存
预习
要求
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文名句。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虎门销烟》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古诗名句,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两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
8、教师补充介绍。
9、交流感受:现在,听了这些故事,你再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觉?
10、指导朗读、背诵: 让我们把我们的这种感情用朗读来表达,好吗?
1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诗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记住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3、布置作业:①默写成语和诗句;
②搜集同类的成语和诗句。
1、自读,思考。
2、自由交流。
3、齐读。
4、默读,思考。
5、自由交流。
6、尝试背诵。
7、看图,思考。
8、自由交流。
9、再读。
11、默读、思考。
12、指名回答。
13、自由交流。
14、齐读。
15、背诵。
16、自由交流。
1、自由交流。
2、默读。
3、指名试读。
4、齐读,试背。
课题
练习  2
课时
2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重点
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具
学具
各类投影片。
板书设计
态度----大方
介绍我的朋友  语言----得体,有感染力
内容----精练,突出优点
预习
要求
搜集自己家附近地地名来历及变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第一次与你的家人见面,你总会向他们做介绍吧。一般你会怎么做呢?
2、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谈话: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师:叫我一声。哎,你后面的人是谁呀?
2、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3、师: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吗?(教师介绍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应该是要博得父母的好感,所以,应该多介绍她的优点,表达自己的好感,语言可以有一些感染力。)
4、过渡:看,介绍原来也有这样的学问呢!
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2、大组交流。
3、小结:介绍不但要多介绍好朋友的优点,关键还要真诚。
三、小结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小练笔《我的朋友》
1、指名介绍。
2、评议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2、讨论,评议。
1、自由交流。
课题
8、泉城
课时
2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重点
难点
1、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2、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具
学具
1、生词卡片。
2、教学图片。
板书设计
珍珠泉
8、泉城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预习
要求
查资料,了解泉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那儿的环境特别美,让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板书课题)
2、谈话: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
3、审题:现在谁能告诉我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谈话: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泉城去看一看,读书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读完了课文,谁来试着读一下黑板上的生字?
(2)谈话: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试一下?
(3)真不错,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生字。
(4)谈话:这一排的同学都会了,那我们齐读生字。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4、谈话: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泉城了。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2、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且批注。
3、组织讨论,相机出示: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提问:①这句话有几个分句?描写了什么?想像一下,那是什么样的情景?
(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A、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B、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
提问:谁来为我们模拟一下虎啸狮吼呢?
谈话:模拟得逼真吗?让我们为他逼真的拟声鼓掌!
C、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感觉悲楚,情绪低沉。
提问:秋天的雨尤其如此。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
D、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 。)
谈话: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太神奇了!
②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③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2)谈话: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指名读第三句。
提问:"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指导朗读。(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了第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2、布置作业:①听写,习字。
②熟读课文,熟背第一小节。
③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济南名泉的图片及各种资料,分专题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④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1、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交流。
3、自由交流。
1、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
理解词义。
3、指名读生词,并正音。
4、开火车读。
5、齐读。
6、组织交流。
7、听读,评议。
1、自读,思考。
2、指名回答。
3、默读,思考,批注,勾画。
4、讨论交流。
5、练习读书。
1、自由交流。
课题
8、泉城
课时
2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重点
难点
1、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2、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具
学具
1、生词卡片。
2、教学图片。
板书设计
珍珠泉  形似珍珠
8、泉城   五龙潭   汇  注
(天下闻名)黑虎泉  水声喧腾
趵突泉 名泉之首  冒
预习
要求
查资料,了解泉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反馈。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提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1、谈话: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3、小结:
4、轻声读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组织讨论,相机出示:
(1)a、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B、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提问:①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句让你仿佛亲眼所见?
②哦,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出示一颗珍珠)珍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呢?
③“涌”字说明什么呢?
提问:说明珠串的变化非常快,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得变化特点?
(2)过渡:写到这儿,作者仍决觉意犹未尽,出示“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
提问:①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哪个词用得特别生动?好在哪儿?
②"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
现在明白什么是“拎”了吗?那么谁能告诉我 “拎”么意味呢?
③现在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6、小结,指导学法。
7、谈话:接下来我们要游览另外的两大名泉,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批注上你的理解或者概括出的特点;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
③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和特点。
8、学生自学。
9、组织交流,相机进行:
(1)谈话: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
相机提问:①五龙潭在什么位置?它是怎样形的?
