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品“宣德炉”再创价值新高

在北京大羿2017年秋拍,“明正德阿拉伯文炉瓶盒三事”是本年度宣铜炉拍卖中最为瞩目的拍品,最终成交价为4370万元。此一组三器,炉、瓶、盒齐备,浮雕阿拉伯文,为正德年间官铸香具,形制、做工、皮壳协调统一,原装一套使用,枣红色皮,品相完美。阿拉伯文炉简称“阿文炉”,向为官铸炉中本朝款炉的代表。正德阿文香炉、香具,多为皇宫御用或赏赐功臣,世代家族传承。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传播交流普遍,明武宗朱厚照信奉起伊斯兰教,致使正德年间制作的铜香炉、景泰蓝、瓷器等工艺品多有伊斯兰文的出现,并有伊斯兰艺术中的花草纹、几何文及书写经文的设计,时代特征明显,历来为学者、藏家重视,是明清铜炉收藏系列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阿文炉在铜炉拍卖市场上一直热度不减,价值稳增。一般单只的精品阿文炉,拍出200万至300万元即为常态,炉、瓶、盒三事一套完整呈现者,可谓稀世珍品,可遇不可求,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另有一件“阿拉伯文冲耳炉”于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禹贡”专场呈现,阿文炉中一般常见鬲式、筒式,冲耳者数量较少。本品形制极为周正,整器入手,十分沉坠,乃正德一朝官铸阿文炉之典范。腹部三组开光,内阿拉伯文装饰,空白处铺珍珠地,字口圆润有力。经年盘养,器身现栗壳色,炉底仍可见大面积的枣红皮色,是为原皮,油润细腻。炉底中央开框,框内亦满铺珍珠地,内铸“大明正德年制”楷书款,铸后精修。足尖露铜处,见铜质金灿,至纯至精。红皮之炉,有明一代以正德朝为最佳,后人专称“正德红”。此炉形、色、款、质皆上品,最终以276万元成交。


私款炉也是近年铜炉收藏的重要品类,价格居高,稳中求进。私款的概念是相对于官款而言,多为官宦富贵人家、文人士大夫订制之物,精益求精,内涵独具。晚明时期特殊的历史社会造就了私款炉的出现与兴盛,除了繁荣的商品经济为根本原因外,文人的介入也是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明代文人数量众多,出仕艰难,他们或“富则为商,巧则为工”,或专注书画、小说、戏曲,或寄情山水,或醉心收藏,总之,在仕途之外另辟蹊径,由此文房雅玩之风随之大兴。他们个性疏狂,直抒胸臆,品味超凡,参与到各种文玩的制作设计当中,宣铜炉也不例外,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独树一帜。按款识内容,私款主要包括斋堂款、藏玩者名号、制作者名号、诗文佳句等。


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的“‘李曲江制’鬲式炉”,即为晚明文人私款炉表率。此炉流传有序,先后为赵沆年、庞敦敏、王世襄收藏,2003年拍出24.2万元,2010年再次在王世襄专场中拍出470.4万元,此次最终成交价为943万元。王世襄《自珍集》以此炉相较明式家具束腰繁简之别,可见其经典代表性。他写明式家具线脚:“边抹即使同高,枭混也基本相似,但曲线舒敛紧缓稍有变化,顿觉殊观。”细观此炉,深得其意。一般常见鬲式炉为平唇口沿,而此件口沿一周起线,平沿内倾,恰如明式家具案面边抹均匀的“栏水线”,抑或边角的“阳线”。再看口沿下方束腰亦起线作弦纹,且是双弦。束腰双弦连接下方素圆鼓腹,再承外撇三足。底部“李曲江制”四字柳叶篆书款。整炉一气呵成,线条连贯而又精神饱满,可谓简洁中蕴含着精炼的细节。


