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心理学| 虚假同感偏差

为什么我们作为直觉型心理学家都显得如此糟糕:虚假同感偏差

很多人非常自然地认为自己是很好的“直觉型心理学家”,觉得预测别人的看法和行为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我们每人都有靠先前自我和他人的经历积累起来的无数信息,这就意味着我们必然拥有很强的洞察力了吗?运气没这么好。

在现实中,人们在估计他人行为及其原因的时候总是显示出很多可以预见的偏见。而这些偏见正好证明了我们多么需要心理学实验,以及为什么我们不能依赖于自己的直觉去推测别人的行为。

其中的一种偏见叫做虚假同感偏差(the false consensus bias)。在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 Ross特意用两项简单有效的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运作的(Ross, Greene & House, 1977)。

虚假同感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展现了被Ross和同事们称为“虚假同感”的偏见——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又揭示了另一种偏见。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们倾向于假设那些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不正常!这似乎看上去像一个笑话,但这是人们表露出来的确实存在于现实中的偏见。

来Joe’s饭店吃饭

虽然第一项研究非常符合理论,但是我们怎么能确定人们真的会言行一致呢?毕竟,心理学家已经很好地证明了人们的看法和他们的行为之间的联系甚为细微。

因此,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

这次来了一批新的被试,他们都是大学生。实验者问他们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不告诉被试Joe’s饭店食物的质量如何,以及他们看上去有多傻。)

被试被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不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这项实验的结果证实了之前的研究。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和上次一样,人们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合者的人格再次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会是怎么想的。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可能会说:

“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我看他们肯定很害怕看上去像一个傻子。”

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会说:

“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只知道卖弄的到底是些什么人?我知道那样的人——他们真古怪。”

我们是蹩脚的直觉型心理学家

这项研究很吸引人,不仅因为它揭示了我们在考虑别人行为时的一种偏见,而且它证明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每个心理学家在某个时候都曾在用以下两种论据解释一项研究的发现时显得心烦:

1. 我本有机会告诉你这些——这太明显了(所以我都没必要告诉你)!

2. 不,以我的经历来看这不对——人们的行为并不是那样的。

像这项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的那样,人们是蹩脚的直觉型心理学家。少数的几个例外之一是当答案十分、十分明显的时候,例如问别人是否应该去谋杀。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们观点一致的问题不如我们意见不一的问题来的有趣。

人们还可能假设和自己有不同看法的人相对于自己来说有更加极端的人格。这是因为,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对自己说,所有思维正常的人当然都和我想的一样。

可是,很显然不是这样。虽然知道我们不了解别人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而这就是我们需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很好的理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洞悉人性可以这么简单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思维
《社会性动物》| 王非解读
社会心理学(一):后见之明偏差,我早就知道是这样
心理学166个现象(1-50) 花点时间看看吧
6分钟读完《社会性动物》,带你看透人性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