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细胞分化的探秘路

【生物谷Bioon.com 编者按】10月25日,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杂志在线首页发表了来自中国学者李栋等的最新研究成果。JCB对该文做了重点推荐和报道,JCB评论员Mitch Lesile发表特别评论称该研究发现为干细胞研究提供了新线索,通过激活一些小分子可能有助于维持干细胞的增殖而不分化。生物谷编辑特别采访了李栋博士,就相关干细胞研究最新进展与李栋博士进行了交流。

生物谷:为何选择从事干细胞的研究?

李栋:我以前的研究方向是白血病及其分化机制。到了美国后,开始也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白血病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我就尝试从血液细胞的源头--早期造血干细胞的产生和分化机制进行研究。后来发觉其最原始的源头-胚胎干细胞更有意义。加上当时刚好有机会,促使我转移到干细胞的研究上来。

生物谷:目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主要有哪些?

李栋:对于干细胞的研究范围很广泛,相对集中的在于:(1)其多能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由一些局部的研究,到大规模化合物筛查,以及目前全基因组学范围内筛查,寻找参与调控其多能性的目的基因;(2)分化调控机制研究,比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的诱导调控等;(3)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研究,从方法学到机制研究。最初是由导入外源DNA进行诱导到用蛋白质以及现在直接导入RNA 进行诱导,或者由体细胞直接诱导成为其他器官组织细胞,不再需要通过诱导成为胚胎干细胞这一过程,比如由纤维细胞已经成功地直接诱导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造血干细胞等;(4) 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尝试等。

生物谷: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是生命科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基础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其临床应用却起色不大,您认为这中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栋:我想主要是因为干细胞本身太复杂而临床应用就更复杂。虽然基础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搞清楚。 这既有对干细胞本身认识层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对干细胞两个基本特性:多能性的调控机制,其分化的调控机制,虽然报道文章很多,但是远还不足以说已经清楚了。所以临床应用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极大的风险,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但是我相信其临床应用前景是光明的,而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突破进展。

生物谷:干细胞维持其多能性的机制是什么?您最新的JCB文章在这方面有着哪些新的进展?

李栋:干细胞维持其多能性的机制研究成果很多。只要有适宜的培养条件,人类胚胎干细胞就可以无限的分裂增殖而不发生分化。比如培养液中需要一些 细胞因子:bFGF、TGF-β等,这些因子能够稳定转录因子,其中SOX2、OCT4和NANOG一起可以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另外,胚胎干细胞的克隆形态是独特的,而当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时候,其克隆形态就会发生明显变化。这提示胚胎干细胞也需要同伴, 他们互相拥挤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克隆,细胞之间相互密切联系。这种克隆形态也是维持其多能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着手研究细胞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怎样使胚胎干细胞维持其多能性。

我们发现肌球蛋白NMMIIA通过P120-catenin稳定E-cadherin影响细胞的多能性,而且在这个调控通路中,发现Ecadherin处于核心地位。我们认为Ecadherin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以及其他课题组的报道证实了这一点。 这项研究开始揭示一些使细胞形成紧密粘附件的分子机制,生物化学和力学信号相结合决定了干细胞的粘附性和克隆的紧密程度从而会影响细胞的多能性或者分化状态。
 

生物谷:您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李栋:在原有研究干细胞多能性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做一些诱导分化以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比如早期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调控,这也是我当初接触干细胞的初衷。

生物谷:从苏州求学到美国的科研之路,多年研究工作,穿梭于国内外的学术环境,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李栋:我想是学术氛围以及学术交流。 我在国内时,课题组内交流是很好的,学术氛围也很活跃。但是在院系层面很少有公开的交流汇报(可能现在有所改变了)。 在国外,除了实验室内部的交流外, 院系里还会每周组织不同课题组的博士生进行公开的课题报告。还会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做学术演讲(这些知名学者可以由学生在各个领域选择并发出邀请的,也有由学校教授邀请的), 并由学生自愿报名(一般不超过5人)陪同来访者在演讲结束后去午餐(学校提供工作餐的费用),期间你可以和来访者自由交谈。 所以很多学生利用这种机会和一些知名学者交流,收获很大。

生物谷:近年,我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和进步,有没有打算回国继续从事此领域的研究呢?

李栋:回国发展是我坚定的想法。我非常幸运,不论在苏州还是在上海,都遇到了很好的老师, 我很感激他们的培养和大力支持。因此,我很希望将来有机会回国到大学或研究院所继续从事相关研究,为中国生命科学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栋,博士。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

研究方向: 干细胞分化研究

教育背景:

2008.1至今 博士后研究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
2006.9-2007.12 博士后研究 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
2003.9-2006.7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0.9-2003.7 细胞生物学硕士 苏州大学
1992.9-1997.7 临床医学学士 苏州医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干细胞科研领域的牛人们
干细胞应用前景
多种干细胞的关键调控子_郑大中科博生
北联世纪神经干细胞全解析:特点、分布、分化机制及应用
复旦课题组在神经干细胞参与脑发育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Cell Stem Cell丨苏大张文胜组揭示染色质重塑复合物调控细胞命运决定的机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