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篆刻打基础:明代,篆刻界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儿

中国印章,在经过隋唐宋元长期的低谷之后,进入明清时期,这是中国印章又一个高度繁荣期,通常我们说,明清与秦汉“双峰并峙”大体就是中国印章史的准确描述。只是,准确的说,秦汉是实用印章的高峰,明清,是篆刻的高峰,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明代篆刻。

一个小说明:因为这个系列是学习群的课堂讲义,因此是按时代断代性的,粗线条的,旨在勾勒出时代整体状况,列个提纲,如果要学习较为细致的印人传记,比如明代某个名家的详细情况,请查阅他们的个人分类文章,“印人传”系列。

先稍稍说说明代之前的事儿,接一下前朝的人和事儿。

宋代,书画鉴藏印渐渐转向书画落款,又渐渐丰富出来各种词语印,文人的参与,使印章在实用价值之外,明确有了艺术追求,篆刻终于以艺术面目真正走上了历史舞台。

既然除了实用目的,还有了艺术追求,隋唐宋元长期工艺化严重的印风当然让这些文人艺术家们不满意,自元初的赵孟頫、吾衍开始,文人们开始高举复古大旗,值得记住的大事,是这两位大篆刻家分别做了一件重要的事:

1、赵孟頫:在唐宋朱文基础上构建成“圆朱文”印风,此种印风成为后世文人重要的篆刻形式;

2、吾丘衍:写了重要的印学著作《学古编》,其中上卷《三十五举》第一次对秦汉印的字法、篆法、章法做了系统总结,对后世篆刻发展起到重大先导作用。

(《三十五举》书影)

吾丘衍《学古编》实际是他开办篆刻学习班的教材,吾丘衍也是他第一位开展篆刻教学的篆刻老师。

他的学生里,有吴福孙、王冕等,其后,王冕和他的朋友吴叡(也是吾衍的弟子)等又进一步努力,文人篆刻在吾衍的“宗秦汉”理论下持续大发展。此后吴叡迁居吴门(就是苏州)之后,收了一位弟子,即号称“方寸铁”的朱珪,朱珪原是刻碑出身,最初只是个工匠,但因为拜吴叡为师之后,跟着吴叡学习大小篆,“读书十年不下楼”,“尽习久,尽悟《石鼓》、《峄碑》之法”此后,终成篆刻大家(有工匠的底子,又加长期的文人修养)。

也就是在朱珪和同时期的一大批印人的努力,使篆刻形成了两大格局:一是仿汉印式,一是圆朱文印风(这也是当世最重要的两种印章风格)。也因为朱珪生活的地区是吴门地区是当时“吴门画派”的活跃地区,由此,一大批画家又开始染指篆刻,篆刻与书画更进一步紧密结合。

吴门画派里有一位重要的文人画家,叫文徵明,文徵明有个儿子叫文彭,文彭,这位人物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他是文人篆刻的鼻祖。

文彭有自己的优势,他家学渊源,因此有较深厚的文学修养,再加上长期在画家、文人圈子里打转,因此篆刻水平极高,至于高到什么水平,周应愿在他的《印说》称他的篆刻:“白登秦汉,朱压宋元”。这种评价当然高,但据沙孟海先生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文彭印,几乎没有他的真迹。就是现在篆刻界现在流行比较广的文彭的印,目前也没有确认就是文彭的作品,只是暂时记在文彭的名下:

(琴罢倚松玩鹤)

(七十二峰深处)

被考证为文彭真迹的印只有两方,就是在墨迹上钤盖的印迹:

(文寿承氏)

(文彭之印)

如果我们认可文彭是篆刻鼻祖,而他的作品却并不多,那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因为他的学生厉害。

他的学生里面最著名的是何震,何震字主臣,号雪渔,是文彭的大弟子,安徽人,少时家穷,何震凭籍刻印谋生,因此,他的篆刻始终有较重的商业色彩。大概20岁时,他流落到苏州,拜文彭为师,这以后“国博究心六书,主臣从之讨论尽日夜不休”,何震从文彭这里精研六书,认识到“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从此,篆刻渐有文人气息,终成一代大家,

何震所处时代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大收藏家顾从德出了一本印谱叫《顾氏集古印谱》,这本印谱是他将自己的家藏古印与他从好友处借来的古印直接钤拓而成的,注意一点,是原拓,共6卷,收录古玺印计1700余方,共印了20部,此谱一出,很快为收藏界和篆刻界竞相购去。我们可以想见,以文彭的地位,何震必然在文彭这里见过这部印谱。

大概三年之后,顾氏又将印谱扩大,选印增加一倍,达3400余,但这一次用了木版雕刻,改名叫《印薮》,既是木刻版,印刷量就比较大,当时篆刻界甚是流行,“尔时家至户到手一编”(赵宧光语)。这里有一个问题,《集古印谱》和《印薮》不是一回事。

