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青山的红房子
红房子已不仅是青山的记忆,更是武汉的城市特色!

红房子被喻为“城市标签”,但因建造时间过长等原因,让红房子成了老房子。

红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为建设武钢而兴建的工人住宅区,见证了中苏友好时代,也铭刻着新中国工业历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年居住在红房子里的居民艰苦朴素、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影响了一代一代的红房子人。所以,我认为红房子不仅是青山,也是武汉市的特色。希望未来越来越多人能关注红房子。

建设八路沿线街坊将有望被打造成红房子创意文化区,该片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青山滨江彰显个性的又一空间载体,在建筑体量、形式、街区绿化等方面体现红房子的特色。依托红房子,打造红钢城文化创意板块。

现在红钢城街7、8、9街坊作为青山区滨江商务区开发,列入了武汉市的重点开发项目。因此,我们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的领导下开展记忆红房子系列活动。比如:“历史的回眸”图片展,“印象红房子”情景剧表演,“重温记忆”怀旧运动会等。也能进一步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红钢城红房子本世纪初列入武汉市保护规划,其规划保护面积为8、9两个完整的街坊和5街、6街靠近建八路一边的部分,保护面积约0.83平方公里,涉及居民3582户,其中8街640户,9街856户,5街863户,6街1223户。目前,留在红房子里的居民年老的居多。

1956年,首批红房子在蒋家墩一带建成,就是现在的8、9、10街坊,因为房子是红色的,又是武钢的家属区,因此此地也得名“红钢城”。但到底是居民们自发这么叫出来的,还是有关部门直接定名就无从查考了。我个人看法是两者一脉相承,有了红房子也就有了红钢城的发端和发展。

红房子是伴随着国家“一五”时期重点项目——武钢的兴建而产生的。一五时期,武钢定址青山,全国10多个省的5万多名工人和7万多名家属来到武汉来到青山,1955年,武钢的家属生活区开始建造,仿照了苏联风格设计,因采用红砖红瓦红屋顶,而得名“红房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城夜话 | 红房子,给钢城一个“红双喜”
不老红钢城
2021年青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七大任务出炉,转型、大项目成关键词
我在红钢城的24小时 纪念武汉最后的“城中之城”
青山,不怂!她沉睡了50年即将苏醒!身份证420107开头的武汉人进来!
儿时的家红钢城——俄罗斯低密度洋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