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3种错误的养育方式,正在培养叛逆的孩子,后悔太晚看到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

千万别等孩子出现种种问题,才懊悔你现在的养育方式不对。

作者 | 暖心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视频。

视频中,一位奶奶正将一只小黑狗,以十元的价格卖给收狗的贩子。

而这只小狗是她十岁孙女的最爱,养了快2年了。

女孩哭着、闹着、拼命求着奶奶不要卖掉小狗。

可奶奶认为孩子只是不懂事,她拿着10块钱让狗贩子赶紧走。

孙女见状哭得更加伤心,她将10块钱夺下来还给狗贩子。

见此情景,连狗贩子都有些动容了,问奶奶“要不就别卖了?”

然而奶奶心意已决,又拿回这10块钱,并拉住哭得伤心的孙女,让狗贩子赶紧走。

最后,小女孩只能瘫在地上嚎啕大哭。

女孩撕心裂肺痛哭的一幕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很多人感慨:十块钱,换来的是女孩一辈子的阴影。

也有很多网友说,在女孩身上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小时候,养的狗因为怕它咬人,爸爸就将它卖掉了,看到它被套头抓走的画面就很心痛,到现在十几年了,还会内疚。

我妈当年把我养的猫送走,我真的会记恨一辈子,我次次哭,次次失去……

可能在大人眼里,这些都是小事,可在孩子的内心,这些却是一辈子的情感创伤。

很多父母的出发点是“我为你好”,但言行却永远在无视孩子。

有人说:每一个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都绝望过10000次。

当你感觉孩子离你越来越远时,不妨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在经常在用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

忽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超级育儿师》中有位单亲妈妈,她的女儿患有视力障碍。

她为了锻炼女儿的眼力,就训练她穿珠子。

她要求女儿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否则不能吃饭。

女儿看不清,几次穿不进去,就大发脾气,把东西摔得到处都是。

这时妈妈没有对女儿进行丝毫安抚,而是毫不留情地惩罚了她。

崩溃的女儿在妈妈面前又哭又闹。

这样的画面,专家看了特别心疼。

为了让妈妈感受一下女儿的“痛苦”,专家设置了一样的场景让妈妈体验。

结果妈妈一样没有完成任务。

于是专家指责妈妈“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凭什么要求孩子”,然后给了她和女儿一样的惩罚。

这时候,妈妈才体会到女儿的委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发脾气、哭闹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是孩子的一种沟通方式。

孩子的过激行为,代表着他在向父母“求助”,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被压制。

而妈妈专制强势的做法,反而成了孩子情绪失控的助力。

陶行知说:

我们对儿童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会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

忽视会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难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孩子的每一次坏情绪都是无声的抗议。

忽视一次,孩子内心就会多一次“我不被重视”的感觉,它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并且会随着时间的累积在内心生根发芽,很容易让孩子变成“问题儿童”。

《妈妈悔过书》的作者李柳南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却将自己的孩子养废了。

这一切的问题都和她的教育有关。

上小学时,女儿换了新环境交不到朋友,向她求助,她却嘲讽女儿:

学习不好才交不到朋友,有伤心的功夫还不如好好看书。

儿子背着她偷偷去学街舞,她大发雷霆,背地里给班主任施压,把他调到了读书会。

后来,她为了逼孩子去演讲,她帮孩子写演讲文章,要求他们反复练习和背诵。

每当孩子抗拒,她就在一旁严厉斥责。

她的关注点永远是孩子的排名,能否进名校,从来不在乎孩子愿不愿意。

孩子在她的专制教育下越来越寒心,之后都患上了严重的社交障碍,相继退了学。

孩子的情绪被压制被无视,无异于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雷”,内心看不见的伤痛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鲁道夫·谢弗在《儿童心理学》中写道: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这是一种特定的人产生的持久的感情联系,依恋的心理功能是获得安全感,但这个关系只有在父母回应孩子时才能运作。

孩子有情绪时,需要父母的回应与感知,才能达到与孩子的“同频共振”,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接纳情绪”和“共情回应”,是维持亲子关系的秘诀。

质疑,会让孩子逐渐“失声”