何震因为既接受文彭的六书教育,又有大量的篆刻实践(他靠这个谋生),再加上他精研《集古印谱》,又加上他曾经长期游历边塞,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终于成为一位篆刻史上第一位集大成者,其拟汉玉印,法急就章,仿汉满白,师先秦古玺,以至取元朱文印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作品:

(援笔持杯到夕阳)

(笑谭间气吐霓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云中白鹤)

(丘壑独存)

后来,何震在篆刻界地位越来越高,于是他开始收弟子,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叫苏宣的,苏宣字尔宣,号泗水,也是安徽人,他比何震小20岁,苏宣是个品性端正,性格温和的人,跟着何震学习一段之后,何震的老师文彭非常喜爱他,于是,又直接收他为弟子,从此,他又成了何震的师弟。又赶上顾氏的《集古印谱》又有很多出版商要出版,苏宣因为他的特殊地位,他有机会大量摹刻原版的《集古印谱》,又因为苏宣的品行被大家认可,名流们都喜欢跟他交往,于是,苏宣又获得大量与顾从德、项元汴等大收藏家交往的机会,得观“秦汉以下八代印章”,这使苏宣成为继文彭、何震之后与文何三足鼎立的大篆刻家,周亮工称他“印章汉以下推文国博为正灯矣,近人惟参此一灯。以猛利参者何雪渔,到苏泗水而猛利尽矣。”显然,苏宣跟何震走的不是一条风格路线。我们看一下他的作品:

(醉月楼)

(左司马)

(汉留侯裔)

显然,与何震相比,他的作品温和多了,何震的印,像是一位长枪大戟的将军,苏宣的印,像一位谦和稳重的农人。

何震、苏宣之外,文彭还有一位弟子王伯钦,但名气远不如何震、苏宣,篆刻风格近似何震。

同时代的印人里,还有两位虽不是文彭弟子,但受了文彭的影响重要印人,一位是朱简,一位是汪关,这又是两位重要的大家,分别说两句。

朱简,字修能,也是安徽人,他的贡献有两点:

1、他开创了“碎刀徐切”的印风,后世浙派的切刀就是起源于他的刀法。

2、他开始在印章中着重加入书法的味道,后世清代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理念的提出,朱简早在明代已开先声。

我们看一下他的印作:

(龙友)

(汤显祖印)

(咬得菜根百事可作)

(又重之以修能)

我们一要注意一下切刀刀法形成的涩感,以及由此达成的印面苍古朴拙的风格;二要注意一下刀法体现出来的书法时序感,以及起笔收笔的书写感。

汪关,本名并不叫汪关,而是叫汪东阳,因为一次偶然得到一方“汪关”的古铜印,非常喜爱,于是干脆改名为汪关,字尹子,汪关运刀以冲带削,下刀精确,静中寓动,表现出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成为典雅印风的开创者。看他的作品:

(寒山长)

(汪关私印)

(程孝直)

(张圣如)

(塞翁)

(汪关之印)

同样是温和,汪关跟苏宣印风的差别是:苏宣的温和走的是秦汉印经过岁月剥蚀的“烂铜”风格,而汪关的温和走的汉印在制作之初的原本面目风格,是精金美玉的风格,汪关在这条路线上走到极致,遂成一代大师,后世的赵之谦、黄牧甫从他这里继承了很多重要印学思想,而后世的林皋、赵叔孺、陈巨来,都是从汪关这里一路发展来的。

明代最重要的印人简单地说就是这五家,也即,我们记住了这五家,基本上对明代印坛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五家,后世弟子及学习者众多,于是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流派的名字如下:

文彭:三桥派(三桥是文彭的号);何震:雪渔派(雪渔是何震的号);苏宣:泗水派(泗水是苏宣的号);汪关:娄东派(汪关长期居住于娄东)。朱简:暂时没有成熟的称呼,我们暂时称之为切刀派。

另外,实践总是与理论相伴相生的,随着明代篆刻实践的蓬勃发展,篆刻理论也随之应用而生,明代值得记住的篆刻理论著作有:

1、周应愿的《印说》;2、杨士修的《印母》;3、沈野的《印谈》;4、甘旸的《印章集说》;5、徐上达的《印法参同》;6、朱简的《印经》、《印品》。

也即我们可以这样说:明代,我们记五个人形成的五个流派,读六个人写的七本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界的少林和武当是怎么来的?
王羲之有自己的印章吗?他会篆刻吗?兰亭序上面的印章
心心相“印”:印里的中国文化
篆刻欣赏
篆刻鼻祖的四筐石头
文彭与吴门印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