据王世襄记载:“民初李卿丈即卜居芳嘉园,去吾家仅数十步。后移居八大人胡同,相隔只一巷。儿时常携鸽至丈家门首放飞,入秋更捧蟋蟀盆求教。丈固酷爱球虫而又精于此道者。赵伯母每抚我头,给果饵。移居后,仍往请益,评蟋蟀外兼及铜炉矣。北京沦陷时,李卿丈为居家所需,不得不让炉于庞敦敏。此后每道及,犹眷眷难忘。”李卿丈为生活所迫,变卖铜炉给庞敦敏,本件即其中之一。


同一专场中,明万历“鄂韡堂藏”蚰龙耳炉、明“启怀堂家藏”马槽炉、明末清初“徐冶公制”马槽炉、明“文斋清玩”冲天耳炉、明“玉堂清玩”冲天耳炉等私款炉,铜质、款识、皮色、形制较一般铜炉更加精绝,件件简洁温润,立意高远,亦为文房清供佳器。同时,北京保利2017春拍的一件“清早期‘淡宁’款冲耳炉”亦为私款炉代表,款识内容乃私款中数量最少的诗文佳句,寓意淡泊宁静,文人志士所向往。此炉器身较扁,薄唇外侈,短束颈,垂鼓腹。双冲耳较薄,势外倾,耳洞半圆,非清代明显的高城门孔状,是由明及清过渡时期特征。底承三短乳足,势外撇。内膛现旋削、铲剔及放射性跳刀痕,是为晚明遗风。由于经年累月的焚香、盘养,包浆深沉、厚重,外壁黄中闪黑,内壁漆黑油亮。器壁上薄下厚,重量集中在下半部,尺寸虽不大,却异常压手,可见铜质精炼。炉底中央开小长方框,内浅刻“淡宁”篆书款,布局饱满,结体长方,追金石风。纵观此炉造型、铸工等,处处彰显着由明入清的时代特征,最终成交价230万元。


同场中还有一件“‘巴格仿宣’款钵式炉”,圆浑饱满,状如宝珠,玲珑致美,而同为亮点。此钵炉口径、器高相等,上下相称,比例掌握精准。常见钵炉,口沿一周多起灯草口,或称一线口。此器则不同,口沿向内翻折而收,看似细微的变化,却增加了制膜、浇铸、皮色等道道工序的难度。通体现红皮,稍淡于枣皮红色,多称猪肝色,娇丽不造作,宝光内敛。又经年养护得法,包浆莹润,抚之绵滑,光亮可鉴。圆形底,底心微凹,开方框,镌刻“巴格仿宣”楷书款。内膛麻地,器壁厚度匀称。“巴格”最早可见载于《宣炉汇释》:“巴氏仿铸尚不劣,而里世不见于著录,未知为清何时人,炉亦稀见于世。”民国赵汝珍也曾评价:“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均极摹制,惟巴格之仿宣可比宣器。”另有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一例“巴格仿宣”款蚰耳炉,故字号177098,是为乾隆朝巴格铸炉的标准器。此炉最终以310.5万元成交。


此外,两组特别有趣的“迷你炉”,或称“小宣铜彝炉”,它们的价格虽远不及上述炉品,但十分好玩,市场价值看涨。它们尺寸极为小巧,大者口径不逾八厘米,小者不足三厘米,重量多为两百克以里。形制多样,灵巧活泼,令人爱不释手。文献中关于小宣铜彝炉的记载,可在明人的笔记、小说、戏剧中见到。文人士夫们结伴郊游,山宿在外,必带备具匣,小宣铜彝炉就是备具匣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可以把玩、焚香、品香。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七中提到备具匣,“下格稍高,置小宣铜彝炉一……精致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






内容选自《中国艺术》2018年第7期

田旭《2017 年拍卖场上的“明星”宣铜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过拍卖现场,带你了解明星拍品“宣德炉”
天天拍 | 博琴堂香炉专场成交结果一览
博古论今│宣炉鉴赏收藏10知道(上篇)
清宫旧藏赏析·大明宣德炉(五)
2017春拍高价成交铜炉赏析
千不存一!传世收藏之宣德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