一位网友说他有一位极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

他说,初三的冬天,因为有严重的鼻炎导致鼻子和脸都很痛,在学校上课一直哭。

他和妈妈说了以后,妈妈不相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不想上学而找的借口。

后来痛得太厉害了,妈妈才带他去看医生。

结果检查出是鼻窦炎,但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必须输液。

当时他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妈妈还当着医生的面质疑他说“从来没听说得过这个病,还以为只是感冒。”

他说:

“成年后,妈妈对自己的不信任愈演愈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伤心到自我怀疑,人也变得自卑而敏感。”

每个孩子一开始都会百分百的依恋父母,而父母质疑的声音会打破孩子的这份信任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

“信任我”以63.5%的高票位居第一。

信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孩子的同时,也给了孩子最稳固的依靠。

一旦它被打破,再好的亲子关系也会出现裂痕。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事件。

一对父母,为了“改造”自己顽劣十足的女儿,就把她送进了封闭式学校。

在那里,女孩遭遇了校园暴力。

一群同学拽着她的头发打她、逼她吃牙膏,老师也对她言语侮辱,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

女孩无法忍受痛苦,给父母打电话说:“妈,他们都打我,我想回家。”

爸妈都不相信她:“等你变得越来越好再说吧”。

女孩在极度恐惧和绝望之下,选择了吞洗衣液自杀。

后来虽然被抢救了过来,但女孩的性情从此大变。

变得非常孤僻,不愿去学校,也不回家,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父母质问她时,她很崩溃:以前我被人欺负时,你们除了骂我,有相信过我吗?

被父母长期质疑的孩子,内心会积攒无数的痛苦和失望。

所以孩子有苦宁愿自己扛,也不愿意说出来。

心理咨询师钱志亮说:

不被倾听的孩子,心里容易受伤。”

接纳和信任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只有充分给予,才能让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挖苦,让孩子觉得“我不配”

《心理访谈》中有一位叫范成金的女嘉宾,是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却在家啃老十年了。

因为她有一个“残忍”的母亲,说话时总是对她冷嘲热讽。

小时候她刚学会做饭时,不小心把水加多了,妈妈就会指责她:

“你咋搁这么多水啊,做个饭都不会,你还能做啥?”

她说她喜欢雕刻,母亲就讽刺她:“喜欢有啥用,啥也干不了。”

妈妈经常挖苦她,总是说一些打击她的话,让她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工作以后,她陆续换了几份工作都不是很满意,妈妈就指责她:

“你将来能成事,我就给你跪下了。”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每次她信心满满的时候,妈妈都在否定她。久而久之,范成金就越来越压抑,最后干脆什么也不干了。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行”,而是父母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讽刺、挖苦的语言,让孩子内心埋下了深深的自卑和不自信,并且慢慢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

胡慎之老师曾说:

也许你只不过是想批评一下孩子,你说他是“猪脑子”,其实并不是真的说他是“猪脑子”。

但是,孩子的世界纯粹的多,你说他是“猪脑子”,他可能一辈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猪脑子”。

你说“是个人都比他强”,她可能真的会认为是个人都比他强,你要他去死,他就真的会去死。

父母说过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一样一样把这些“标签”往自己身上套,最后变成父母说的那样。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父母的嘴里看到自己,并进行自我评价。

永远不要用负面的言语去激励孩子。

因为它会内化孩子的自尊感,会形成“反自我”的内在声音,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从而自卑一生懦弱一生。

在综艺《做家务的男人》中,朱丹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做父母需不需要资格考试?”

杨千嬅的一句话点醒了无数父母:“父母要给孩子爱,而不是以资格去衡量的。”

孩子需要的爱是:安全、接纳和我是重要的。

用尊重替代控制,在情感上支持孩子;

用信任替代质疑,让孩子有勇气在逆境中绽放光芒;

用鼓励替代贬低,用尊重托举孩子前进的力量。

点个【赞吧】,只有父母走出教育的误区,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披上铠甲。

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女儿会经常说讨厌爸爸?宝妈别干着急,3招唤回女儿的喜欢
语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想毁掉孩子很简单,越来越自卑的性格,和家长这几句话脱不开关系
比打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不好好说话
被骂仍要“妈妈抱”:在孩子无条件爱你的年纪,请善待他!
宝宝三岁前别错过,不然后悔一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