②什么叫“汇注”?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③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④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 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
指导朗读。
(2)谈话: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
相机提问:①黑虎泉在哪儿?泉口是怎么形成的?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②“喷吐”说明什么 ?③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④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8、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一一批注出来。
9、组织讨论,相机提问:
①"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②"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③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a你看到了什么?
b清到什么程度呢?
c水确实很清,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
d是怎样形成的呢?
e冒字说明了什么呢?
f泉水是什么声音?
g现在你明白趵突泉为什么位于七十二泉之首了吗?
10、指导朗读。
11、小结。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
2、默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课文中哪个词体现了独一无二?
3、谈话:所以说人们称济南为泉城。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布置作业:①听写词语。
②背诵全文。
1、听写,反馈。
2、试背,评议。
3、指名回答。
1、自学,思考。
2、指名回答。
3、轻声自读,体会。
4、讨论。
5、练习朗读。
6、默读自学要求。
7、按要求自学。
8、讨论交流。
9、练习朗读。
10、练习朗读。
11、听读,勾画,思考,批注。
12、讨论交流。
13、练习朗读。
1、小结。
2、自由交流。
3、默读,思考。
4、交流。
5、齐读。
课题
9  九寨沟
课时
30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具
学具
投影图片两张,写有文章内容的投影片一张,挂图两张(瀑布、湖泊),小黑板两块。
板书设计
9、九寨沟
自然风光
异兽珍禽
预习
要求
请学生从课外书或网上了解九寨沟的优美风景和生活的动物们。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①指出生字“寨”的写法,并于“赛、塞”作区别。
②请学生质疑,激发兴趣。“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词,圈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读准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
(2)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3)提问:这些生字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4)尝试听写,并且反馈。
(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齐读词语。
三、 再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九寨沟?
2、讨论:这篇课文围绕着九寨沟的“神奇、童话世界”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成那几部分?
4、小结:一(1)二(2-4)三(5)
四、 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节中哪一句话讲出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勾画下来。
2、齐读这一节。
五、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读了课文,你向往九寨沟吗?为什么?
2、布置作业:①搜集九寨沟的资料。
②熟读课文,听写词语。
1、齐读。
2、认读生字,质疑。
1、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正音。
3、听读句子,评议。
4、指名交流。
5、听写反馈。
6、讨论交流。
7、齐读。
1、听读,思考。
2、讨论,交流。
3、讨论分段。
1、听读,思考,勾画。
2、指名交流。
3、齐读。
1、自由交流。
课题
9  九寨沟
课时
3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具
学具
投影图片两张,写有文章内容的投影片一张,挂图两张(瀑布、湖泊),小黑板两块。
板书设计
9、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预习
要求
请学生从课外书或网上了解九寨沟的优美风景和生活的动物们。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并反馈。
2、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九寨沟的动人风光,那谁能说说九寨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过渡: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一起来欣赏介绍九寨沟的录象。
二、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1、欣赏九寨沟风光录象,看完后谈感受。(指名回答)
(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三、布置导游任务
1、谈话激趣:现在,九寨沟景区要招聘一批小导游,为游客们介绍九寨沟。你们想试试吗?
2、谈话:要做导游不容易呀!每到一处,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景物,再弄清景物有何特点,最重要的是要讲好特点。(结合板书)怎么样?有信心吗?咱们来试试吧。
四、指导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这里着重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用笔圈画出来。
2、再读课文,出示提示:
(1)这些景物中,你最欣赏哪一处?它有什么特点?
