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世界观 - 潘启明的博客室 - panqiming - 和讯博客
中医的世界观
察同说
智者会从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只是杂乱而偶然的一连串事件中寻找出一种秩序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把万事万物归结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叫做“一”:“载营魄抱一”(《老子·十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二十二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三十九章》)   正因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一”,所以掌握一个,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天人合一,治身如治国,治气如治军,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七章》)或者说,要“法阴阳”,“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一切都要“明君御时”(《参同契》39),“发号施令,顺阴阳节,藏器待时,勿违卦日”(《参同契》40)。
哲学和科学开始于提出普遍性问题。去掉一切个性,最普遍的就是数。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32年前后)说,“万物皆数。”数有数制,二进制、四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六十四进制;五进制、十进制;三进制、十二进制、二十四进制、六十进制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男女、雌雄、上下、左右、正反、前后,……,因此人们很容易得出二进制的概念。我国古人就用“阴、阳”两个数来表示。西方用“0、1”表示。二进制数的概念,我们在前,先秦就有了;西方在后,一直到康熙朝,法国人白晋把易图带到欧洲,德国人莱布尼兹才因图发明了二进制。  《内经》有164处讲“阴阳”(不包括只讲“阴”或只讲“阳”)。主要可以分如下几类: 阴阳与象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阴阳离合论篇第六)“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阴阳与万物: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阴阳与生死: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阴阳与摄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 精 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阴阳之平秘: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渭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阴阳的定义: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阴阳别论篇第七)“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阴阳之调整:
“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骨空论篇第六十) 阴阳与调气: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阴阳与神秘: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阴阳与道路: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阴阳与寒暑:
“五运更治,上应夫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渭也。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阴阳与治病: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阴阳与愈后:
“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行病,阴阳易者危。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阴阳与权衡:
“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八卦和六十四卦,是象数,形象化的数学。比如,十进制“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于是就用阴阳二进制数,也就是八卦。  八卦用形而不用数:“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或者说八卦以象而不以数:“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就是天文学,也用两种数制——天度和气数:“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气数不但用卦象表示,也可以用象形文字表示。天象、物侯、脉相、舌相、面相,都是二进制的气数的表达方式。形式的转换,非常灵活,是中国哲学和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子·二十七章》说“善数不用筹策”。为什么做算数,特别是乘除不用计算工具筹策?就是因为他们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了自然对数,用了对数计算。《老子·四十二章》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101—→102—→103—→10,000.合一
“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治未病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刺热篇第三十二》)摄生说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七损八益说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敷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养为本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直解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5)
读素问钞
《素问》: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一)
【024】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