(2)把你认为最能形象写出这个景物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勾画下来,写上你的感受。
(3)反复朗读这些描写,结合录像画面在头脑中想像,并用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传达给大家。
组织交流。
4、相机多媒体出示各个景点的图片。
(弄清九寨沟中“五花海”、“五彩池”得名的两个原因。
弄清比喻,理解“蔚为壮观”的意思。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告诉学生,“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5、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6、谈话:现在,尝试进行导游。大家先自行准备,之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多幅图片争当小导游,介绍喜欢的景点,并奖励红星。看谁讲得多,讲得好,最好用自己的话介绍景点。
五、 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 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 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读——找——想——读——讲
2、布置任务:根据前段学法,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学第四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1)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
(2)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反映这些特点?勾画,批注感受。
3、组织交流,。
(1)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及简介资料。
(2)相机解决“珍稀动物”、“也许”、“憨态可掬”、“窥视”、“若无其事”等的词义。
(3)重点掌握句式:“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4、谈话:现在,请大家稍做准备,马上进行招聘会得最关键部分,导游解说比赛。不仅要比谁介绍得清楚,特点突出,语句连贯,而且还要能尽量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要用好书上的好词好句。如果能引进课外知识讲解小动物,那就更好了。
六、小结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①熟读课文,背诵三、四、五小节。
②听写词语。
③学唱歌曲《神奇的九寨》
1、听写反馈。
2、指名交流。
1、欣赏录像。
2、交流感受。
1、激趣。
1、自读,圈画,讨论。
2、自读,勾画。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5、讨论交流,评议朗读。
6、分组朗读。
7、评议朗读。
8、齐读。
9、自己准备。
10、指名交流,评议。
11、再尝试,评议。
1、讨论交流。
2、自学,勾画,批注。
3、小组讨论。
4、大组补充,其他人静心听意见。
5、自己准备。
6、尝试进行。
7、评议。
8、再尝试。
1、自由交流。
课题
10、田园诗情
课时
3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重点
难点
课文所描写的场景学生没有情感体验,只能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挤奶图
预习
要求
学生课前预习:课外阅读材料《荷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交流感受。
1、谈话:同学们,按计划,咱们今天要去哪里旅游?
2、交流:对,今天我们要走出国门,去游览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能出国旅游,这是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事,据了解,同学们前些天就已经在找材料了解荷兰,了解荷兰的乡村风景。那么在出发前,能否先告诉老师呢?
3、揭题:是呀,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荷兰是一个充满——(板书课题)
4、解题,质疑:①什么是“田园”?“诗情”
又是什么意思?②什么时候你会产生“诗
情”?③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过渡:
2、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①对照生字表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读错、读漏、读多,尽量读的流利。
②在读通顺课文以后,尝试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以“……图”的模式概括出来。
③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3、组织大组交流。
(1)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2) 齐读,讨论:这些字哪些容易错?怎样记住?
(3)尝试听写,反馈交流。
(4)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三、设计情境,读懂读好。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2、谈话:荷兰的田园风光太诱人了,咱们马上乘坐飞机,亲自去体验一下吧!
3、小助手上台播放多媒体影片荷兰风光图片:请大家跟着我,咱们一起欣赏这美景。边播放边有感情地读1—4段。
4、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5、默读1-4段,思考:你刚才看到的景色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哪儿写得特别逼真美好?把你喜欢的语句勾画下来,结合自己刚才看到的,批注自己的感受。
6、组织交流。
7、指导朗读:多么美的画面!怎么来试着读读吧。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①听写生词。②熟读课文,背诵你最喜欢的两个小节。③作者说,荷兰还是“水之国”“花之国”,请选择一个方面,查找资料。
1、齐答。
2、学生交流预习感受。
3、齐读课题。
4、讨论,交流。质疑。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
4、听读,正音。
5、齐读,讨论。
6、听写,反馈。
7、讨论,交流。
1、再读,思考。
2、组织交流。
3、欣赏风光。
4、自由交流。
5、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6、自由交流。
7、齐读,评议。
1、自由交流。
课题
10、田园诗情
课时
3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重点
难点
课文所描写的场景学生没有情感体验,只能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0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预习
要求
学生课前预习:课外阅读材料《荷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你了解了荷兰的那些田园风光?
2、默写词语。
二、学习4-6小节。
1、小助手:有人来了。他邀请我们观看他挤奶呢!
2、学生默读4—6段,想像画面,细细品味,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勾画下来,批上自己的感受。
3、小助手组织同学们再次议荷兰乡村美:
4、谈话:荷兰的田园景色太美了,让我们一起为荷兰歌颂吧。齐颂全文。
三、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游览了美丽的荷兰。现在,我想聘请小导游,带领其他人也到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总结:荷兰这么美,你还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大家来交流交流吧。
3、讨论:荷兰的自然环境这么美好,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从文中看出来了吗?
4、小结:是呀,这才是“真正的荷兰”。说这话时,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5、齐读课文。
二、进行课堂练习
1、进行课堂练习。
听写:
默写你最喜欢的一小节。
辨析,组词:
玩(    )议(    )悍(    )牲(    )
顽(    )仪(    )旱(    )性(    )
(四)问答:
1、课文描述了荷兰的哪几幅风光图?
2、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什么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个别汇报
2、学生默写
1、指名读,评议。
2、齐读。
3、默读,想像,勾画,批注。
4、自由交流。
5、齐读课文。
1、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2、交流资料。
3、组织交流。
4、自由交流。
课题
11、桂花雨
课时
3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赏桂花
摇桂花
用桂花
忆桂花
预习
要求
搜集思念、赞美家乡的歌谣。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谈话引入,质疑: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教师进行分类记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
1、在学习这篇作品之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生字的读音。
2、老师巡视纠正个别读音。
3、谈话: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轻声自读课文。
4、进一步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的意思。
②围绕着“桂花”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③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标出问题。
有答案了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选一个代表来说说。
5、自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围绕“桂花”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6、快速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7、小结:一(1)二(2-3)三(4)四(5-6)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题。
2、质疑。
1、自读课文。
2、再读,思考。
3、指名交流。
4、默读,自学。
5、听读,正音。
6、交流词义。
7、讨论小标题。
8、大组汇报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
方。
9、讨论交流。
课题
11、桂花雨
课时
3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赏桂花
摇桂花(主)   快乐、乡情
用桂花
忆桂花        (忆家乡)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预习
要求
搜集思念、赞美家乡的歌谣。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2、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3、齐读。
4、轻声自读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5、谈话: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摇桂花的情景,作者自己把这叫做?(摇花乐)。
6、乐在哪里?默读摇花乐一段,思考: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批注感受。
(3)结合学生的想像,思考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7、组织交流讨论,相机指导:
8、提问引导:故乡的桂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而对于母亲来说仅仅是乐吗?
9、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出最能体现邻里乡情的句子勾画下来,标注重点词,让大家感受一下,并说说为什么。
10、小结,
11、提问: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你是怎样理解母亲话语的?
12、小结:
13、进一步拓展,深入体会,出示填空:
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4、老师总结:
15、出示句子:“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提问: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布置作业
1、谈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布置作业:①听写生词。
②熟读课文。
③小练笔: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尝试写下来。
④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散文集《桂花雨》,希望大家能从中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1、听读,思考。
2、交流。
3、再读,思考,勾画。
4、交流。
5、齐读。
6、自读,思考。
7、交流。
8、齐答。
9、默读,思考。勾画。
8、自由讨论交流。
9、讨论回答。
10、学生自主学,划出句子,感情朗读,体会母亲的做法。
11、指名读。
12、自由发言。
13、读句子,思考。
14、讨论。
1、齐读课文。
课题
习作  3
课时
3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给李阳同学的一封信》,了解书信的写法和格式,学习抓住家乡与众不同的风景、风俗等,介绍家乡一两方面特色的写法
2、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能借鉴“例文”的方法,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
3、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重点
难点
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并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教具
学具
下水文一篇
板书设计
习作3
要求:1、写一封信,介绍自己家乡一两个方面的特色;
2、围绕一、两个特色选材;
3、突出重点;
4、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要有详略;
5、掌握书信的写法和格式。
预习
要求
了解自己的家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封信作者着重介绍了家乡的什么有特点的事物?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在写一两个特点的时候,要根据材料的生动性,安排详略,简单的说,就是哪个你了解的多,好写,就详写哪个。
5、再读例文,思考:在详写的内容中,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结:在写作时,要记叙活动或场面,要写好过程,过程要完整,要选择一个场面具体写。
二、指导选材
1、提示:上节课,我们组织了一次“我的家乡”主题交流活动,大家都搜集了家乡的不少资料,有的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了交流。当时有哪些同学发言?说了些什么?选择一两个特色,围绕这一两个特色选材,确定详略,列一个提纲。
2、组织交流。
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
三.进行习作
1、教师巡视。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
2、指名回答,补充。
3、再读例文,思考。
4、指名回答,补充。
5、指名回答。
6、再读例文,思考。
7、指名回答,补充。
1、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材,列提纲。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
4、指名汇报。
5、指名评议。
6、修改提纲。
1、进行习作。
课题
习作  3
课时
3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给李阳同学的一封信》,了解书信的写法和格式,学习抓住家乡与众不同的风景、风俗等,介绍家乡一两方面特色的写法
2、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能借鉴“例文”的方法,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
3、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重点
难点
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并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教具
学具
下水文一篇
板板书设计
习作3
要求:1、写一封信,介绍自己家乡一两个方面的特色;
2、围绕一、两个特色选材;
3、突出重点;
4、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要有详略;
5、掌握书信的写法和格式。
预习
要求
了解自己的家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二、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
(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四、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1、习作,尝试修改。、
1、看例文,思考。
2、同桌讨论,修改。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
5、指名补充。
6、一一指名回答,交流。
7、同桌交流。
1、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题
练习 3
课时
3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读书使用记号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教具
学具
各类投影片。
板书设计
读书做记号
预习
要求
搜集有趣的歇后语。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指导学生学习读书做记号。
1、谈话:开学初,我们就学习过怎样认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指名读书上的一段话。讨论:对书上的这些话,哪些你有同感?能说说读书做记号对自己的帮助吗?
3、提问:到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哪些读书记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5、出示书上的表格。讨论:
①从表格中看,一般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
②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③除了这些记号,你还知道哪些?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二、训练学生使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布置自学:下面4人一小组,自学下面的名人名言,并做记号。
2、组织交流。
3、提问:①这两句话都在说什么?各打了什么比方?②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齐读,尝试背诵。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读书做记号这个方法好吗?
2、布置作业:按预习要求预习第15课,在书上做记号。
1、听读,自由讨论。
2、自由交流。
3、看表格,讨论。
1、尝试练习。
2、交流自学结果。
3、自由交流。
4、齐读,试背。
1、自由交流。
课题
练习  3
课时
3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2、指导学生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写法和变化。
重点
难点
积累成语。
教具
学具
各类投影片。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搜集有趣的歇后语。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你知道其中哪些成语的用法?举个例子。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望洞庭》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歇后语,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8、小结: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它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9、默读歇后语,思考:你能理解它前后的意思之间的联系吗?
10、齐读。
11、出示应用练习,尝试填空:
(1)虽然周瑜想出种种办法陷害诸葛亮,但是最后都(                          )。
(2)姐姐恼火了:“我教的再认真,你却一点儿都不认真学。难怪你到现在还是(
)呢!”
(3)包公的人品,那真叫(                  ),
难怪广受后人敬仰呢!
(4)“哼,他来看我,那还不是(
)呀!”大伯愤愤地说。
12、齐读歇后语。尝试背诵。
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根据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说出后面的一部分。
卢沟桥的狮子(         );姜太公钓鱼(            )。
外甥打灯笼(           );山中无老虎(            )。
泥菩萨过江(           );亡羊补牢(              )。
狗咬吕洞宾(           );千里送鹅毛(            )。
猪八戒照镜子(         );鸡蛋碰石头(            )。
三、布置作业:①默写成语和歇后语;
②搜集同类的成语和歇后语。
1、自读,思考。
2、自由交流。
3、齐读。
4、默读,思考。
5、自由交流。
6、尝试背诵。
7、看图,思考。
8、自由交流。
9、再读。
10、指名回答。
11、自读,思考。
12、指名介绍。
13、齐读。
14、思考,练习。
15、指名交流。
16、齐读,试背。
1、自由交流。
课题
练习  3
课时
40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懂得赞美的重要,并学会真诚地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褒扬别人。
重点
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具
学具
各类投影片。
板书设计
态度----真诚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语言----恰当
内容----具体
预习
要求
搜集有趣的歇后语。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故事导入:
1、谈话:
2、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最值钱的本领。(板书:学会赞美)
二、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1、老师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谈话: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师: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投影显示做好的饭菜)
2、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态度 ----真诚
3、师:还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师:对他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板书:语言-----恰当
4、师:谁能更上一层楼?
板书:内容----具体
评议:你认为他成功在哪里?
5、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     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大组交流。
5、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幻灯出示:
“小明,你说话真是妙语连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
“杨学,你的画真美!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大奖呢!你真了不起。”
“妈妈,您太辛苦了!劳累了一天,还烧了这么多的菜,真是我的好妈妈!”
7、小结: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赞美
1、师:在我们班这个集体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
2、组织表演。
3、老师采访: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
“XX,你听了同学的赞美,有什么感受?以后准备怎么做?”
4、小结:赞美是一种艺术,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2、组织讨论:面对这两位英雄,你们想说些什么?
六、小结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用各种方式,去赞美一个你最想赞美的人。
1、请一位同学上讲台。
2、指名回答。
3、评议讨论。
4、指名表演。
5、评议讨论。
6、指名回答。
7、评议讨论。
1、指名读题。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3、讨论,评议。
1、学生发言。
2、下座位表演。
3、学生回答。
1、自由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黄果树瀑布》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2篇)
备课手记|三下六单元备课初设计(一)
2009年教案 五年级语文九册 第5__6单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